一个“自杀式单身”患者的爱情观,真的很难受
网上最近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叫#自杀式单身#,给出的定义是:形容一直单身又不主动扩展社交范围去认识新朋友,却每天幻想着能拥有爱情的行为。
有意思,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看到这个定义的那一刻,我就跟当初看到“精分”这个定义的感受一样,没错,我就是这样的,完全戳中。
二十多年了,从小到大,没跟任何人谈过恋爱。 小学的时候吧,记得那时候班里有人买过《男生女生》和《爱格》这种少男少女杂志,然后专门研究里面的星座和姻缘运势的板块。
课下班里几个女生都会凑成一堆聊这些内容,偶尔会把自己的男同桌揪过来练练手算一卦,顺便跟班里某个别的谁配个对寻个开心。 这种五年级学生的课间日常,应该就是我们对谈恋爱这三个字的初体验。
以前的日子还是挺美好的,哪怕是一个人度过了所有的上学时光,没牵过手没亲过嘴,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孤独。
初中开始,我们学校有人渐渐开始成双成对。 当时我们对那些谈了的人,第一看法就是,好厉害,要我我肯定不敢,别的同学会怎么议论,被老师家长发现了怎么办。 总之就是挺怂的,课后经常跟别人议论这些,谁谁谁和谁谁谁好了,谁谁谁和谁谁谁分了。
在这个以讨论学校风云人物为主要八料的初中时代,我们对爱情的好奇心就这么因为周围人的恋爱,亦或是网上的一些霸道总裁黑道老大而得到了初步的满足。
可我就是怂,不知道怎么跟喜欢的人告白,怕这怕那的,一堆顾虑。 真想拉个谈了的朋友问问,你到底是怎么和你对象开始的,我怎么就搞不懂谈恋爱这种事到底要怎么开这个头啊。
说到底,可能还是年轻吧。 十三四岁的小孩子懂什么,只知道人家长得好看,学习好,性格好,人缘好,我也就跟着喜欢,价值观都没有形成,盲目地跟着大家的爱好走。
那个男生篮球打得超级棒,全校女生都喜欢他; 那个女生学过舞蹈,身材好条子正,男生总是因为她打架。 这些人仿佛头上顶了个耀眼的光环,就好像,我距离他们很远,但眼睛总是放在他们身上。
所以当别人都已经开始找第二个,第三个对象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旁观者,没跟任何人告白过,也没任何人跟我告白。 有过暗示的,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胎死腹中,最后相互都很有默契地选择不说。
越往后,越觉得谈恋爱是个挺需要综合考虑的事情,充满了辩证法,甚至还可以提炼出数学模型来。 不是长得好看,星座血型匹配就可以,也不是篮球打得好、舞跳得好就可以。
我们渐渐知道了,要跟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谈恋爱,才能谈得有尊严,在对方心里才能有地位; 跟价值观相合的人在一起,才有话聊,心里才不会觉得别扭; 要跟有主见的人交往,才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过得太累,陷入太多耗人心神的麻烦事。
然而,一个集各种优点于一身,弃各种缺点于一边的人,又有多少,并且又有多少能被你遇到,被你认识,能看上你?
眼高手低这个坏习惯每个人都有,至少是都有过,明明自己还不够好,不够优秀,却总是好高骛远想一些自己够都够不到的东西。
很多单身的人被安慰说该来的总会来的,但是这不代表该来的总会来到一个什么都没准备好的人身边。
我单了二十多年,从小时候渴望、幻想能有一段青春小说般的爱情,到现在早已习惯一个人的生活,过好自己,丰富自己。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自己现在变得这么佛系,是荷尔蒙分泌大不如以前了,还是被生活虐的懒得考虑这些事了。
在街上看到那些腻歪的情侣,心里会一阵唏嘘,嘲讽他们光天化日之下互啃,亦或是为了一点蒜皮大的小事就在众人面前怄气,全然不顾及形象问题。 心里会觉得挺可笑,想着我以后要是谈恋爱了,绝对不这样干,自己都会被恶心到。
所以说啊,看了那么多的分分合合,有了点儿生活经历,积累了点儿拿得出手的资本,做个“自杀式单身”患者有什么不好,有时候寂寞了,看个电影小说什么的,心里自己乐一乐也就可以了。
我幻想自己能拥有令人羡慕的爱情,在自己编剧的故事里做自己的导演,自己的主角,但这一定要是个优质的、可靠的爱情。
我们可以在一起平等的讨论事情,而不是像傻白甜和霸道总裁一样恋爱; 我们可以互相促进,相扶相持,而不是陷入一段消耗能量,没事找事的恋爱; 我们可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像最亲密的朋友,最懂对方的知己,而不是爱对方的钱,舔对方的颜,思维频率毫不同步的恋爱。
但是依然怂怂的我,对认识新朋友充满了恐惧,毕竟作为一个合格的“精分”,主动这两个字跟我确确实实没什么缘分。
那就换个角度考虑,如果自己足够优秀,优秀到能够让一些同样优秀的人看到我,想要了解我,或者自己因为优秀而能够接触到优秀的圈子,会不会有一天,因为真的很喜欢一个人,主动出击,这些真的都说不定。
还是这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会有成群的骏马向你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