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亲爹”的豁达_亲情故事
父亲生前为人仗义,喜欢结朋交友。记忆中,父亲结拜过几个干亲家,我们兄妹称呼他们为“老亲爹”。我曾问,为何叫“老亲爹”?父亲说,“老”是对长辈的尊称,“亲”,叫着亲热。
我的一个老亲爹叫张德金,家住宣威务德镇宏爱大队何家村。他老人家虽然去世多年了,但他博大的胸怀,洒脱的态度,令人难以忘怀。
我第一次到老亲爹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天空飘着雪花,父亲牵着牛,我坐在装有红萝卜的牛车上,凛冽的寒风呼呼作响,刮在脸上如刀割般痛。走了好久,来到老亲爹家门口。一位中等身材、手提二胡的长者开门迎接。遵照父亲嘱咐,我喊过“老亲爹好”后,定睛细看,老亲爹面目清秀,脸色红润,举止轻巧,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
跨过门槛,环顾四周,这是一套小四合院房子,青瓦土墙,木门木窗,左面栽有一排桐子叶树,剪得整整齐齐,右面是石头砌的花台,耐寒的杜鹃花开得正艳。
上学后,我又去过几次。每次老亲爹都要吹笛子、拉二胡,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歌曲给我听。他边拉边唱,仿佛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开心果,把快乐和幸福送给他人。
后来我才知道,老亲爹的童年很悲惨。1928年2月9日,他出生在乌蒙山区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1岁那年,父母在10天内相继去世,他成了孤儿。他跑进地主家,磕了3个头,以3年长工的条件换来两口棺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二老。3年后,老亲爹与村里一名童伴,走出大山,卖力糊口。
几年后,他偶遇永坤支队。当他得知这是一支为贫苦农民打天下的队伍时,找到领导,要求加入。领导见他身单力薄、年龄小,没有同意。他就一直跟着队伍走了几天,领导被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两年后,老亲爹正式参军入伍。他天资聪颖,苦练军事技术,学习文化,从识字写字学起,当兵一年就能读报,帮战士代写家信。因学习勤奋,训练刻苦,立了功、授了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人生追求。
1952年,老亲爹响应党的“精兵简政”号召,申请复原,回到家乡。村里有一名王氏老妇人,无儿无女,年老多病,无人照顾。老亲爹认其为母,老人拒绝说:“你是有出息的人,不要为了我耽误前途。”老亲爹回答:“我是一名孤儿,端过村里百家的碗,吃着乡亲们的饭长大,‘知恩不报非君子’。”就这样,老亲爹为老人煮饭、洗衣、洗脚,“尽孝”30年,老人活到了88岁。
回乡不久,老亲爹被选为乡领导。有了舞台,就要做实事。他开办扫盲学习班,担任教员。带领群众修路建桥,挖沟修渠,开垦荒地,改良土壤,努力增产增收。1956年,他被评为省劳模,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
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老亲爹倒下了。医院诊断为严重肺结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加重,医院出具了病危通知书。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想:乡亲们把我养大,党给了我光明和荣誉,还没有回报,就要走了吗?他听村里的老人讲,山上有一种草药能治病,于是,他起身下床,拄着拐棍,踉踉跄跄爬上山,挖草药煮水喝。一个月、两个月……奇迹出现:咳嗽减弱,身体渐渐有力,病情痊愈。
治好了自己的病,何不为群众解除病痛呢?老亲爹翻山越岭,步行六十多公里到县城,拜一名老中医为师,借来中医书籍,学理论,采实物,反复对比,用自己身体做试验,掌握了二十多种草药的功能与疗效。他治病的消息传开后,找他的人多了起来。县城一名高中学生,经常流鼻血,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吃了老亲爹配的中药后,十多年未流过鼻血。东川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得了哮喘病,但家庭困难,没钱看病,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老人辗转几百公里,来到老亲爹家。老亲爹熬药给他喝,不仅供吃供住,免费治疗,返回时还给了他车票钱。病愈后,他给老亲爹寄来了一面绣有“乌蒙华佗,妙手回春”的锦旗。
子女曾建议老亲爹找政府解决农转非户口。他说:“我和你们的妈都是党员,要为党分忧,为国家解难,不给政府添麻烦。”在老亲爹的心里,“国家”二字永远高于一切。
2013年,老亲爹过生日,他的好友、务德村委会原何书记送来一块祝寿匾,匾上刻着:“ 挚友张君德才良深,品行贵重君玉似金,喜爱文艺善奏胡琴,收养义母以礼孝敬,自学医术妙手回春,乐观豁达幸福一生……”十多天后,老亲爹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