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比小米还低?
“宁德时代一年的研发费用,比互联网行业公认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小米集团都不如,还什么硬科技呢。”
这个既黑了宁德时代,也黑了小米的质疑来自一位前证券分析师的朋友圈,2021年,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约为77亿元,小米研发费用达到132亿元,差不多是宁德时代的1.7倍。
一时间,“宁德时代研发不如小米”的词条被送上热搜。
作为新能源车赛道的头号舵手,宁王的地位在过去几个月屡遭挑战,比如上游原材料的大面积通胀,比如下游客户扶持二供的心机。
但在宁德时代之前,中国几乎不存在汽车工业的核心零部件公司。同时,面对松下、LG、比亚迪的群狼环伺,宁德时代在这种高烈度的竞争中长期保持着全球30%+,国内50%左右的市场份额。
说他没有硬科技,很难令人信服。
相比之下,高端化已经成功了好几次的小米,在实打实的高端机销量上始终难以逾越苹果和三星的高墙;发力研发广撒网的举措至今收效并不是特别好,自研芯片澎湃S2据传经历五次流片失败,随后转向了相对容易的ISP与快充芯片领域。
“宁德时代没有研发”并不是一个新奇观点。
很长时间里,主流舆论对“高科技”的认知集中在新技术的突破、科研成果的获取、尖端环节的攻克,往往忽略了一个技术在实验室里的成果,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再顶尖的科技,如果验收评审后就束之高阁,静静地躺在实验室里,反而是对一个产业最大的伤害。
因此,对制造业的大多数细分领域来说,生产环节的良率提高、工艺迭代中的成本优化、消费市场的需求验证,反而是最应该不计成本投入的地方。而这些在生产线上一点一滴的积累,恰恰是无法在财报里体现的。
面对中国制造业在高附加值领域的薄弱,怒其不争的豪情是好事。但一个产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实事求是态度,和对产业规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