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日记(精选24篇)


父母的日记(精选24篇)

就在那一刻,世界安静了。

文/forever

明天就又要离开家去学校了。还真的,很不情愿。

总结最近的生活学习状态,恍然觉得,越长大越孤单,心事也重重,徒增许多莫名的烦恼与伤悲。因为向往的东西多了。然而小时候也有很多憧憬的东西,小时候的我,渴望长大,渴望有好玩的玩具,渴望可以吃好吃的零食,渴望父母和小伙伴的陪伴,这些都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所以虽然我们小时候貌似也是渴望得到很多东西,课我们的心愿很容易就能够得到满足。可现在呢,我想要的很多。我想要自己变得漂亮些,优雅些,我也想要赚很多很多的钱,给父母、爷爷、弟弟和自己买所有想买的东西。我越来越害怕孤独,越来越不会处理自己的心情,也越来越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家的一个月的时间,总感觉几乎每天都和父母有争吵,我知道其实这都是我自己的错误。我在日记本中写下我的心情,可我总是无法整理。我总是在埋怨别人,我埋怨父母为什么不给我好的外形,为什么不给我殷实的家境,我埋怨他们总是让我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我并不是一个不通情理的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理解我的父母,我明白他们的不容易,他们为了我们在努力地生活着,把他们能做到的全部都几乎给了我。就是这样矛盾的心情,就是我的现状。我是当代大学生,我不能够连这些最起码的素质都没有,我清楚。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我知道,我必须作出改变。

千里回音

文/哩库拉伊

20岁,离开东北这块黑土地,来到风景秀美的福建求学并在此地工作,由于距离比较远,每年也就回家一两次。每次回家都可以感受到父母的那种不舍,作为家中独子也会感到不舍和内疚。

7年的青春,我把青春挥洒在路上,而父母也少了儿女应该带给他们的快乐;7年的怀念,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让彼此时时刻刻在牵挂;7年的时光,我已工作几年,你们也老了些许。

亲爱的爸妈,孩儿知道你们一直对我的牵挂,我会认真的对待生活、珍惜身边人,让你们知道我在外面懂得如何生活;我会每个周末和你们通一次电话,谈谈我身边发生的故事和未来,让你们知道我生活的点滴;我会每年国庆和春节两个重要的节日里回家看望你们,看看你们生活状况和家里的亲人。我知道,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但希望你们身体健康,生活开心快乐。

父母之爱

文/石雨涵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的爱包含着无穷的力量。我们都在如山如海般的关怀下成长。

一个寒风瑟瑟的早晨,我推开门准备上学,一股冷风袭来,顿时打了个哆嗦。我抱着胳膊低头疾走,妈妈在后面姗姗来迟。妈妈紧紧握着我的手,塞给我一个暖蛋,好暖和,这就是爱吧!中午放学,妈妈带我进了一家米线店,我问妈妈为啥要来这里?妈妈说,看我冻得发抖,吃点热乎乎的米线暖和暖和,发发汗不容易感冒。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浓浓的似海的母爱。

爸爸则是像山一样保护着我,为我遮挡风雨。记得有一次爸爸骑着电动车接我放学,刚骑到教育局,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躲都没法躲,我们也没带伞,爸爸怕我冻着,把衣服脱下来给我披上,到家时自己浑身湿透了。

爸爸妈妈每天很辛苦,还要照顾我和小妹。我也要学着成长,帮爸爸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区房(微小说)

文/小不点儿

儿子峻峻要上小学了,小张省吃俭用,掏空了父母十几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一套学区房。新学期开学,儿子峻峻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晚饭时,峻峻在饭桌上对父母说:“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买了学区房才进来的。”

爸爸对峻峻说:“对呀,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考名校,才对得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片心意呀。”

峻峻随即回答道:“那我长大了也要买学区房。”

父母无语。

2021年9月11日星期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计

文/幻海主人

孩子十二岁:

居士“师父,你给看看孩子不听话,管不了怎么办?”

师父“孩子都溺爱,娇惯坏了,做父母不能只宠着,也要好好引导,管教才行。儿女都是债主,没事儿多诵经,念佛,礼佛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到时就好了。”

居士“下不了狠心啊!就一个儿子惯着都惯不过来。师父,你没孩子,你不知道做父母的心啊!我们走了。”

孩子二十三岁:

居士“师父,家里出点事儿,你给看看怎办?孩子管不了,好吃懒做,多次偷东西让抓进去了。这次要判刑,弄不好判一年多。”

师父“犯法了,那就只能接受惩罚了。你回家好好诵经。”

居士“师父,你给想想办法,就这一个儿子才二十三岁。”

师父“我一个和尚有什么办法?我又不是法律,触犯法律被制裁不是很正常吗?这也过去世种的业缘。回去好好诵经,念佛吧!”

居士“那师父我走了啊!”

回去就是某某和尚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孩子都进去了,他不帮着想想办法,还说风凉话真不是东西。什么和尚呸……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计。  真正爱护孩子的父母,不是眼前的溺爱,娇惯。而是为之深远长久的打算。

要在孩子幼时就为,他长大后打算,用心教导。而不是一味的溺爱。

这就是一个现实的教子故事。

不巧的是两次去寺院,间隔十一年遇到了同一个人。

时间的慢与快(致父母)

文/一元兄

小时候靠在父母的肩膀上长大感觉时间过得好慢现在,父母都年老了请靠在我的肩膀上养老感觉时间过得太快

我帮父母做家务

文/郭怀璟

我今年12岁,是五年级的学生。而我从来没帮父母做过家务。

每当我想帮助他们时,他们总是说:“赶紧去看书吧,别在这儿添乱了!”于是我只会吃饭,不会做饭;只会穿衣,不会洗衣;只会住在屋子里,却不知怎样才能整理好房间……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姥姥家,我请姥姥教我生存的能力。于是我们祖孙二人,每天清晨到傍晚,生活中出现的所有事情,姥姥都耐心地带着我来做。怎么才能冲出又嫩又滑的鸡蛋汤?怎样炒青菜?怎样炒肉?杂乱无章的房间,从哪里开始整理?如何洗白色的衣服?如何洗有颜色的衣服?……总之,我和我亲爱的姥姥,一个认真教,一个认真学。暑假中,我学到了许多生活中的知识,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自信心——原来除了学习功课,我还能干许多事情!

假期结束后,回到我的家中。周日清晨,我轻轻起床,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给仍在熟睡中的父母冲好鸡蛋,热好主食,放好小菜,又把凌乱的房间整理好。时间还早,我一边等他们一起吃早餐,一边记英语单词。

不一会儿,父母起来了,当看到眼前的一切,他们迟疑地望着对方,又望着正在读书的我,像看一个外星人一样,我潇洒地给了他们一个自信的目光。

我告诉他们,我长大了!生活,不仅仅只有学习功课,还有感恩!

我要努力学习所有知识,做一只跪哺的羔羊!

我所深爱的秋天

文/暗夜的刺痛

我比较偏爱秋天,其原因大概和喜欢秋天的人们一样。郁达夫说为了故都的秋,愿意折去生命的三分之二以换回三分之一的零头,我愿意用我一生的爱,去陪伴我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度过每一个美好的秋天。

农历九月初四是母亲的生日,这在云贵高原正值秋高气爽或是阴雨缠绵,但总会与收获相伴的金色秋天。从我记事起,每到父亲的生日,总有很多亲戚朋友前来祝贺,大概那会儿父亲才四十多岁吧,爷爷奶奶依然健在,但这也挡不住亲戚朋友们的热情,虽然按理说是有些不敬,但是在那个酷热劳累的六月,找一个借口大家聚在一起,喝点劣质的白酒,吃点农家常备的腊肉和各类菜蔬,大概就有点不仅仅是祝寿的意味,而更多是一种快乐的欢聚了。

而两个多月之后,轮到母亲的生日,则冷清了许多。并且,大概是母亲六十岁左右,我们才有给她过过生日的想法和行动的。

与其说是给母亲过生日,还不如说是又有了借口让妈妈给我们做点好吃的了。但对于我,仪式的意义要大于这一切。在我的老家,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生日当天的晚上,子女要在堂屋的神龛下烧香烧纸点蜡烛,我不知道这个仪式来自于什么古老的典故,也没有去深究它的文化的内涵,但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感恩和祈福。烧香烧纸是感谢自己的祖宗,任何血脉的延续都是上一代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和一生的劳苦做出的奉献,所以,当父母已经年过六十,作为子女,给祖宗烧纸以表示内心的感念,这是必须的了。而祈福呢,就在于希望祖先保佑自己的父母能健康长寿。所以,妈妈也非常看重这个仪式。这些年我都努力地在母亲生日的时候赶回家,为的就是要完成这个仪式,因为在母亲的心里,这比吃生日蛋糕、喝酒庆祝更重要、更神圣、更代表着生日的意义。我有时候就想,可能是因为母亲生养了我们,她更能体会到父母给予自己生命和抚育,是多么的不易与珍贵,所以,她希望生日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能用这种简单的仪式,代表她向自己的父母和祖先们表达一点点谢意吧。

非常凑巧的是,在母亲生日十天之后,就是我的生日。这个时节,地里的玉米熟了,黄豆红豆熟了,山上的葡萄和好多野果也熟了,小时候,爷爷劳动回来,经常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让我至今念念不忘野葡萄和俗语称作“秤砣子”(也或许是叫称桃子)的东西。而生日那天,妈妈会给我煮两个鸡蛋,大人们开玩笑说我又长尾巴了。不知道这个玩笑是什么意思,但这是非常美好的时光。后来,离开了温暖的家和父母,独自一个人在外面求学的时候,我几乎不会在生日那天呼朋引伴地开心庆祝,只想一个人默默地过。父亲母亲和哥哥姐姐会打电话来,让我自己买点东西给自己过一下生日,于是我就觉得生日已经过得很丰盛很开心了。我想,生日也就是“母难日”,所有的庆祝都不应只顾自己,而应该激起对父母的感恩,这才是生日最重要的意义吧。

现在,我的女儿将在她奶奶生日前五天迎来她的第二个生日,一家人已经开始给她庆祝了。她虽然不知道生日代表着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天又有蛋糕吃,但是她能开心地度过,我觉得这就是意义所在了。因为,一家人看到她健康成长,那种幸福感饱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热望。我那年逾七旬的父亲,早早起来赶班车去县城,只为了给即将满两岁的孙女送去自家鸡窝里捡起来的鸡蛋,自家地里收割回来的黄豆、土豆和红薯,这些都是小家伙最爱的口粮。但可怜的是我的妈妈,因为严重晕车,只能在家等着父亲带回来对孙女的描述,以及在电话里听听孩子奶声奶气地简单的交流和呼喊。最高兴也最辛苦是岳母和岳父,他们每天要带着外孙女,而这个精力旺盛的家伙带给了他们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让他们每天都觉得体力不支。

每每看到女儿那健康、阳光的步态,以及她虎头虎脑地样子,我就会想起妻子为了女儿所付出的艰辛与痛苦。现在,妻子的身体不复往日的健康,经常感冒、鼻炎时时光顾,好像已经把自己曾经的健康都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女儿,自己却要承担身体上的那些苦痛。而这种痛苦,虽然带有某种宿命,可又是多么的光辉和美丽。我想,与其给女儿每个人生日都过得热闹,更应该在女儿的每个生日都为妻子送上赞美和祝福。

从外婆、母亲到妻子,她们都在秋天完成各自人生的三个重要的事件,而这三个事件却又构成了我的一生,以及一生之爱的起点。 因此,我更加偏爱秋天,不仅仅秋天是美、是收获,更因为秋天是爱、是希望、是幸福,更是感恩。

谨以此文祝我女儿生日快乐!

喜洋洋一家人

文/平淡是福

今年的除夕又在婆婆家过的,看到两位老人脸上的笑容,儿媳的心里挺开心,其实每当逢年过节,老人图的不是吃喝,是团聚的气氛。

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平日里牵挂着子女的冷暖。知道子女在外工作压力大,不去过多打扰孩子。子女也希望父母身体健健康康,自己的压力不想让父母分担,努力工作,希望给父母更多的回报,让父母生活的更好。

我们杨氏家族很和睦,相处在一起的日子很暖心,嘻嘻,喜洋洋一家人。/微笑

随笔

文/爱鲶鱼

今晨做梦,梦到妈妈、爸爸和我,我们仨去上海的外滩游玩,只有我们仨,像小时候一样。梦虽短暂,却记忆深刻。以至于现在想起,还让人觉得有趣和激动。我知道那拨动心弦的不是外滩美好的风景,是三口人在一起的那种温馨和幸福。

不知从何时起,生活中不再只有我们仨,多了老公,多了孩子。我的身份也不再只是女儿,不再只属于一个家庭,我同时又变成了妻子,成为了妈妈。生活中再难得有只属于我们仨的时光。想到这,心里总会泛起淡淡的忧伤。

有人说“爱是往下走的”。有了孩子后,对这句话有了深深的体会。自从有了孩子,我们经常带着孩子玩耍,给孩子买这买那,却时常忘记年迈的父母也需要我们的陪伴和关怀。

看着父母鬓白的头发和日渐弯曲的后背,我再一次默默的对自己说,万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顿悟,要多多陪伴父母,多关心和包容他们,平日要让他们从辛劳的养育第三代的日子里解脱出来,去过自己悠然的生活,享受到子孙绕膝的快乐而不是辛劳。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文/爱鲶鱼

我不开心,不快乐。

很想躲起来大哭一场。可是,哭过以后,肿胀的眼泡会给我惹来更多的疑问和麻烦。

很想一个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嗷嗷待哺的孩子牵绊着我的脚步。

婚姻为什么不能就是两个人的事情?

如果你爱我,可不可以多为我着想。

生活中可以不言语,不交流,不接触,可是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该怎么办呢?

自己永远要做那个妥协者吗?还是冷战直到他改变?

妥协不意味着认为你是对的,或者理亏,而是不愿意在这样有限的生命里,为了一点小事浪费美好的时光去斗气。冷战也不是为了真的要你有什么本质改变,而是能够让你警醒,能够为我着想,为整个家庭考虑。

父母不由得自己选择,父亲的坏脾气是顽劣的,甚至我认为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不想让他影响了我的家庭。每次发火,谩骂以后,我都可以原谅,心里也不会有气,因为毕竟是自己的父亲。但是,别人呢?让别人轻易的原谅诅咒般的咒骂谈何容易。

父亲的坏脾气让我时常处于恐惧之中。发起脾气来恐怖的表情和毫无理智的话语,让我每次都无助的想用死来惊醒他。每次下班回家,我最怕在楼道里听到吵架的声音,因为那多半是来自我们家,那歇斯底里的吼叫让我害怕让我恐惧,让我不想回去。每次上班的时候,我也害怕接到家里来的电话,害怕电话的那一段传来妈妈的哭泣和爸爸的吼叫。老公在家时,我很敏感,害怕他对父母的态度又招惹一段不必要的争吵,乃至他每一个与我父母有接触的动作我都格外关注。

我多希望一家人其乐融融,我、老公、孩子、父母、公婆都能互敬互爱,快乐的生活。可是,这也许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奢望。别人家都是婆婆和媳妇矛盾剧烈。我们家是女婿和丈人丈母娘的恩恩怨怨。

一个家庭中之所以有这样的矛盾,除了一些极品的人之外,原因多是由于某个人过于的计较,不够大度,不从对方角度着想,也没有家庭和谐的整体大局观。也许父亲属于那种极品人物?但是老公也绝非大度之人。所以,夹在中间的我,崇尚快乐和谐的我,很是痛苦,很是无助。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认为,如果爱一个人,就要接纳他的好和坏。要爱屋及乌,爱和接纳他的父母,也许和他的父母有相处不来的地方,但是要保持起码的尊敬。父母养育了子女,不容易,年纪大了还要再看护第三代,更不容易,即使有做的再不对的地方,允许探讨,不允许对他们不敬。如果谁敢对我的父母不好,我也不会对他好到哪里去,可是这要是我亲爱的老公呢,如果他对我的父母不好呢,本应该相亲相爱,难道我却要每天摆出一副臭脸吗,要闹离婚吗?这样争争吵吵的日子还有什么意思吗?为了家庭幸福我可以做出让步,为了两个孩子的快乐,我必须把家庭经营的其乐融融。所以,所有的难我自己扛,有人对我的父母不好,我还不能对他不好,我很痛苦,这种苦有人能理解吗?

可是对一个人的态度有时候就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要一直让步吗?

每当有这种苦的时候,我无法排解,没法哭,没法旅行,只能自己往肚子里咽。

希望时间能磨平这一切的怨恨。

当爱变成伤害,拿什么拯救自己

文/浅笑安然

从回到家那一刻开始,仅仅好好相处了几个小时,在后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不间断的爆发着各种原因而引起的争吵,根本原因则是在父母面前的我,仍旧得不到他们平等的对待。

在这个看似美满的家庭里,处处隐藏着揪心的痛。小时候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常常会莫名其妙的被训斥,为什么母亲对待来家里的小客人比对我还热情,为什么他们说好的可以做的什么事转而又反悔,为什么我会被贴上“不机灵””不听话“”死对头“的标签,为什么我常常觉得我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当我对自己的批判感到质疑时,得到的却是”为你付出这么多,你还要这样想,真是不孝顺“的答案。我曾以为这样的我是如此不够好,不值得别人对我好。有很久的时间里,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青春期的时候开始寻找”我是谁“,有人对我一点好,便会万分感激想立刻涌泉相报,甚至还会心存内疚的觉得这种好是对别人的亏欠。当第一次有人追我的时候,这种感觉太好了,有人喜欢我便是认可我,这种”小我“的满足让我疯狂着迷。每一次被告白,就像一次战争的胜利那般有成就感。

在父母面前得不到的东西,便从别人身上寻觅,这个如果没有,就对下一个进行搜索。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想要的,无非是被理解、被认同、被关爱。

在成长的路上,挣扎着到现在,或许终于明白了一点,有些问题真的不是出在我自己身上。

上学、工作离开家的这些年,慢慢的找到了内心迷失的小孩,偶尔感受着她的痛苦、她的孤独,温柔的抚慰她,终于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己的人生,并告诉更多的年轻人,该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

可即使这样,仍旧掩饰不住曾经被压抑的愤怒。我已经成年,可是父母却仍然用童年对待我的方式继续这样折磨我,每一次我的行为稍有不妥就会得到批评和挖苦,最终都会演变成激烈的争吵。但是愤怒被发泄以后,我轻松了很多,不会再像童年背负着内疚生活。

现在的我还没有办法找到能够跟父母和平相处的办法,他们年纪大了,我倒也不再期待他们能改变,或许以后就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生活最好。

用离别说爱

文/息-草

我与父母已有五天时间,没有联系上了。我知道他们那又断网了。我担心他们。

我与许多的农村孩子一样,是所谓的留守儿童。记忆里最多的是年迈的外公外婆,姐姐,同伴的身影。而关于父母的很少。年幼天真时对父母的概念是模糊的。懂得想念的时候,开始埋怨他们,为什么不能陪我们。年岁逐增,才渐渐明白,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在表达着他们的爱。

父母从不曾缺席每年的春节,即使他们会在火车上站几天几夜。也一定会在除夕前回来。在相识的同龄人中,我是幸福的,至少我能每年都能看见父母。有的是几年才能与父母过年。

我的父母都没有读过几年书,所以他们都十分希望我们能好好读书。08年后,我家需要重建。家里的经济很困难,即使在我家借着钱用来维持我们生活时,当时我与姐姐还一起在上学。我的父母却从未打算,让我们不读书。后来,我的姐姐因为种种原因,很突然的提出不读书。我的父母都很震惊,不能接受。他们劝说我姐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我开学的那天早上。最终还是尊重了姐姐的决定。

读书多年,我的父母,为我开过一次家长会,送我上学只有几次。在我们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打电话问过我们的学习状况。在毕业时,班主任还说都毕业了,你们有的家长从来都不会打电话问你们的成绩。我就是其中一个。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曾无比疑问。在我高三的寒假与父亲闲聊时,终于问了出来。好,我问了,也不会变差;不好,问了,也不会不好。这是我父亲当时给我的回答。我能够明白父母对于我的关心与期望。

我想起曾经看的电影《指尖太阳》里,小禾羡慕 自己的笔友猪猪,但是猪猪在父母离婚后,又何尝不羡慕小禾。她们彼此羡慕,只是因为太过想念父母,希望能与他们在一起。我也曾如此盼望过,只是在明白父母用离别的方式在说着“爱”时,我理解了父母的在外的漂泊。

一份只能用钱来维系的亲情

文/莜麦

我一直都很抗拒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是轻视,也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我很害怕。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对我而言,这份痛心是如此真实。因为爸妈离异,所以我有两个家庭,而不管是哪一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那个光荣的年代,怎么会舍得不多生几个呢?所以,我被一圈又一圈的亲戚包裹着。这本该是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幸福事,可怎么到后来,就变成了赡养、财产、利益的纠纷了呢?

不管是哪一方的亲戚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不想一一的诉说这些不该,但确实忍不住想吐槽最近发生的悲哀。还没有能力挣大钱,还没有资本去解决的我只能选择吐槽来宣泄内心的不快。

老家要改建了,老大用本该就属于自己的那半幢旧房给自己的老父母安置了一套村里限额的小楼。而这份孝心却引得弟弟的不快。嫉妒、眼红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他却不知,老大凭着自己的努力,边工作边读书边节俭了大半辈子,边还贷边买房,那辆贷款买的10万元左右的别克一开一转眼就是10年。好不容易快要熬出头了,为了能让老父母安度晚年,便又开始到处借钱到村里买小楼。老大的弟弟妹妹们不会知道,这光鲜的背后是一笔笔的负债与一份份周末的兼职。老大自己的生活质量却从未有过提升,可在一些其他亲人的眼里却“扭曲”了。弟弟跟他冷战至今已有2年。重情义的老大心灰意冷只能独自悲伤,正当老大纠结于弟弟的不理解时,他那一个不争气的妹妹嫁的那个人品不怎么好的男人出了事。他们以前做生意赚了大钱,纸醉金迷,而今却沦落逃债命。因为一直以来他们总是向亲人朋友借钱而赖账,老大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父母耕田挣来的辛苦钱,自己小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给两个孩子读书的钱,自己另一个妹妹拆迁得到的给儿子装修新房的钱就这样付诸东流,被那个不争气的妹妹骗走一去不返的时候,便下定决心不与他们一家有过多的金钱的交涉。不论他们会发展多好都敬而远之。因为他知道,若是连他也去跟他们掺和,那么老父母、弟弟妹妹们以后若是遇到什么不顺,自己便不能再挤出一点能力去帮他们了。那个男人终究是被拘留了,老大没有去帮那个男人还几万块钱的信贷(很大的原因是老大自己现在都还有债要还,并没有他们所想的能力)。可就在前几天,老大却被那个不争气的妹妹说成是钱看的比亲情还重的冷眼狼,而以往的点点滴滴的情义都化为乌有。老大是一个比任何人都重情义的人,做了大半辈子的好人到头来却被自己的妹妹这样子侮辱,被自己的弟弟这样子的误解,这种心痛变成了老大内心的一个死结。可是老大还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顾,还有自己的债要还,所以他选择暂时性遗忘。他多打了一份工好多挣一些钱去快点解脱债务,这样才有富余去帮助解决兄弟姐妹们的纠纷。而今最令他欣慰的是,他的老父母终于可以不用挤在那幢简陋的临时搭建的水泥房里过完余生了,终于可以在村里的小楼里过着舒服的田园生活了。

我是一个内心还没有足够强大的人,看着这一幕幕的纠纷,我想,若是用钱,解决起来将会是多么的容易的事啊……如果我有很多很多钱,能够帮那个妹妹的丈夫还清几千万的负债,能够给那个弟弟几百万的补偿。那我将会变成一个多么重情重义的人……

这讽刺来的太赤裸裸,而我只愿他们别因为自己的不幸或是自己的情绪而来伤害我的家人。

人到中年

文/笑对人生

人到中年,既要面对自己的儿女,扮演着做父母的角色,又要面对自己的父母,拥有着做儿女的身份。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能较好地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却一般不易演好做儿女的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孩子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智商越来越高,教育管理孩子的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做父母的往往可以想方设法改变自己,尽全力做好当父母的使命。另一方面,自己的父母年事越来越高,我们做儿女的却很难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把自己当作成人,尽力孝敬自己的父母。我们总把自己仍然当作孩子,难以接受和不能容忍父母的唠叨与过错,给父母的更多的是责怪和抱怨。

在家庭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理”来判定的,相反,更多的体现在“情”字上。也就是说,对待家庭日常事务,不要总习惯去讲理,也要学会用情去处理。好些矛盾的产生,起源于习惯和做事的方式方法的差异,因而,不存在对与错。比如,对待个人卫生问题,妻子习惯及时把脏衣物洗干净放起来,丈夫却愿意放到周末一下子来洗。到底谁对谁错呢?如果女方强势,那么男方会逐步改变为女方的习惯;如果男方强势,那么女方会逐步改变自己来适应男方。如果夫妻双方都要讲究文明礼让,谁也不想强制谁,那么处理家庭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对方,以情感人,而不要以理去服人。

同样,对待自己的父母也一样。你不要总把他们看成大人,做事说话只能对不能错;而把自己看成小孩子,父母必须要理解和体帖你的难处,包容自己的过错。其实,父母也是有感情的,你不能总是以理智的要求去看待他们。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从对儿女的感情和精力中分出一部分,来关心和体帖一下自己的父母。尽可能抽出些时间来,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一下他们的思想感情,听一听他们的唠叨,包容一下他们的娇情。我们不能总把自己的父母看作是百分之百的完美之人,要求他们不能有瑕疵。他们是父母,同时他们也是有感情的自然人。

对待儿女也一样,要学会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习惯把他们按大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隐私,不要总是对孩子的事情刨根问底,习惯让孩子自己来面对和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随想

文/whisper

今天,出去走了走,想清楚了一些事。

优秀的人,怎么样都是优秀的,不管是过了几年,十几年,再次提起,还是那么让人惊叹。

曾经,我在别人眼里,也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可能那个时候就注定我是一个虚荣的人吧,我也很喜欢别人眼中的的自己,很享受别人对我赞叹羡慕的眼光,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觉得自己就是最屌的。每当别人提起我,总是赞不绝口,这让父母脸上也有光,我这一生的愿望就是,让父母有面子,不管里外。可是,这个愿望,好像到现在都还没有实现呢。

在今天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成功、优秀的,至少没让我父母看到我狼狈的一面。当我一个高中特别要好的同学给我发了消息,我就觉得这世界如此待人不公。真的是“比你优秀的人始终都在努力,而你却还在原地踏步”。曾经的她和我在别人眼里,是一样的优秀,可她是骨子里就特别优秀的人,而我只是表面上的。我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在乎在别人心里的分量,太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以至于失去了自我,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现在的我,真的像是被现实抽了一耳光,脸啪啪的疼,可是能怎么样呢,平凡生活还是要继续,可我注定是要当一个不平凡的人,我走的路注定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尽管这个世界看上去现实残酷,而实际上也是真的残酷。

努力与勤奋得不到回报,大概就是我这种没有尽心尽力的人了吧。

啊,你回来了

文/相见不若相忘欢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话说得没错。刚刚在空间看到一个同学发了一张家里的图片,有评论说“你家不是正在装修吗”,她回了一句“这是我妈家”。她是刚出嫁没多久的啊。

也许从出生到嫁给一个男人跟着去他家之前,女孩儿和她的爸爸妈妈都住在一间房子里,这是她们的家。这个家里的一砖一瓦她都很熟悉,并觉得很亲切。和她朝夕相处的,是她最亲密的血浓于水的亲人。女孩儿长大成人了,当生命中的那一个他出现,她和他结为夫妻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而此时,她的家不再是爸爸妈妈的家,是他的家。等再次回到之前生活的家的时候,家人会说:“啊,你来了”。偶尔逗留的时间多了些,他们也许会说:“快回家去吧,别待这儿太久,不然你丈夫你婆婆会不高兴的”。

她和爸爸妈妈曾是那么的亲密无间,有了伴侣后关系却相比出嫁前疏远了。回去看他们,他们就像招待亲戚那样,留一顿饭就赶人走了。女孩儿嫁人后,难道她的基因会发生改变吗?既然她还是父母血浓于水的骨肉,为何要做出那副疏远的姿态?女孩儿嫁了人就不能继续与爸爸妈妈做一家人吗?

女孩儿嫁去夫家,不就是换了个住的地方吗?这好比她外出工作时不住家里一样。结婚后当然会有孩子,虽然这会导致她对父母的关心减少,但这不是让她与父母的联系更加紧密吗?想想,她是父母血脉的延续,孩子是她的延续,那么孩子也是她父母生命的延续啊。她们拥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她们本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而不是两家。而她回到父母家的时候,父母该说:“啊,你回来了”。

我希望等某天我出嫁后再回去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会对我和我的伴侣说:“啊,你们回来了”。

“消失”的课外书

文/张启轩

自从五年级以来,爸妈就很少给我买课外书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头疼的课本、辅导教材等各类学习书籍。以前家里客厅里、书房里、卧室里随手可见的一些新买课外书再也不见了,只是孤零零地躲在书房里的角落里,甚至连“课外书”三个字仿佛都成了父母眼中的“禁忌”。

在上五年级前,我一直很自豪我的知识量,尤其喜欢看历史的、动物的、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对一些历史典故我更是如数家珍,在全班所有同学中鲜有超过我的 。可现在,我感觉有许多同学都超过我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消失”的课外书。

现在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偏执地认为,“课外书有百害而无一利,是影响孩子学习、导致孩子成绩下降的罪魁祸首。”唉——“课外书”真是冤似窦娥!

我的同桌父母就很开明。她父母给她买了一大堆课外书,可我同桌的成绩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她的成绩依然很好。而我呢?父母不肯花钱给我买也就罢了,连我自己攒钱买也不行。明明答应我“可以用自己的钱买东西”,却只能在寒暑假才能看,下课看也不行!

看课外书有什么不好呢?它可以帮助我明事理、辨是非,何错之有?它能让我懂历史、知古今,何错之有?它还可以让我丰富课余生活,陶冶人生情操,何错之有?

醒醒吧!偏执的父母们!让课外书重新回到我们的手中吧!

目睹父母吵架

文/牛文静

大人吵架,受伤的往往是孩子。两口子在一块过久了,难免有看对方不顺眼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容易掐起架来,在有的家庭这甚至是家常便饭。但有了孩子之后,吵架并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很多时候无辜的孩子会被牵扯进来。

有一位妈妈跟老公吵架,突然看见女儿从房门探出头来,不知所措,妈妈心头一软,本想温柔地让孩子待在屋里玩耍,没想到脱口而出的是一句“大人吵架小孩子看什么!门给我关好!”

有的家长也反应,吵架的时候很容易就对孩子爆了粗口,但事后向孩子道歉吧,又觉得很尴尬,干脆过去的就过去了……当然,还有一类家长就是单纯地觉得父母吵架孩子就不该插手,吵完架也并没有负罪感。

其实,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父母吵架,孩子最怕的是什么?相对于对他们来说吓人的分贝和语言,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和不被认同才是最可怕的。父母吵架,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我吗?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不给予及时的安抚与解释,孩子往往会落入自己的思想旋涡。

曾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不但容易在言语、行为上变得暴力,产生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很高。不少孩子还容易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并且对生活充满了悲观态度,甚至产生“恐婚症”。因此,各位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吵完架冷处理就够了,这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深刻而隐性,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

那么,大人吵架时到底应该怎样对待一旁的孩子?吵完架又该如何收拾残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小清新电影《怦然心动》,里面有一段一直让我很感动:朱莉的父母在饭桌上因为舅舅的事吵了起来,见到平时和善的父母吵架,朱莉很难过,爸爸见状马上告诉朱莉“这不是你的错”。当晚,父母先后到朱莉的房间单独劝慰朱莉。爸爸向她道歉并告诉她“大人会解决好的”,妈妈则告诉朱莉她有个“坚强又仁慈的爸爸”,并给了她晚安吻。通过这一晚,朱莉觉得自己更爱父母了。这应该算是父母吵架的模范解决方式了。将朱莉父母的方式分解来看,我们可以把握到几个要点:吵架时懂得及时抑制自己,告诉孩子这不是他们的错,大人会解决好的,不要担心。还要告诉孩子,父母相爱、互相理解,并且爱你。

电影中朱莉父母是一对情商很高的父母,他们通过克制自己吵架的力度,以及事后的及时安抚,挽回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相比较之下,有很多父母的做法就显得很没有分寸了,比如吵架时直接对孩子吼“你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哭什么哭滚一边儿去”,还有的会在事后向孩子说对方坏话和不是,这些不仅没有帮助孩子降低恐惧感和内疚感,反而让他们更加矛盾和自责。

向往茶陵

文/陈妍

不知多少年前我们出生在茶陵,多少年后我们离开了茶陵来到了北上广,多少年前我们在茶陵慢慢的长大在那里上学,和朋友大发小们一起玩耍。那里有我们童年的回忆。

向往茶陵是我们每个茶陵人的向往,因为我们离不开茶陵,总有一天我们要落叶归根,我们茶陵人在北上广漂泊了数年。都是年底回家年初从茶陵出发到北上广打拼。家里要是有什么事就立马请假回茶陵,茶陵是一个外人想不到的一个地方。

茶陵人为什么要把子女留在家里,就是要给子女们一个幸福的家,他们为了子女们生活更好一点,快乐的成长。一代又一代的付出是我们茶陵人的骄傲。

茶陵人不管你在哪里都忘不了他是茶陵的,他们在北上广打拼的积蓄都是用来盖房子,

结婚前住的都是土砖房结婚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出自己世界,数年后看到茶陵人都盖上了楼房我心里很兴奋。茶陵通过数年改变现在以变成繁荣富强县城。

不过话又说回来留在茶陵的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年人都去北上广打拼,但是家里的孩子不知道大人在北上广努力打拼是为了谁,

之所以要说向往茶陵是因为茶陵人的根在茶陵,父母养育了我们18年所以就要说向往茶陵,向往茶陵是每个茶陵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茶陵人永远都是茶陵人,没有任何人能代替的。

一个家在哪里人就是哪里的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生根发芽的地方,要记住在任何地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不要忘记你是茶陵的。

我在这里告诉你们忘记就等于背叛,如果你忘记你是茶陵人那你就是背叛了茶陵,我们要做一个有良知的茶陵人。要时时刻刻牢记在心,

几年前有个茶陵人嫁出去了,几年后他又回到茶陵,她说这是什么地方,路人说这是茶陵。是茶陵啊难怪我不知道,我记得我小时候在这里呆过但是又没有什么印象。后来她到了自己家问父母我是哪里的。

父母回答你嫁出茶陵这么多年,你连你自己是哪里的都不知道你还来茶陵干什么啊我生你养你20多年了你就忘了你的根啊。

我记得去年有个姐姐说我嫁出去五年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我是茶陵的,但是我每年都要回两三次茶陵看父母,这姐姐说我父母是茶陵的我哥哥弟弟也是茶陵的,所以我要回茶陵这叫回娘家,因为我出身在茶陵。

向往茶陵的意思是不管你在世界上哪一个地方都要知道你是茶陵的,你的根在茶陵,在海外的暂不说几年一次回茶陵看看,你至少一年回一次吧。

在北上广打拼的茶陵人你们一年至少要回四五次,因为你们很近。朋友们回家看看,茶陵变了真的变了。

过年回茶陵吧不要在北上广过年了,一家人团圆多好啊。祝大家在北上广财源广进,事业有成。

李佳鹏 (写)2017年11月21日

琼瑶梦

文/四月樱花

人到中年,突然发现那个他不再那么重要了。

你曾经努力想要搞好婆媳关系,这样代表着你爱他。现在呢?你觉得这些努力结果是多么的苍白,你不要和他的父母太亲近,你觉得你和他两地分居,各管各的父母是最理想的中年生活。

你曾经喜欢他抽烟的姿势,喝酒时的豪爽,邋遢散漫的穿衣风格。现在,你希望他不抽烟少喝酒,勤洗澡,衣着整洁。

你曾经半天不见他就想打个电话听听他的声音。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一个人独处感觉特别好。

你曾经不管大小事都喜欢和他商量,向他汇报。然而,从某天开始,你喜欢自己拿主意,他只不过是你的老公,而不是你的家长。

你曾经每花几百块钱都要给他说自己用钱干什么了。现在,你觉得没这个必要,因为这么多年来他很少主动给你说他的资金动向。

你曾经向他要情人节礼物,生日礼物。现在,你觉得当年的自己是多么可笑,因为他永远不会为了让你高兴而迁就你。

你曾经认为自己遇到了世上最好的爱情,嫁给了男人中的男人。现在,你的心被他的棱角划出了无数道伤痕,所以,你要少爱一点点,多多爱自己。

这一刻,你才深深体会到少女时读的琼瑶小说害自己有多惨。一场琼瑶梦做了整整20年。

一个人的回忆

文/啊肥子在同名

一个人的回忆像梦一样反反复复。

那些年我们总是跟在父母的身后叽叽喳喳的吵着爸爸妈妈这样、那样。

那些年太阳还是那么的可爱照在我们身上像母亲的双手暖暖的。

那些年欢笑声总是那么多脸上挂着两个小酒窝张着大嘴小嘴、笑着真好。

那些年山上、山下,漫山遍野你喊着我我喊着你那童年的天空里都是你我的喊声。

那些年清澈的小河中总有你我的身影你拿着篓、我拿着网站在河里鱼儿欢快的游着我们哭着。

那些年时光早已不在

那些年我们早已挣开父母的双手。

那些年、那些年我们只剩下回亿像一个梦反反复复。

我的父母

文/风在情亦在

我不知道别人的家长是怎样为自己的孩子打算未来,但就我自己的父母,心酸到掉眼泪。我的父母没有很好的文采,也许字都认不全,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靠地为生,养育着我们一家人,时代的发展,让父母尽早的双鬓白发,仅仅为生存而已。

我不知道别人的家长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就我自己的父母,心暖到鼻尖。也许他们的教育方式不对,但却尽了自己的最大心力,他们省吃省穿,却能为了一个有用于学习却又用处不太大的学习机,耗费半年的收入,把钱都用到了我的身上,他们想得很简单,能在承担范围内,想孩子好而已。

我不知道别人的家长是怎样过自己的生活,也许会时不时的旅旅游,放松放松,但就我的父母,涩到心头。朴实到无华,真正的白开水一样的生活。他们却过得满足而幸福,唯一的希冀就是,我和弟弟好好的,就只是好好的而已。

我不知道……很多很多,多到我的心脏承受不了这默默的付出。

她很快乐

文/重楼续断

前几天一个90后女大学生毕业后成为道长的新闻引起热议。我对这种话题也感兴趣就关注了一下,不但仔细看了那些图片,还扫了几眼评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因为有理想但没勇气实现而羡慕她;有人调侃她一点儿也不像个道长;还有人不屑地说一个每天看新闻联播的人出什么家呀。

我自己不太知道该如何看这件事。

那些照片流露出的东西特别奇怪。本来照片背景确实是我们梦想中的青山绿水世外桃源,可是当照片中有了这个小姑娘,整个背景变味儿了,那个背景给我们的感受都变了,也许是因为小姑娘太喜兴,不符合我们心中的修行者的宁静内敛含蓄的气质。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人们调侃她不像个道长。我也不认为她像道长。尽管我不认识她更不了解她,但从那些图片可以看出,无论是现在还是若干年之后,她都不太可能成为一代宗师成为得道高人。看她的样子,能不能读懂经典都是问题,更别提在领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所以她不是我们期待中的修行者。

可那有什么关系呢?

她不必是我们期待中的修行者。

她很幸运,作为独生女,父母却很开明地随她去。这很难。现实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人,告诉父母毕业后去当道长就和向父母出柜的后果一样,没几个父母能坦然接受。

她很快乐。照片中笑的那么开心,无论是摆拍的结果还是其他可能,她的笑都不像是伪装的。

快乐多难呀。如果她每天都能真心快乐,那么,是否像个道长,是否思想深刻,是否能够成为得道高人都不重要。

上一篇:幼儿的散文(精选18篇)

下一篇:沈曦知萧晏瑾(沈曦知萧晏瑾)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_沈曦知萧晏瑾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