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散文(精选24篇)
老师的散文(精选24篇)
与孩子签订的协议
文/吴梦漪 许唐
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数。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敢说、敢做,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跟着转变,由原来的灌输式教育变为辅助幼儿主动学习,由原来的老师讲变为让幼儿自己说,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也就是在确定活动内容这个教学的初始环节时,老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要知道,孩子的智能与个性是“水”,能否因势利导使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一个倾向成为风平浪静的“好水”,就看老师有没有“大禹治水”的本领了。
曾带过一个叫陶陶的孩子,从小就对汽车很感兴趣,他收集的汽车模型已有数百种。每天上幼儿园他总是要带几辆小汽车模型来玩,不但下课玩,上课也经常要拿出来现一现,惹得小朋友都没心思学习。
面对这种情况,着急、生气之余,我决定结合他的兴趣和陶陶来签订一份“协议”,让他在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积极活动。比如在协议中,同意陶陶将汽车模型带到幼儿园,不过要求是下课游戏时玩,上课则要认真学习;每周与陶陶交谈和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的一些想法;有一次,在和他的交谈中,得知他想把自己家中的汽车全部带来,办个小小汽车展览会,老师和同伴们都很赞同。于是在班中一起布置展览会、画相关海报、制作请柬等,这对幼儿来说比单一地认识汽车要有兴趣得多。
能让孩子迷恋的东西太多了:飞机、船舶、武器、足球、洋娃娃、头饰等等。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其合理性,其爱好正是个性的表现,爱好更不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应看作孩子身上的“宝藏”,发现它、开掘它,让它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不妨与孩子之间签订一份“协议”。因势利导,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就成为风平浪静的“好水”了么?
紧急调课
文/李文明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三个多月过去,离期末只剩下一个来月的光景。
那天上午,校长去局里开会。回到学校,他召集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开会说:局里已经决定,这学期期末对全县各小学的四、五、六年级进行统测,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考试结果要进行全县排名,并用于学校和老师的考核;咱们商量一下,一会儿开个全体老师会,把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传达给大家。
一说要进行全县排名和用于考核,大家全都当起事来——这分数不仅关系到学生,还关系到校长和老师;谁排名靠后,丢人现眼不说,绩效工资还要少拿,这可不是个小事情。
班子几人很快达成一致:为了统测时拿个好成绩,从现在起就要争分夺秒做准备;要增加这三门学科的教学时间,强化复习和考前训练;一切工作都要为县统测让路……
上午第四节课,全体教师被集合到会议室开会。校长讲了两项别的工作,又着重把县统测的安排传达给大家,校长说:离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有关老师要加班加点,迅速进入实战状态;为了保证这几门学科有足够的时间讲课和复习,现在对四、五、六年级的课程安排进行一下调整,从今天下午开始,这三个年级的科学、品德、微机和音、体、美课程全部停下,时间由教导处统一分配给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的老师来支配……
下午,那几个年级的几门“副课”立马停了下来。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校并没有专门的音、体、美教师,课程只是由几名老师兼任,勉强应付着开起来,微机老师也是个半路出家、只懂点儿皮毛的年轻人,教学效果一塌糊涂。这下好,不管讲完没。
邻居是块田
文/李茂询
阴历三月起,山谷里最丰富的产品,是风。山林中千千万万树枝摇送出来的涛声,河道上两岸无数草叶吹响的哨声,远空里云层堆叠而生发的雷声,谁有兴趣都可以组成一支风的乐队。吹得蜂儿在花儿上打跌,一跌不起;吹得蝶儿在花枝上乱撞,一撞失足;吹得鸡儿羽毛乱翻,翻成花瓣;吹得人儿衣衫飞飞,飞成布片儿……
边杰窗外田里的油菜花,这时便由花枝招展变成花枝乱颤,本来庄重的队列,变成一群游戏的孩子,你推我搡,嚓嚓乱响——响声倒也轻盈,轻盈中掺着浓浓的油菜花香,让边杰满屋子都是田野的风味儿。
而田外就是小河河岸,整齐的河岸使田成了砚盘的形状。
除了有事出门,边杰的窗户早晚都在开着。纱窗尽着警卫的职责,坟子蛾子只能在外边转悠,而花儿草木气味的问候,可以时时光临。
边杰是生物教师,不但和达尔文与《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亲近,也和窗外田里的蜂儿蝶儿花儿草儿亲近。能直接和一块农田比邻而居,边杰觉得是一种幸福。
这是一所山区中学,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山区农民朴实,对有学问的老师的敬重,几近于对待自己的父母,他们的朴实就是一堵比保险公司还要可靠的围墙。
在窗外田的主人张老汉眼里,边杰还是个嫩人儿。瞅他不过二十三四岁,嘴边的胡子还不成气候。去年栽油菜时,不是边杰主动答话,张老汉还不知道他是刚从大学毕业来这里教书的老师。
当时的场景,张老汉给村里人不知说了多少遍——
“张大爷,栽油菜啊!”
张老汉四下一瞅,没人儿。再听到问候,再一瞅,离田两丈开外一楼的一个窗户中,透出一张眉清目秀的脸。
“我姓边,叫边杰,刚来这儿教生物的。”
奇怪,中学里有教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的,怎么还有教“牲口”的?不知道“牲口”课怎么个教法?一个小男孩儿,教什么不好,来这山里教‘牲口’。学校到哪儿去找“牲口”让他教?”
“张大爷,是教生物,不是教‘牲口’。”边杰将生物课作了大概介绍,说,学了生物课对做庄稼也是有许多帮助的。
“生物是啥东西?”张大爷好奇,停了手中的活。
“我没学什么生物,还不照样做庄稼?”
“你学做庄稼就是在学生物课,只是你不知道那是在学生物课。”
“那学生就没必要在学校学,跟我们农民学不就可以了?”
“那不一样,实践还得理论作指导——张大爷,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我先帮你栽会儿油菜吧。”说罢,只听门一响,几分钟工夫,边杰就来到田里,手脚麻利地栽起油菜。
“边老师不是城里人?”
“不是,家在恒口坝子,田里活儿从小就做。”
“你刚来,怎么晓得老汉姓张?”
“我不仅知道您姓张,还知道您叫张厚意,今年已经61岁,家里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小儿子小女儿找了对象还没成亲。”
“哎呀呀,老汉小看你了,边杰老师。礼拜天,一定得去家里坐坐!”
“我跟您老的田是邻居。邻居的主人哪有不去看望的?”
于是,附近村子里人都知道中学新来了个生物老师,姓怪怪的,是田边的“边”、河边的“边”。年轻得像还在吃奶的小牛娃,挺亲人,据说要当中国的法布尔——也不知法布尔是个啥样的人,反正电视上咱没看见过,云云。
风有刮的时候,也有歇的时候。没风时,从窗户看出去,油菜田就像大画家精心画出的油画;出去看,又像一篇正在田间直播的风光片;油菜花落了,挂满的豆荚枝条又像一篇意境悠运的散文;风再刮起的时候,枝条摇曳又像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怀素的草书……油菜收了,一片光地,虫儿蜂儿蝶儿全都没了踪影,则又成了一张净纸。
张厚意细心地将菜籽秆码在田边河岸,没跟往年那样,烧得烟火冲天。
也就是几天工夫,张老汉叫回一个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开始给边杰的“邻居”“送饭”——一车一车的牛粪,撒在田里,然后放水,水有两寸深浅时,又吆了牛,掮了犁,就着水哗啦哗啦,犁起的泥坯将粪翻入田底。
撒粪的时候,张厚意叫边杰把窗户关着。边杰关了一会儿却又开开,说这样子说话不方便。问用不用化肥农药,张厚意说早先用过,后来不用了,收下的粮食榨出来的油,吃着放心,而且味道也大不一样。他们把给田地送肥叫“送饭”,田地没“饭”吃,人也就没饭吃——边老师这是我们农民的活路农民的话,你跟我们可不一样,不操这份心。
一个窗里,一个窗外。窗外的老人正泥水乱溅,窗里的小伙子面对书桌电脑一尘不染。边杰忽然记起了白居易的《观刈麦》,不同的是,老汉干活很得劲儿,很快乐,他虽有不忍之心,却无悲悯之情。
当水田成为一块明镜时,则更似一块真正的“砚台”。那几天边杰书兴大发,王羲之的《兰亭序》,临帖不下十遍。
插秧时,边杰又去露了一小手,别人“扯线”,他“帮线”。帮线的四行秧苗,几乎和线把式的一样整齐。
张老汉说,“蛤蟆”(青蛙)要跟你做邻居了,你就听吵吧。边杰笑道,没啥。想到辛弃疾《夜宿黄沙道中》那首“西江月”,兀自乐了。
建福寺
文/任艳
绕东平湖而行,六工山贴着穹壁,如翠屏迤逦西去。过了山嘴村,至六工山西麓,山间一片殿宇毗连,就是建福寺了。建福寺始建于唐,朝代更迭,几经兴废,至今已历千年。
山门半掩,院内传出几声犬吠。毕老师在前,众人随其后。院里种了柿、核桃、石榴、蜀葵。墙上野藤披覆,阶前苔痕斑斑。
释悟修住持口念“阿弥陀佛”,从廊下起身相迎。老人气色很好,纳衣僧鞋,干净清爽。两位居士引我们进堂内落座,大家笑语晏晏,问住持身体可好,老人只说腰椎不太好,走路不比原先。住持看我面生,问我可是第一次来?我笑答是。住持师父说,阴历九月份,大家别忘了来吃柿子,这里的柿子和别处不一样,格外脆甜。
门外蝉声燎烈,木槿花、四季梅开得正好,小黑狗卧在石榴树下,慵懒地眯着眼。
大师兄镇上买菜回来,我和红厨房帮忙。洗菜做饭的水,是老师们捐资凿井的功劳。午饭是茄子、豆角、土豆和西红柿烩菜,每人一碗,滋味厚香。饭后继续工作。
毕老师和张老师,描绘的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眉目慈柔,绀发垂肩,手执诸种法器,端坐七宝莲台。殿壁上,马老师与彦彦书写《心经》和《大悲咒》,小篆典丽,楷书敦朴,一笔一划,足见功力。王老师和壮壮逗笑,我和红在一旁啧啧赞叹。眼看经文书写即将完成,壁画也只等着色了。我和红虽是随大家来做义工,却帮不上忙,寺院里随意转悠。
建福寺分为岩上岩下二区。
岩下正殿配有东西侧殿。院中植桧、榆、槐,古木参天,繁阴遍地。殿堂内很静,香息幽微,尘粒在光缕中缓缓浮游。佛陀趺坐莲台,法相金身,慈悲肃穆。
光影斑斑点点,落在草丛和屋瓦上。小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梧桐树下,覆了半墙桐荫。石臼里蓄了雨水,砖缝里苔色青青。一只白鹭栖在高树上,未走近,就扑棱着飞远了。山坳里升起大片晴云,松柏蓊郁,蝉声似溪,潺潺流过耳际。
拾级岩上,只见殿阁恢弘,亭轩翼然,嘉木阴阴。迎面山岩之上,镌书朱红行楷“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殿西筑有亭轩,可望四野,一览无余。殿东原有明代所建钟楼,历经风雨侵蚀,天灾人祸,现已荡然无存,只遗石柱两根。一尊螭首石碑,碑额篆书“重修建福寺记”,螭龙盘亘,碑身赑屃不知去向。马老师讲,“螭首龟趺”碑刻规制甚高,建福寺当日之盛,略见一斑。
毕老师推开殿门,一股隔世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从木格窗斜斜照下,一格一格,如光阴弹奏琴键。眼前赫然十余尊佛像,体态丰腴典雅,面貌端丽,双耳垂肩,头顶发髻为螺纹卷。背光处隐约可见彩绘,五色斑驳,这就是着名的“理明窝摩崖造像”。听马老师讲,历史记载中,殿内现存佛像,为唐代良工精雕细凿而成,其神采形貌颇具大唐气象,在金石雕刻中久负盛名,堪与洛阳龙门石窟媲美。红端着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毕老师凝神不语,若有所思。彦彦点一根线香,静默合掌。
殿外,廓廓落落然,风树从容,绿荫匝地,树下堆积松果和干燥细枝。日影婆娑,凉风拂过惊雀铃。鸟群缓缓掠过檐角,飞向山后。山间深壑幽涧,杂花生树。耳畔松声如颂,若流水抚弦,唯觉两腋习习生风,飘飘若举。
我扶栏远望,山光水色尽收眼底。望平湖淼淼,望古刹错错,望深林蔚蔚,望僻径幽幽,望停云霭霭。西望阡陌绿畴,麦熟稻晚,寒暑春秋,四时风物宛如一幅桃源画卷,徐徐铺展。
寺内寂寂,忽闻梵音袅袅,仿佛从天而降,真乃幽境禅心,妙不可言!
日影飞去,已而黄昏晚照,重门半掩,大家辞别释悟修住持和众人,沿着湖岸一路南去。
错觉
文/董新明
错觉往往产生在一念之间。苗老师庆幸的是,那个错觉仅仅存在了几秒钟。
放月假的这天,苗老师发现,活泼好动、有“假小子”之称的小Z又和几个男生说说笑笑出了校门,中间还多了一个文静的女生小Y。
小Z是个有“故事”的女生。
有一次放月假,她和班上帅气的大S在人民剧院门口相遇。身为开发商之子的大S请小Z看了一场3D电影,两人便迅速“好”上了,“好”到在食堂就餐时两人互相往对方嘴里塞食物。“好”的结局是苗老师请来了双方的家长,当面锣对面鼓的,一阵“鼓乐悠扬”过后,两人心悦诚服了。第二次还是放月假,小Z与几个要好的同伴在香特莉西饼屋聚餐,为其中一位过生日。大家推杯换盏,把假日的激情宣泄到了极致。大醉的小Z被同学送回家时,竟在客厅里“翻江倒海”起来。当苗老师闻讯赶到小Z家时,她已被***妈扶到床上睡得迷迷糊糊了……
两个小故事,还好没酿成大事故!可小Z这个英语科代表的形象已在苗老师心中打了不小的折扣。苗老师好几回在班上训话时都差点指名道姓地说,XX,你要做个淑女,不要太张狂,别让家长太闹心、太揪心!小Z心里明白,苗老师这话是冲着她来的!她知道,这是由于她活泼好动,同时也有渊源——她上初中时就爱和男孩在一起玩,在一起闹,老师、邻居都爱把她叫作“假小子”,为此她没少挨家长训斥、责罚。经历了两个故事后,在老师、家长的响鼓劲敲之下,也在那次“把握分寸、正常交往”主题班会之后,她渐渐收敛了一些。可今天“故态复萌”,会不会又有“故事”发生?难道小Y也受了小Z的濡染?苗老师盯着小Z几个蹦蹦跳跳离去的身影,掏出手机,编了一条规劝小Z的短信息。正准备按发送键,她想了想,竟把信息给删除了。“也许只是错觉呢!”苗老师平静了一下内心,启动了自己的电动车,远远地跟着,直到小Z几个朝她们所在的朝阳社区走去,苗老师这才掉转车头回家。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苗老师正在办公,突然有人找她,他们是朝阳社区的两名工作人员,代表社区给苗老师班送感谢信来的。原来,班上的小Z、小Y、大S几人利用月假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清理排污沟,植树栽草坪,给孤寡老人送温暖,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电视台记者也作了现场采访。社区同志高兴地说,孩子们身在校园,情暖社会,这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啊!
苗老师接过鲜红的感谢信,只觉得手中沉甸甸的。“我那个错觉,险些损了几个孩子的形象啊!”她摸了摸自己有点发烫的脸颊,心里无比舒畅地说。
眼神的力量
文/徐欣宇
爱,是无处不在的,爱,不一定非要是抛头颅、洒热血,有时也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
我是一名转学生,我刚转来的时候,十分不自信,上课连回答问题也不敢,总是犹豫不决。
有一次,老师对我们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不是很难,班上有一大半人都举手了,我想了想,心中很快便有了答案,但是,我心里十分矛盾,举?不举……不,不行!我不敢举手!万一答错了……没关系,就算答错了也没事……到底举不举……算了,还是不举了。之后,我并没有举手。我一抬头,看见了老师的目光,那种目光中充满了鼓励。我犹豫着,依然没有举手。
最后,老师请了一位同学回答,他回答正确,并且他的答案和我的答案一模一样。
每一次的课堂上,我一次又一次地犹豫,连诵读课文的勇气也没有,除非老师喊我起来读,我才认真地读着书上的每一个字,生怕读错了哪个字。
在这段期间,老师一次又一次向我投以鼓励的目光,让我找回了一点自信。可是,我刚准备举起的手又会突然放下,总是担心答错。
直到有一天,在老师眼神的鼓励下,我终于举起了手,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给予了我肯定而又赞赏的眼神。我找回了自信,之后,我便经常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鼓励的眼神,帮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也让我相信:爱,就在我们身边!
感恩母校
文/曾峥
高考的双路开关,为我们一头开启人生的街灯,一头关闭教室的明灯。中学的大幕正徐徐落下,我们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在这里有太多的回忆和不舍,高中三年的青葱岁月,还有磨砺跋涉的苦涩记忆,都是我一生的财富。
记得高考前一个月,班主任瞿老师正在给我们梳理历史事件时,突然脸色苍白,伏在讲台上,久久没有站起,当几个同学把他搀扶下来时,他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对不起,我这是老毛病了。”他的笑容定格成我“历史”的怀念。
在批评栏里,还“发表”我那篇在征服5班那头“犟牛”的“挑衅”后,在政教处写的不快乐作文——《检讨书》;在食堂窗口经常和掌勺的“婆婆客”为饭菜的份量和质量上演“鸟为食亡”般的偏执;为了报复前排女生回答老师提问时的“傲慢与偏见”,在她的“马尾”上悄悄撒几粒“粘星籽”……
最难忘的是入团那天,火红的团旗下我举起拳头,第一次如上火线那样庄重,澎湃的血在汞柱般的脊柱里升腾、喷涌。当班花团支书给我佩戴团徽时激动了一个通宵没有睡着,我暗暗发誓:也要和她一样优秀……
三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连同歪歪斜斜的脚印,写在我人生的岔口。
感恩母校,是您在我们中考失败无助迷惘时给予鼓励和希望,让我们拥有了向前行的正能量,是您给了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长大,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学校中的一切,哪怕是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是我们终身难忘的记忆。
感恩老师,是您塑造了我们的灵魂,把无私的爱和全部的精力倾注在我们身上,我们无知、任性、张扬、桀骜,在不经意间曾令您失望,但您却从未放弃我们,您用坚持、坚韧、坚毅、坚强,换取我们成长、成熟、成人、成才,但无情的白发和皱纹沧桑了老师的容颜。
三年,我们完成了羽化和涅盘,我们已不再是父母的小淘气和小棉袄,我是您卵翼即将展翅的雏鸟,是您打开厩栏即将奋蹄的马驹,是您分灶即将独立面对生活的儿女,是您踏出师门准备下山的徒弟啊……今后只有独自去面对生活,独立去战胜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踽踽独行,惟有行囊里师授的技艺和滚烫的教诲,倍增我的力量和信心。太多的感谢郁积在胸,无数的情愫咽哽在喉,走在校园小径,我们温习昨天,阅读寒窗里的故事,幕幕情景、祯祯画面,都装订在我的记忆深处。
再见了,亲爱的老师;再见了,我熟悉的校园。此去漫漫人生路,何处是我圆梦乡?翅下的雄风令我奋发,开拔的号角催我上路。也许考分垒不高我人生的跳台,愿变一挂飞瀑,用自己的粉身碎骨来酝酿身后那道彩虹;也许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混得并不风光,但我们决不辱没母校、辱没师风;也许生活的激流会将我们冲到人生的拐角,但我们不会叹息和彷徨,我们将矫正脊梁和头颅,混出个人样;也许我们会在坎坷中摔倒,但我们会以一个冲刺的姿势给母校一个漂亮的背影,在我们跌倒的地方重拾恩师的叮嘱、母校的遗风!
以邻为师
文/李文明
我们学校在一个镇上,小李老师跟我教同一个班,她教数学,我教语文。
小李老师的儿子小帅今年十岁,就在我们班里。小帅的脑瓜很一般,语文成绩还算凑合,数学成绩老不太好,总名次在我们班最多也就占个中等。
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才,小李老师可是费尽了脑筋。除了给儿子买辅导书,买光盘,她和爱人还坚持晚上不看电视、不上网,吃过晚饭,稍停一下,爱人去做家务,她则陪儿子做功课。到了节假日,她和爱人也很少外出,陪儿子不是啃难题就是写日记。
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学生们每学期都要调两次座位。除了教数学,小李老师还做班主任,调座位的事当然归她管。为了给孩子调个好座位,一些家长拎着礼品来找她,还有的托熟人打电话。但不管怎样调,小帅的座位始终在我们班里最好的位置——母爱是伟大的,也是自私的。
今年春节后开学,小李老师又为学生们调了一次座位。第二天我去上课,发现学生们大多都换了新位置,觉得挺新鲜。课讲完了,学生们自己做练习,我坐在讲台上往下看,发现小帅的座位没有动,他的左、右同桌也没有变,还是成绩一直很好的林林和小芳,但他的前桌和后桌却换了人,成了原来在教室两边靠墙位置的松松和洋洋。我笑了,为了孩子,小李老师可真是费尽心机——林林和小芳的成绩一直在班里数一数二,洋洋和松松在年前的期末考试中成绩也名列前茅,小帅的前、后、左、右,分别是我们班总分前五名的四个学生。小李老师这样做,是要给儿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他受到好的影响,也方便他以邻为师,以利于成绩的提高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阳老师的阳光
文/李幸宜
在高考倒计时的337天,我们一直崇拜的数学郑老师,因为工作需求被调到了分校,同学们的心情都变得格外沉重。这时,又有人传言政治阳老师也要离开。听到传闻的那一刻,我的心一瞬间落入了低谷,仿佛失去了阳光。我变得焦虑不安,紧张地等待着下午政治课的到来。
上课铃打响的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闭着眼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着阳老师的到来。门推开的那一刻,一束阳光射向教室,也把阳老师带了进来。一瞬间,全班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秒我的眼里也充满了泪水,那一秒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和阳老师相处的点滴往事中……
齐耳的短发,圆美的脸庞,明亮的双眸,犀利的语言中充满了睿智,讲台上,阳老师一只手插兜,一只手拿着粉笔,潇洒地站在讲台上。虽然已经过了不惑的年龄,但她却总是保持着“少年壮志不言愁”的阳光之心。她也喜欢和我们一起吐槽身边发生的热点新闻:“中国人在日本疯抢中国制造的马桶盖,我觉得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消费行为,消费也需要理智何必跟风呢?我不喜欢这种行为,国产的东西也很好呀!”犀利的分析,风趣的吐槽,理性的评论,让原本枯燥单调的政治理论变得色彩斑斓,让我们渐渐地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看问题,用政治的思想去分析身边的时事。此刻她的教导就像清晨一缕清新的阳光,沐浴着我们,向着美好的理想前行。
走下讲台的阳老师笑颜如花,眼中充满了温柔,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暖暖的让人依赖。记得寒冬时。我坐在班门口的第一排,每节课前我和同桌都会主动给老师开门。阳老师进来时总是那么与众不同,她眯起眼露出一对酒窝,一面优雅地抱着电脑,一面亲切地与我们打招呼,笑着对帮忙开门的我们说:“谢谢啦!”那一刻外面刺骨的寒风吹进班里,却在阳老师的笑容下变得温柔,暖融融地吹入了我的心。这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声简单的谢谢,教会了我们不管你身处什么职位都要学会彬彬有礼,学会感激别人每一次的帮助。
日常与她相处的日子,感受最多的当属她那幽默言语中的丝丝关怀,如春日和煦的暖风,拂去了我求知路上的怯懦和自卑。每次不管我的问题多么幼稚简单,她都会耐心教导,有时她也会打趣我,咧着嘴笑着说:“哎呀!你怎么又巧妙地避开了正确答案!”并鼓励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下次可不能再犯这个错了,上课要认真哦!”那时我觉得我和阳老师之间的距离在慢慢缩小,我们不仅是师生更多的像是朋友。正如她常常会站在讲台上调侃地说:“放心吧,孩子们!这一年我会一直陪在你们身边,喜不喜欢我,我都会在,直到把你们送到心仪的大学!”是呀!有这样一缕阳光时刻在我们身边温暖着我们,关怀着我们,照亮着我们,追梦路上的我们何惧坎坷?
感激之泪从眼眶滑出,透过朦胧的双眼望向讲台,阳老师那齐耳的短发,甜美的笑脸,可爱的吐槽都已化作缕缕阳光,让教室内暖意融融。
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
文/牛奶妹
我听过许多赞美老师的歌曲,读过许多关于老师的感人故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今天我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在西藏墨脱县帮辛乡的帮辛乡小学里,有一位大学生,她放弃了拉萨的拉萨的工作,主动邀请到帮辛乡小学当一名乡村教师。如今,她已经在帮辛乡小学任教13年,也是所有大学同学中唯一一个一名乡村教师。她就是荣获2013年“感动中国奖”的格桑德吉。她伟大、勇敢、负责、坚强。格桑德吉这13年来,把40名学生劝学回校,把200多个孩子送出了大山。13年来,她平安接送孩子66次!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龙宝村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一条羊肠小道把村庄和山外的世界连了起来。贫穷的龙宝村中最好的房子就是龙宝村小学的教室,学校里只有一个老师——校长黄宗全。28年来,黄宗全老师把200多名成才的孩子送出了山外。有的当了工人,有的当了教师,有的当了老板,还有得当了国家干部。
老师您是烛光,燃烧着自己的光芒;您是翅膀,让孩子们在太空翱翔;您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巨匠,用柔弱的上建成在这民族腾飞的希望,传播着科技、理想和信仰!
最后我想对全世界的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种”国旗
文/陈佳
谁都知道,国旗是用来升的,可是,我却见过“种”国旗。
那年国庆前夕,我到一个山区村小采访。说是村小,其实就是一个复式教学点,十个孩子,一名老师。我去时,老师正给幼儿班上课,内容是认识国旗、国徽。条件简陋,没有城里学校都有的投影仪、电脑,仅有一张挂图,大约还是多年前的产物。因保管得当,挂图四周没有卷角,而上面的国旗,依然红得那么鲜艳。老师指着国旗大声说:“看,这就是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上面有五颗五角星,其中大五角星代表……”。尽管孩子们未必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但听得都很认真。突然,一个小女孩站了起来,“老师,我们都认识国旗了,可是,真实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我好想摸摸”。她的话立刻引起了一阵小波澜。“是啊,老师,要是我们能升国旗就好了……老师,要不我们自己做面国旗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做国旗?”老师先是一愣,转而答道:“那好啊,大家坐着别乱动。老师去准备材料好吗?”
对我笑了下,老师便离开了教室。我很好奇这寒碜的地方,会有制作国旗的材料吗?很快,老师回来了。他的手上,拿着一张大红色的纸,我问,是写对联的那种单面红纸吧。“是啊,上次村里托我写通知剩下的。”可是,仅有红纸还不行,这五星又该如何制作呢。正当我担忧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五星是什么颜色的?”“金黄色!”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好的,可是老师没有金黄色的纸,也没有颜料笔,怎么办?大家动动小脑袋,想想看可以用什么代替呢?”老师微笑着引导。“金黄色,老师,可以用门口的银杏树叶啊!”一个小男生看了看窗外,站起来说道。“对的,你很聪明哦。”
摘来树叶,剪成大小五颗星,然后,小心翼翼地粘在红纸上。就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面特殊的国旗很快制成了。这时,老师说话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把国旗插在树枝上好么,就像国旗高高升起那样。”“种国旗咯!种国旗咯!”不知何故,孩子们却竞相喊起了种国旗,也许在他们看来,插国旗和种树差不多吧。
临走时,我向孩子们承诺,过段时间会给他们送来一面真正的国旗。一周后,我如约来到学校,除了带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外,还有不锈钢旗杆、录音机、文具、图书。更有一群爱心助学人士,在看完我发在晚报上的新闻后,他们感动了,提出要捐赠,要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升起一面真正的国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铿锵有力的国歌声中,鲜红的国旗第一次在这所村小冉冉升起,升旗手是那个建议用银杏叶做五星的男孩。看着一张张纯真的小脸,我知道,他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面国旗。
迟来的完美
文/黄海红
隆冬的早晨,雾气缭绕。踏上通往办公室的阶梯便听见七嘴八舌的嘈杂声传来。原来办公室的钥匙不见了。为了方便早来的老师开门,最后一个离开的老师会把钥匙藏在办公室前的消防门里,这是我们办公室老师集体商量做出的决定。好几个月过去了,钥匙从未丢过,今天却不翼而飞了。我们只能去门卫拿备用钥匙进了办公室。
“奇怪了,钥匙会去哪儿呢?”办公室的智多星,外称“诸葛亮”的老李发话了:“如果钥匙丢了,也一定是早上丢的,因为最后一个老师离开时,学校里已无学生了。我们只要找到早晨早到校的学生就能问出个究竟了。”于是班主任目标一致进了教室,就此事展开调查。不一会各班早到的学生络绎不绝地被请进了办公室。最后剩下的几位重点“嫌疑人”留了下来。因为有学生证明亲眼看见这几个人在消防门前玩耍并打开过消防门。
智多星李老师观察留下的学生,发现其中一个神色慌张,很不自在。李老师走上前去拍拍他们的肩膀,柔声说:“你们一定是出于好奇打开消防门的,发现里面有两把钥匙,如果拿了就趁无人时悄悄还回去。回教室上课吧。”转眼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李老师再次打开消防门,不一会他激动地拿着两把钥匙进了办公室,喊道:“你们看,钥匙找到了。”我们忙围住李老师,只见李老师手里除了两把钥匙,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们,对不起,我只是好奇,请不要告诉同学们。”
教育是一门深厚的艺术,没有老师的智慧与宽容,哪来迟来的完美。相信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他们都有一颗水晶般的童心,给他们改错的机会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与完美。
从1个到28个
文/刘娟
“妈妈,我排球测试通过啦!垫20个通过,我垫了28个……”电话那头传来女儿兴奋而骄傲的声音。
刚入大学,因为错过了体育选课的最佳时机,女儿只好选择了名额尚缺的排球项目。要命的是她非但不喜欢排球,而且一球垫出去便无踪影,技术委实糟糕透顶。距离期末考试还很遥远,女儿已开始发愁。考垫球怎么办?一想起这事,她就心焦得厉害。
在我的潜意识中,总觉得非专业课无所谓。所以当女儿向我倾诉她的烦恼时,我一直用很轻松甚至调侃的语气来劝慰她。
元旦前,全班七八十个人就剩下包含女儿在内的3个女孩尚未通过体育测试。老师看到她们汗流满面而又忐忑不安的样子,心软了:“你们不用急,我会让你们通过的。”简单的一句话,让她们感激涕零。
几天后女儿打电话说:“我现在偶尔能超过20个啦。本想去老师那测试的,他没空,不知道回校后会不会退步。”我很意外:“老师不是同意给及格了吗?怎么还在练啊?”“我想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再说,如果老师给通过,肯定只能得60分。”我心里暗暗高兴:“对,妈妈支持你!”
几天后就真的传来喜讯:优秀!
挂机后我仍在回想此事。如果当时通不过的是大学语文、英语等“重要科目”,我还能这样轻松视之吗?老师能这样轻易放过吗?而事实上,我们家长和老师的宽松态度,不但没有降低女儿的自我要求,反而激起了她的挑战勇气,终于从只能垫1个练到了能垫28个。
我想,这其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垫球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积极面对的态度、坚韧不服输的精神和良好的自信心。
反思对女儿的教育之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方法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实则放任自流,只顾忙自己的工作,少有闲暇关注她、引导她;美其名曰“主动获得”,然而尚未给她充分操作和体验的空间和时间,尚未教给她思考的方法,就迫不及待地直接揭示背后的原理、道理,自以为是地把所谓的科学知识塞进她的脑海。就这样,不自觉地把女儿当作风筝,牢牢地攥在手里遥控牵引,剥夺了她自主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成长在哪里?成长在独立与放手之间。其中的尺度,需要我不断尝试、实践、总结、学习,从而准确地把握。
想到女儿“从1个到28个”的过程,听到她那充满自信的声音,我思考了很多。
我的老师
文/杜泽宇
老师就像蜜蜂,酿造甜蜜;老师就像春蚕,吐尽银丝;老师又像石阶,承受着学生的攀登。是啊!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很多,我们的吴老师也不例外!
每当你从我们教室走过,都会看到一个中等个儿、身材苗条的身影,她,就是我敬爱的吴老师。在那清秀的脸上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显得她更加年轻美丽。
我很多次的成功都取决于吴老师的鼓励!暑假中,我迎来了“张家港碧桂园杯——诵读中华经典,放飞中国梦想”诵读决赛。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可出乎意料的是,在路上我竟遇见了吴老师,她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杜泽宇,你能行!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而且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紧紧盯着我,用充满希望的眼神鼓励着我!顿时一股暖流直入我心田,心情一下子轻松多了。上台前脑海中一直闪现着吴老师的指导与刚才给我的鼓舞,之前的胆怯与紧张早已烟消云散,果然登台后我正常发挥,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和评委的好评。
吴老师的讲课更是娓娓动听,让人身临其境。记得那是在三年级,她在讲《海底世界》这一课。听着她读课文,我仿佛进入了海底世界,老师读到哪里我就游到哪里。吴老师讲课就是这么令人陶醉!
啊!老师,您教育我、引导我,至今已有四年余载。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您的言行给予我无限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我喜欢您这样的老师!
西南初记
文/李芾羲
来西南学习,是我第二次独自离家远行。第一次,是为了我固执己见选择的艺考,去了西北,那只是不到两个月的短训,也正是那段时光,衔来了这将在西南度过的四年。
那儿少雨,山也不如湘中的青葱。秋天临近的时候,我写过一段打油诗,其中几句是:“总无夜雨,静思量,遥念故乡花芳未?秋近强忆得:桂荫溢香,桃洪弥望。当时每作诗中景,道是寻常;而今欲作梦中寻,却是无常。”
而在昆明这儿,雨繁花盛,视野比家那边开阔得多,天空亲近了不少,晴天时蓝得可爱。图书馆前有别致的荷池,虽已过中秋,也接连有荷花绽放。满池密密铺叠的圆叶更是不消言说,看那层层的花瓣,浓纷俏丽,末端的尖梢儿又添了几分活泼。馆后有一翠湖,湖中有岛,岛栖天鹅。近几日路过湖边,多见的是黑天鹅,有时三两只在湖畔斜岸上悠然觅憩,人们走近也并不相避。三五成群的鸭儿也能见到,走近它们时,相较之下则显得有些胆小慌张了。待它们入了湖中,则瞬时又换了泰然的模样,带出两道细纹,慢慢游远。
水中热闹,路边花丛也是春光仍驻。现在格桑花开正茂,花朵小巧玲珑,颜色也清嫩,丛中偶见的蝶儿也无刺眼的妖艳,一派淡雅。花草萋萋,学子莘莘,校园里虽移步即景,也不是总有闲心赏的。校区很宽大,天气的确清凉,可上个课找找教室也能走得汗湿满背。转奔教室的思绪往往混乱,课程似乎也显得散乱。快一个月了,还是没能把握了学习生活的节奏。每位老师都在说,大学学习与高中不一样。那时,只需要自己按部就班,归纳总结,就没什么余事了。现在面对一堆课本和密麻麻的书单,抹不去,理还乱。老师讲课也如乱石铺街一般,听罢脑内一片混沌。
讲思修的老师说,我们会遇到,或者正处于"新起点的心理失落”,茫然、不知所措。同是湘里人的毛润之,当年写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是何等的青年壮志?我们又何曾没有呢?
秋风载雨至,雨至花又湿,雨水打湿花朵,也打湿了少年豪思,淋下来几份沉重。于是更需要朝向阳光,让翅羽重振。在这个中秋的夜里,却见不到月光,不免会失望。可等来了十六的夜晚,不正可一睹天边皎洁吗?乘月若允看雪幽,梅花复与两白头。秋光如许佳期近,安居何憾生清愁。相思固然可重,亲友也固可念。可我们无法倒流年光,那些音容也永不再见,再见,或是许多流年的沧桑。
月隐灯深,夜深千帐。愿卧床席曲肱而枕的时候,那股思乡能溶解无措,化作心间澄澈温泉。也许没有西南联大在峥嵘岁月里洋溢的热血情志,我们可以守护掌心的雪花,雕出心间不谢的荷花,留那角落,芬芳不褪。
墙角苦柚
文/小老汉姓李
顺子长得很瘦小,他穿的内裤却很大。洗澡的时候,我们总是能不小心瞄到他那并不雄伟的小鸟。老爷问他,你为什么要穿那么大的内裤呢,不会感觉空荡荡的吗?他说,穿宽大一点的内裤才不会限制小鸟的发育,到时候就能长成大雕了。我们都笑,笑得很放肆,顺子也笑。
有家超市星期天开业搞活动,宣传搞得很大,我和晖决定去看看。一早就到了超市门口,我的天那真的是人山人海。我们那的人就爱凑个热闹,赶个集啊,参加个庙会之类的。在人群中我看到了浩子老师,他教隔壁班的语文,有时候也帮我们上下历史课。他挤在人群中大吼大叫,听说他以前是个流氓。
他其实就是个大男孩,他和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大学同学,语文老师长得很漂亮。我的同桌涛一有空就跟我们议论语文老师。我不讨厌涛,也不怎么喜欢他。
超市开门了,人潮涌了进去,我和晖夹在人群中被后面的人推着往前。晖买了一瓶洗面奶,他是个爱美的人,虽然长得不怎么样,尤其是枯黄的头发,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的感觉。他还买了内裤,盒装的,回来试了后发现太小了,他说拿回家给他老弟穿好了。我就把我买的和他的一模一样的也给了他。
本来我们是打算把洗面奶藏在兜里带出来的,想想还是算了,可能是我们太胆小。我们高一的同学小吴是胆大的人,个子矮小,大家都叫他“矮哥”,我不叫他外号,我只叫他名字。其实,我和他初中的时候就在一个学校,只是没有同过班。
最后还在你身边的人
我从未想过美国高中,会干涉学生的早恋——我一直以为“早恋”是一个中国独有的词汇。从来都知道美国妈妈会往孩子书包里放安全套,电影《朱诺》里十七岁的未婚妈妈朱诺,获得了所有人的支持与帮助。性生活都稀松平常,何况只是恋爱。
也许并非如此。
我的外甥女儿小满在布莱尔高中第一年,与她同期赴美的两个中国学生便开始双进双出,在食堂同吃一份沙拉。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才十五六岁,一下子从父母身边被抛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功课、运动、社交……像大潮扑面,永不止息。压力面前喘不过气的人,紧紧抓住身边人的手,是一种本能。
每周,小满要与她的指导老师(大约相当于中国的辅导员)面谈一次。这一次,指导老师问她:对那两位同学的交往有什么想法?有没有羡慕,有没有动心?
老师温柔地说:你们才来美国,语言还没过关,每天上课用英语,下课用英语,很辛苦,能有人在一起讲中文,轻松很多,但是不是,因此失去了锻炼英语的机会,语言关更难过?
你们在国外举目无亲,有喜欢的人,一起吃饭、一起打球,当然很好。但本来,你可以借吃饭打球的机会,多结识些同学,把陌生人变成朋友的。
老师的结论是:一定要多结交朋友,也包括异性,朋友像家人一样重要,学会恋爱也是一生的功课。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学时期,就要给身边的异性贴上“男女朋友”的标签。
如果社会是大舞台,学校就是后台、化妆间与准备室,所有的功课其实都是学习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而恋爱,是两个人的手牵手心连心,建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小世界的围墙,会隔绝掉大世界的春光。
正在长大成人,终于能松开父母的手独自前行,为什么不珍惜这自由,探索每一片原野、游曳于每一片海域,而急着把自己圈在小花园小池塘里呢?
除了与学生谈话后,指导老师还会每周与家长通一次信。我作为家中的专职翻译,读到这一番金玉良言,感动不已。
中国社会在中学生早恋问题上,往往走极端。我自己读中学的时候,学校家长都视之如水火,畏之如虎,恨不能硬性隔离男生女生。为此,女生都被家长穿成大妈,男生也被教育以不修边幅为美。无论男生女生,大考之前通宵达旦复习,不洗头不洗脚的光辉事迹,都会在大会上被表扬的。
后果就是这一代人都不懂如何恋爱:明明是表达情意,嘴还臭得很;一吵架,又直接退行到幼儿园小朋友水准:我不和你玩了。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对身体接触总有着下意识的嫌恶——多年前的脚臭,还绕鼻未去。
到了现在,风气大转,给我写信的初高中生,信里的若无其事,让我这种中年妇女坐立不安:该说什么?抑或,说什么都没用了。
他们口口声声:“听从自己的心。”但能分清什么是心什么是感官,往往要到四十不惑。
美国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受到了启发:
青涩的爱欲,正如三月花会开,预示这将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植物都蓬蓬勃勃。春和景明,万物美不胜收。十几岁,对异性怦然心动,是大好事儿,证明他或她,身体健康,心智良好,并非“东亚病夫”;也没有饥寒交迫,国难当头,完全想不到男欢女爱。
有欲念,是否就要马上实现?不见得。你喜欢体育委员的高大潇洒,也觉得学习委员前途无量,你刚知道“看脸”是什么意思,你又霍然发现“看身材”的美妙。世界像个大超市,货品琳琅满目,你什么都想尝——那就尝吧,有免费的试吃品给你。你可能与第一口就一拍两合,但别忙,多试几种,更惊艳的肯定在后头。一个超市,几万种货品;一个地球,几十亿人。
这不是恋爱的年纪,却是交朋友的年纪。有些朋友,用来分享心事,有些朋友,用来共同创业,有些朋友会让你受伤,你才领悟:不是睡在上铺的就是兄弟,不是坐在同桌的就是闺密。第一个向你示爱的男生,会让你心里开出一朵花,但且慢答应,还有第二个第三个……你会慢慢发现,大部分你喜欢过的人,最后都只能是朋友或者朋友的范本。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你自己的身心俱熟。而你要在青涩之年,就耗掉所有零花钱,孤注一掷扛大礼包回家吗?小时候你最爱的浪味仙,长大后你还吃吗?你糟塌了自己的时间、心力和可能性,也浪费了对方的青春。
与其早早限定人生,长大后再浩叹“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不如诗酒趁年华,多交些好朋友。而如果你运气够好,朋友来来去去,剩者为王,最后还在你身边的,就是这一生最后还在你身边的人。
补课
文/幽竹
清晨,太阳还未露脸,华德初级中学的老师们又忙碌起来,擦自行车的擦自行车,骑电动车的骑电动车,各奔东西。按理,暑假是休息时间,但因工资低,数、理、化、外等学科老师,都想利用这暑假,补补课,弥补一下低额的工资。在校忙碌的人群中,一位买菜回来的中年女职工,目睹老师们这一派繁忙景象,心中又燃起了对丈夫的恼怒之火,提着菜袋,疾步向宿舍走去。
女职工的丈夫柴老师,是位语文教师,工作积极,省、市、县优秀课,他主讲过多次。他带的班,学生语文成绩优异。他发表国家级教学论文一大叠,获得的荣誉证件一大书包,可妻子对他的意见与日俱增。别人利用暑假补课找点钱,他却用这些时间读古文,写论文,从不沾有偿补课的边。每到暑假,他俩少不了舌战。今早,柴老师照例在书房写文章,思路正来,笔尖飞舞。忽然门“咚、咚、咚”骤响:“开门,我未带钥匙,你干么,还不来开门?”妻子质问柴老师。“对不起,我没听见!”柴老师边开门边说。“你冇听见,你也冇长眼睛,大家补课搞得热火朝天,你呆在家写呀写的,值吗?”妻子板着脸逼问。“不补课,是政策规定的,必须执行,再则,我是教语文的,学生要求补语文的很少!”柴老师劝慰妻子。“执行政策,你这么苕,别人都不执行,靠你一个人执行有用吗?我和儿女跟着你喝西北风,补语文的学生少些,也有许多人在补呀?”妻子大声责问。“不,我是模范教师,应带头不干!”柴老师说。这可把妻子惹火了,大声喊:“模范,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妻子走进书房,拿起他的奖章,边撕边骂:“什么屁东西,尽唬弄人,家里穷得这个样子,亏你还坐得住,你对得起儿女吗?”“嘶—嘶—嘶”妻子不停地撕。
妻子最后到娘家去了。柴老师一人在家,看看写写,肚子在咕咕打架,直到黄昏,他才下了点面条吃,没有洗澡,蓬头垢面,避过校园内散步的同事们,独自徜徉在乡间小路上。野外,暮霭迷茫,虫声唧唧,他在冷静地思考白天的一幕……
感恩的心
文/裴海潮
“我是清河的儿子,请接受我的一拜”。这是已经76岁高龄的石祥在个人作品展演会的舞台上,用颤抖的声音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当他努力地弯下高大而苍老的身躯,向剧场内的观众深情鞠躬的时候,一个伟大的诗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巍然挺立。
石祥离开家乡已经有57年了,当初那个参军入伍的青涩少年已经是着作等身的耄耋老人。在近60年的岁月里,与家乡有关的桢桢影像,早已化为难以消解的乡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石祥清楚地记得,在他幼年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父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投奔到姥姥家,是素不相识的乡邻把他养大,在他心里,村里的每一个人他都应该喊声姥姥、姥爷。他上高小的时候,是班主任张老师为他垫付了八元的学费,又通过学校教务处额外为他争取到了三元的助学金,使他能够继续在教室里阅读那一行行亲切的文字。在学校里,他遇到了走上文学道路的领路人——苏军老师。他清楚地记得,在一个明亮的清晨,听见苏军老师在办公室里轻轻地吟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从此便在心灵里种下了诗歌的种子。后来在苏军老师退休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了石祥当年的作文稿《护堤之夜》,专门托人送给了石祥。当再次翻开已经泛黄的纸张,石祥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手稿,他的老师竟然为他保存了三十多年。
“犹思故人在,此情何以堪?”是清河的黄土塑造了石祥军人的豪情万丈,是家乡的亲人赋予石祥诗人的千般柔情。也许正是故土情深,让他的笔触时刻都跃动着一种甜蜜的忧伤,一种美丽的哀愁。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驱使,让《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等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诗词作品喷涌而出,成为几代人的深情呼唤。也许,这在石祥那里感觉依然不够,他用蘸满了思乡之情的笔墨,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感情洪流,创作了歌曲《清河县我可爱的家乡》,并在家乡的个人作品展演会上,把自己倾注大半生心血精心创作的诗词作品和文集,无偿捐给了这片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他还把此次清河之行唤作感恩之旅,“我是吃着救济粮、拿着助学金长大的”是他每到一处必然要说的话。也许是怕自己遗忘,他反复对身边的人说,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生于斯,长于斯,还要归于斯。是清河的泥土养育了我,我最终还要回归清河的泥土。其言辞之恳切、真诚,当场的每一个人无不动容。
“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1958年,当石祥入伍临走之前,父亲在路边栽了一棵柳树,希望他的根永远扎在故乡。如今,岁月流转,在田间的小路旁,那棵柳树依然在守候着那个曾对故乡无数次张望的青年诗人的回归。
而那个诗人,来了,又走了。永远留在那棵树上的,是一颗感恩的心。
在德国向老师“行贿”
文/张颖辉
去年我到德国慕尼黑一所机械制造学院进修,学校距离慕尼黑市中心维森广场不远,校园内绿草茵茵,非常美丽。
德国的老师和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以直呼老师的名字,上课时学生提问不用举手,回答问题不用起立。老师在课堂上也很随意,有时一边吃热狗一边讲课。一堂课老师通常只讲十来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们互相讨论,最后老师来做评判。
我的班主任老师卡尔身材魁梧,啤酒肚特别突出。他酷爱啤酒,有时讲课讲到兴奋时便会从衣兜里摸出一听啤酒一饮而尽。德国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他们也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别看德国教师在教学中看似随意,其实他们治学严谨,兢兢业业,他们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去完成他们教书育人的使命。
每年6月12日是德国的教师节,这一天德国各地都会开展尊师敬师的活动。卡尔平时对我很照顾,我刚到德国时水土不服,腹胀腹泻不止,他主动帮我联系了一位私人医生,卡尔得知我的笔记本电脑坏了,他又请人帮我修电脑。
一直没用找到机会感谢卡尔,教师节这一天我决定送他一件礼物。卡尔喜欢喝啤酒,我于是到超市为他买了一箱慕尼黑啤酒。当我兴冲冲地抬着啤酒来到卡尔家时,卡尔并没用说一句感谢的话,他一个劲地问我这箱啤酒的价格,我如实回答60欧元。卡尔坚决不收这箱啤酒,我为难地说:“您还是收下吧!否则我只能把啤酒退回超市了。”卡尔还是冲我直摇头。我无可奈何,只好抬着啤酒向外走去,刚走了几步路,卡尔忽然叫住了我。我心里窃喜,看来他还是经不住啤酒的“诱惑”。我重新把啤酒放在卡尔的面前,他飞快地从衣兜里掏出60欧元说:“反正我也要去超市买啤酒,还不如买你的,这样我们两人都省事了。”
起初我对卡尔的举动多有不解,甚至认为他是不给我“面子”,后来听同学说德国政府对教师收礼监管很严,教师收学生的礼物达到一定金额就算受贿。据说一位中国学生在教师节送了老师一条50欧元的钱夹,老师就涉嫌受贿了,教师节过后廉政公署的车就开进了学校。
再次见到卡尔时我感到有些尴尬,由于我的无知,我竟然做出了“行贿”老师的傻事。
舌尖上的味道
文/杨军平
几年前,听朋友讲内蒙古人招待最尊贵的客人的一道菜——吃羊尾巴,客人把袖子卷到肘部,看着主人的蒙古刀旋转,把羊油脂削成薄片,透明的油脂片贴在客人小臂的内侧,由着你从手掌心开始吸,一直吸到手臂高高举起。饱满的膏腴稍加咀嚼便汁水奔涌,滑溜溜朝喉头而去。这时候,必须再整一口高度的草原白,压住心口的肥腻。朋友是个高明的段子手,把吃羊尾巴的过程讲的绘声绘色,但我一直心存疑惑,这么油腻的东西,一般人恐消受不了。近日读陈晓卿老师的《至味在人间》,终于佐证了朋友的这番招待最尊贵客人美食的描述,让我知道人间尚有如此待客之道。
陈晓卿老师也许不太为世人所知,但他领衔制作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是家喻户晓,影响遍及海内外。因对各种食物不加挑剔的喜爱,陈晓卿喜欢钻研街边巷尾小馆子的独门看家菜,喜欢跋山涉水跟着朋友品尝上不了台面的特色江湖菜,十余年游历大江南北,搜寻各类美食,被朋友戏称为“扫街嘴”。通读他的《至味在人间》68篇文章,陈老师缓缓讲述近十余年与美食结缘的故事,写人间烟火中一个个恣意俏皮的小菜,花生、螺蛳、皮皮虾、小面、生蚝等,将原料化作文字,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对美食的记忆蒸炒煎炸,似纵横捭阖,又生动有趣。文章从千里之外的江湖到灵魂深处的家乡,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特像一个久违的吃货朋友坐在你面前,口水飞溅、眉飞色舞地跟你分享他的得意发现。
陈老师满怀真诚,不做作,坦坦荡荡讲述了人与食物的基本关系,从一条美食街、一个城区餐饮业的兴衰到中华美食变迁史,落脚到对故乡美食的记忆,书里满溢热乎乎的人间烟火气,记录他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在江湖偶遇的人间至味,诚如“食神”蔡澜先生所言:“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做的美食味道。”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 。
张翰,吴江人。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曾有人为之写下四句诗: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家乡美食的味道也是留存在每个“吃货”脑海中最深的记忆。
陈老师的“吃货”朋友阿宽说过,世界最好的厨师都是用脑子做菜,用鳃呼吸。我深以为然。作家野夫曾在《掌瓢黎爷》写到,黎爷在监狱和别人比赛做拍黄瓜这道菜,黎爷说:拍黄瓜是家常菜,窍诀尽在一拍中。你们用铁刀拍,沾上了铁腥味。我用木板拍,清爽皆在,差距就在这里。另外,你们的大蒜是剁的,我的是拍的。你们放的是油泼辣子,我撒的是干辣椒面。就这一道,足够你们受用一辈子。黎爷的自信正是源于他是用心用脑做菜。
古人云:良厨如良相,治大国如烹小鲜。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一定有身怀安邦治国旷世之才之士,不幸埋没风尘,不得已做了厨子,日日在灶头的烈火硝烟里金戈铁勺,排兵布阵,辗转了余生。但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窃以为像陈老师文章中的老吕、不知名的夫妇,像野夫书中描述的黎爷,恬淡地栖身闹市,随便做点家常饭菜,算不上珍馐,却特别下饭,你若有幸,与一两知己,寻乡间小路,走进这样的蝇头小馆,美美吃上一顿,浅饮两杯,该作何感想?我想这应该是最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美食尚在人家,那就让我们且吃且享受吧。
“面子”与“里子”
文/刘云燕
儿子已经十二岁了,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似乎从现在,你就可以知道他长大的情形了。
儿子不仅长相随爸爸,性格也像。老公从十几岁当兵走出农村,有着极强的独立性。儿子似乎也继承了这样的“优良品质”。有一次儿子骑自行车上学,突然扎带了,可是身上又没有钱。晚上他和我说起此事的时候,我问他:那你是如何处理的呢?儿子说:我去找那个修车的爷爷,请求他先帮我补补车带,明天我一定把钱给他带过去。爷爷就给我补好了,我可以骑着车子回来。我听闻,大大地给了他一个“赞”,如果放在我小时候,只能一个人将车子推回来,等待父母去修了。
儿子尽管独立性强,但是对于自己的学习一直要求不高。他说: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个个都是学霸,我也不能比。那些学习差的,我也不想当。中不溜的水平,不错。说完就是一副极满意的状态。作为妈妈,我多么希望儿子可以像我当年那样,门门功课前几名,次次家长会都是表扬,害得爸爸都不敢去给我开家长会了,因为老师每次都让他介绍经验。
而之于我,开家长会,实在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各科老师会强调现在六年级了,该小升初了,家长要抓紧,形成好的习惯。再看看试卷上的那些大红叉,就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可是,儿子又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小孩儿。当家里人生病了,他都会嘘寒问暖。每每有什么事情,也喜欢和我聊聊天。班里有什么活动,也会积极地参与。
有一次,在QQ里和老师交流。我不禁把自己作为家长的困惑都说给她听。她却说,一切要慢慢来,你的儿子很有想法,幽默乐观,都是宝贵的品格。我也和你一样,在小的时候是学习优秀的孩子,可是却胆小怯弱,没有自我。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有个性和想法的。这样,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不要以社会的观点去强求他。因为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可以过得快乐而幸福。
对于老师的话,我一直在玩味。可是,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中,一分一档的成绩才是短兵相接的利器,我也有些迷惑了。因此,当某某同事说起他的儿子每次考试得第一名时,当人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择校、报班时,我都默默无声。因为儿子从来不上各种补习班,只甘于乐呵呵地成为班里的中等生。
周末和妈妈一起聊天,说起儿子的教育。妈妈说:“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知道上进,就够了。你只有这一个孩子,如果他特别杰出,也许他不会留在石家庄生活。那样,到了晚年,你想见见孩子都难。如果是个平凡的孩子,只要他从事一份喜欢的工作,每天快乐,懂得孝顺,莫不是一件好事。”妈妈经常会这样辩证地为我分析问题。
那一天,我翻看一本杂志,上面的一段话,让我有些茅塞顿开。“孩子像衣服,杰出的让你有面子,可以四处炫耀,但是他们常常很忙又离你很远,想见一面都难;平凡但体贴父母的孩子像老棉袍,不漂亮却厚实,而且天愈冷愈感觉温暖。”
那么,如果我的孩子不能是我的“面子”,那就当个温暖的“里子”也好啊!
老师,我想对您说
文/贺艳芬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我们上完辅导课后,带着雨伞的同学打着伞回家了,没带伞的同学也陆续被家长接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教室门口焦急地等待爸爸的到来。“轰隆隆,轰隆隆……”打雷了,我娇小的身躯在角落里颤抖着,口中含糊不清地念着:“爸爸,快,快来……快来接……接我,我……我害怕……呜……呜呜……”我独自一人在角落里抽噎着,泪水模糊了眼睛。正在这时候,我看到一双脚站在我面前。我抬头一看,看到了您,老师,我看到了您正用关切的目光看着我。此时此刻,我似乎找到了依靠,投入您的怀里,放声地大哭起来。您边拍打我的背,边安慰我说:“你看,我不是来了吗?不要哭了,有什么委屈告诉我,只要有老师在,什么事都不会有。”我依旧在您怀中哭着,您也任由我尽情地哭泣……
在您不停的安慰下,我的心情渐渐恢复了平静。您用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背,让我感到犹如一股春风吹遍全身。正在这时候,爸爸来接我了,您将我送到爸爸面前,微笑着和我们挥了挥手,转身就消失在了雨幕中……
老师,我想对您说:感谢您在那个雨天安慰我、关心我,让我那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有如春天般的温暖。老师,您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让我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老师,您的教育之恩我永远不会忘记。
校园生活ABC
文/毕艳梅
校园,一个醒目的字眼。校园,是我们共同学习的地方,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是我们一起生活的地方,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它像火红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像春天的雨水滋润着我们。在这里,我们经历了许多的喜怒哀乐,让我们无时无刻不会忘记自己身上的重任。“兼容并包,以成其大”是学校的校训。这醒目的标语,时刻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一踏进校门,映入脑海的是中间的主楼和两侧的教学楼。每天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在主楼的正中央,竖着三根旗杆。每周星期一早上,哨声一响,全校师生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国旗敬礼。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升旗台的旗杆上,显得那么漂亮。
校园生活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充满了活力的色彩。每天早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迎接新一天的开始。早读开始,同学们一个个放开声音读书,读书声久久在校园上空回荡;上课铃响了,我们快速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认真听课;自习到了,我们有的练字,有的看课外书,有的做作业,每个人都在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上体育课了,看,那一个个运动健儿像箭一般冲在前头。那窗明几净的教室,聆听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认真地观看着我们书写功课。那美丽漂亮的壁板,刻画着我们的知识。那宽阔平坦的操场,记录着我们一个个的足迹,留下了我们欢快的笑声。那清脆的铃声,提醒着我们珍惜时光,告示着我们把握时间。
同学之间的情谊更让我记忆深刻。怎能忘,困惑时,同学的一句安慰;怎能忘,摔倒时,同学们的那一阵热烈掌声……想起平日里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嬉戏,一起学习……共同走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与同学相处的日子,总是那么美好。看,一年一度的篮球比赛又到了。我们班的篮球运动员就更加刻苦了。早上、晚上,一有时间就加紧训练。到比赛了,一转身,进了。啦啦队在两边直喊“加油”,听到啦啦队的鼓励声,球员们更有劲了。团结一致,是我们的信念。我们都本着“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心态去比赛。虽然才拿了三等奖,但我们的班级从一个参差不齐的集体,成为了一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能听到这句话。“老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谁的思想长草了,老师就是为我们除草的园丁,谁的心灵受伤了,老师就是为我们疗伤的医生。
每次月考下来,老师总会鼓励我们下次会学得更好。虽然我们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伤心、难过、失落,可他却从未表现出来。只要看到我们伤心,老师就会教导我们,让我们振作起来。老师的爱如丝丝甘露,能使我们干涸已久的心田充满生机;老师的爱如温暖的溪流,能让我们鼓起自信的风帆;老师的爱如三月的春风,呵护着我们受伤的心灵……
校园是那样美丽,在校园里,我们经历了心酸与泪水,快乐与成功;在校园里,我们“兼容并包,以成其大。”;在校园里,我们放飞梦想,展翅翱翔……
我要用最真挚的语言来表达我对校园的赞美。我爱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