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6节 国营饭店的馒头_散文随笔
初中阶段,我在交朋友方面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2个志同道合的好同学。其中一个叫王燕青,按照我们现在流行的叫法,他是妥妥的学霸。整个初中大小考试,没有一次意外,都是第一,最后中考全县前五十。 我的两个好朋友在一个村,离我家大约5里路的样子,一上初中,我们鬼使神差气味相投,很快成了好朋友。现在想想,应该都是爱学习的缘故,并且我们仨有个共同的爱好:读课外书,自然话题就多,共鸣就多。 我的这个叫王燕青的同学,父亲早故,随母再嫁。与其他同学显著不同的是,我这好朋友自己有私房钱,这在那个年代很不了得,我记得他自己有三十多元钱,1982年的时候。而我们这些同学的兜里,顶天也就2元钱。 大约是初二的时候,我们俩开始在风不大、心情特别好的中午,骑上自行车利用午休时间,呼哧带喘的疾驰到县城玩一下,有时去书店,有时去书摊,有时去买个小玩意,我当然是陪伴者,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囊中羞涩、兜里空空。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每次我们上街都有保留节目。我最快乐的这件事,最最难以忘怀的这件事,就是我们溜达完后,就能直接奔赴县城的国营饭店吃馒头了。饭店坐落在我们县城南街二道街,由北至南的马路的东边靠北的醒目二个大幌子下,就是我们县城唯一的饭店。我和父亲去过,都是每年临近年关置办年货的时候,爸爸会狠狠心,买上10几个馒头,留着过年招待最好的亲朋好友用,当然了,作为男孩子家中宝,我可以在馋的时候偷吃半个。 每每上街来这里,都是我最心花怒放的时刻。我和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排着队向那个窗口递过去钱和粮票,馒头雪白圆润,偶尔浅黄,每个5.5分钱、2两粮票,我们每次都买四个馒头。 然后,我们幸福的找个座位,开始蛮有仪式感的享受:国营饭店里有免费的酱油,应该是自制的那种,或者是哈尔滨的正阳河也可能。掰开起层的白白的馒头,将酱香十分浓郁的酱油淋上2滴,然后送入口腔,由慢到快,酱油的豆香、馒头的麦香,加之美好的心情,那个享受,无与伦比,终身难忘。 几年后上了高中,馒头依然我的第一选择,我和同学去过县政府的食堂,我们是通过内部熟人,拿着内部小票买的馒头,那个馒头加土豆丝简直绝了;7年后上了大学,食堂里的炸馒头片,还是我打牙祭的首选;若干年后,我参加工作、成家了,馒头依然坚固的占据着我的主食首位,只是这时候,又有了夫人的发面馒头,不知不觉间,我的馒头梦,都已经更新晋级了3代。 每当我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掰开夹上肘子肉时,都感觉这生活真是美好,馒头都能自由了! 那时物质匮乏,全是饥饿的记忆。我还记得,每到秋收后,村里都会出现卖麻花的小车,因为家家都没有余钱买吃喝,都是用秋收后的玉米棒子换麻花,麻花呀那是,油炸的,那是怎样的奢侈味道,大多数那时候的人,都应该忘不了那个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