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文章(精选25篇)
信仰的文章(精选25篇)
风儿也刮不走的信仰
不因宗教也会因爱情获罪
有廉耻的风儿刮不走信仰
厚脸皮的姑娘 站在枯井边想念她的情郎
她目光呆滞 苍白的面颊挂着二月的红霜
她因为炙热的思想而沉醉
路过的小鸟都能参透她失魂落魄的模样
她说我该怎么办呢 他常年漂泊海上
他杳无音讯 既无只字片语 也不把我挂在心上
善良的过来人体恤她的痴心
便劝她消了这无谓的妄想
爱情就如博弈角斗的市场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摩拳擦掌
喝彩声好似咚咚擂响的战鼓
没有什么不能蛊惑脆弱的心房
她还是坚持要一睹圣灵的模样
就如摆在神坛前虔诚的祭品
诚实的过来人不忍戳破她的幻想
只说了句自求多福又玩笑说
That's cheating!
厚脸皮的姑娘 眼中闪过狡黠的光
她说什么时候能和你一样
拥有爱情、自由和梦想
慎重的过来人轻轻的微笑
别人架上的葡萄不一定有多甜多香
哪有盐碱地也能种出的希望
等待收获的都是丰沃的土壤
沉默的过来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心里还在想着那姑娘低低的声响
年轻真是最好的时光
可以痛快的流泪或者心伤
爱情的真相本来就很可笑
就如一只没有落脚之处的猫
总在曾吃过美味的同一扇门前张望
把抓挠心的试探会不会永远走运
过来人的生活是空空的四面白墙
冬天的夜风躁动
敲打的门环声声作响
过来人把风声写进文字
诗意的狂想 雨的嚣张
似同时烧热了熊熊的炉火把夜色点亮
她又想起厚脸皮的姑娘
有廉耻的风儿刮不走信仰
恋
文/刻一阳
从某一刻起,我成了一个有信仰的人,信仰爱情、信仰幸福、信仰白头偕老、信仰我们会永远一直在一起、信仰你给我的一切一切。从那一刻起,我成了一个快乐的人,想让你知道我的快乐来源于你,我很幸福,想让你知道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快乐和幸福。从这一刻起,做一个执着的人,坚信我们会幸福,坚信我们会手牵着手,一直走下去,直到天荒地老,直到海枯石烂,直到生命的终点,直到永远……
因为有你,这个冬天就有了浪漫,一切都很温暖。我只是想让你懂我全部的心思,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我要走入你的心田,成为另一个你。然后照顾好那个“自己”,那个我心爱的“自己”。我浸泡在你给我的幸福里,我浸泡在你个我的温暖里,我浸泡在你给我的一切一切里。
我喜欢在不经意间就放着那首歌曲,我喜欢她的旋律喜欢她的歌词,而我对你就像这歌词一样喜欢你的开朗笑起来的模样喜欢你赖在我胸膛,我喜欢你给我的一切感觉,因为这是你给的,而我做的是想你知道,我想你感到幸福感到快乐。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眼泪会在不自觉间流出来,因为……因为……我曾经拥着你唱过,我想起了牵着你走过的每一条街,想起了你陪我每一个瞬间……
很多时候也许都曾为那年的青春哭泣过,或某一刻想起,就傻傻的笑了。最残忍得莫不过于时间,本以为刻骨铭心的故事,就在念念不忘记,渐渐消逝。那些刻骨铭心的邂逅,到头才发现,也仅是,彼此经过,相顾一眼。
留下最深的记忆或许也就是各自向前,或曾某一瞬间看清,或曾某一瞬间醒悟,可那那仅仅是在彼此相遇后的向左向右……
可我要告诉你的就是亲爱的无论我在何方在哪里里你都是我永远的唯一,唯一的情,唯一的爱……我一生的牵挂……我知道无论我变得如何强大,你仍将会是我一生的弱点。我永远也不会离开,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呢
小时候跌倒了没人就自己爬起来看到有人就大哭,长大了跌倒了看没人就落几滴泪,看有人就微笑着爬起来,成熟不是人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你若流泪,先湿的是我的心。请你一定要有自信,因为我爱你。你就是我人生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唯一的风景,离不开也走不掉,永远不会在别人风景里面观赏。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失落和落泪的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是寂寞的失落的。你的眼眸,是我永生不会再遇的恋,因为这一生有你足矣。
有的时候,想去一个城市,仅仅是因为想念那里的人。某一刻,但又一次不愿意提起时,只是因为心里的那思恋,深深的触动了心里的那片疼。我原本以为,想恋,可以让时间过得快一些,可以减轻我的恋,然、越延越深。如岁月之河慢逝,如时间之歌轻唱。窗外绵绵,雨点浸心,很想一个人,很想回一座城市。因为想你所以想那座城。我喜欢雨,因为她的绵绵让我感受到你给我制造的的温柔,我看着蒙蒙的景色,我充满了对未来幸福日子的渴望。是否,想恋曾也有过岁月的样子,等待我们的就是未来幸福的终点?
此刻亲爱的我想你
信仰
耳边听来的皆似梵唱
失落爱情的我是否真的需要信仰
无意亵渎爱情的好
我只是无法将一个背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遗忘
如果一哭再哭神也不肯将我的罪原谅
那你就看看他和她走在街边 我闪躲的伤
教堂钟声敲响 童话需要城堡
谎言不需要草稿
什么人来了还是会走
一个笑话说给孤单旅程的辛酸无奈
仁慈的主啊 你是否真的有幽默感
我把你如此祷告敬爱
你能不能让我回去没有相遇的从前
像信仰面包一样信仰爱情
文/关于毛拉
跨过18岁的大门后,谈恋爱似乎变成了一件名正言顺的事情,然而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的感情之路走的跌跌撞撞数年,全然不复曾经对于爱情所有的想象与期待。不需要连一同吃早餐都要提防老师跟爸妈,当一切变的光明正大后,我的身旁却再也没有一个人长久的陪伴。随着年纪渐长,一段关系变的越来越难以取悦,爱情因此生出了许多的姿态。
那时隔壁住着一个刚成年的小男生,我们交集鲜少,只是偶尔会在厨房遇到。看他笨拙地给自己煮泡面或是煮饺子,却见他总是手机不离身。屏幕的那头是个大约跟他年纪相仿的小女生,眉眼看的并不清晰,但语调活泼,清脆的女声隔着太平洋传过来倒也明艳可爱。后来他说,那个是他女朋友。我听了略有些愕然,我一直不看好远距离的爱情,只能通过手机维系的感情看起来那么稀薄。但我什么都没说,只是客气地回应说感情很好啊。男生听了有些害羞地点点头,说我们在一起好几年了。我闻声脑海里飘过一个惊叹号,原来还是早恋队伍里的长跑异国战斗机。
再后来?但凡我能看得到他的时候,也总是听得到屏幕那端的女声,我总是尽力快速做完自己的事情,然后把空间留给他们。偶尔耽搁的时间长了些,看到男生自豪地给女生展示自己刚刚学会做的红烧肉,然后在两人的闲聊中拌着吃下一整碗米饭。那曾是我一度不能理解的新世界,我不懂并不在同一生活圈的两个人,是怎么隔着时差跟距离,每天不厌其烦地同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但事实是,我不懂,但不代表这样的爱情不存在。看着年纪尚轻的两个人那么努力而虔诚地守护自己的感情,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那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能相爱的时候用力相爱,又何必为了前路的不确定性而瞻前顾后。生活总是充满着这样那样的可能,在这一刻有个可以相爱的人,比担忧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意思多了。那些困难可能出现,但也可能不出现啊。可是一个爱人,错过了这个,你也不会再遇到相同的另一个。爱情本是件多么简单而又纯粹的事情,有这么一个人那就去爱吧。还没出现的,那就再等等吧。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那不如就让我们像信仰面包一样信仰爱情吧。
信仰和意念,给了谁,又为了谁?
心灵的空间,到底能盛下多少喜悦和忧伤,往往我们执着和坚守的那些东西,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一些可笑的爱恨情愁。数年过去,当一切物是人非之后,连我们自己也会耻笑自己的愚昧。
难道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坚守的吗?
信仰和意念,给了谁,又为了谁?
黑色,是如此的漫漫无边,万籁寂静的夜晚,是谁的灵魂在歌唱?如此的悠长、悠远……
活在现实中,如有太多的遐想,是不会幸福的,我们只能坚持一些可以做到或即将到达的,遥遥无期的念想永远也抚慰不了落寞的心情。吃喝拉撒,是人活着最基本的需求,肉身凡胎之人,谁也免不了天天行此一着。
风过无痕,但我们却能感受到额前发丝随之拂动,轻轻的滑进眼际,痒痒的,让你忍不住抬腕捋动发丝。这就是风,看不见,却能被我们感觉得到。水过无声,但我们却能看见它载着春花、载着秋叶在飘摇……
人生的道理,其实都很简单,凡此种种,我们已然都明了,但人在局中,一如心之桎梏,往往不能自已罢了。
妮子问我,不上班你最想做什么?
我说,我想四处游荡,喜欢去哪就去哪,不受任何约束的。
妮子说:天方夜潭。
是啊,这不是天方夜潭是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怎有不受约束的生活?即使真的给了你足够的金钱,可以自由游弋,但是长此以往的一个人孤寂的行走,也是很可怕的!我们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两性共存时,撇去任何一个,都是不会长久的。
书本里的人生,是别人的;生活里的人生,是自己的。不刻意地去淡泊名志,以追求宁静志远,我们是凡人,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我们存活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上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以快乐而言,以某种角度而言,我们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而活着,没有谁能象你自己那样陪着你自己!
所以,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和事。
简单的,却是实在的。
​向阳向暖 未曾离开
都说她是最美丽的。
因为她总是嘴角上扬着。
但也有流言蜚语狂奔着、揣测着她是骄傲自负得。
因为她总是以高傲的姿态矗立。
再多的言语她也笑而不语,
依旧在阳光下,迎风舞蹈。
她不死,任何时刻都活得好,
有时太突如其来的打击也会让她招架不住,
但是确是在任何时刻,那颗心都燃烧着,发出微微火热的光。
她靠信仰活着,太阳就是她努力拥抱追随的偶像。
很乐意把一生都献给太阳,阳光是她活下去的勇气。
直到最后,她老了,再也转不动了,再也没有力气像当年那样高傲的抬头,脉脉含情的看着她的信仰。
到那时,她也已经长成了太阳的模样。
都知道,那种信仰,叫爱的力量。
莲鹤
文/陈鹏举
青铜器,是古老的文物,可它打动今天的中国人的心,极其轻易。世界上几乎只有中国人,是不以宗教为信仰的。中国人信仰的是家国。所谓在家尽孝,为国尽忠。这种信仰是否好?几千年文明不断,能说它不好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可能更好的信仰。这种信仰的安置,就得期望国家的强盛。物质历来是国家强弱的基础。青铜器,是上古国家重器。它必然也确实影响了中国上古包括战争在内的历史进程。
当年听马承源先生谈青铜器,记得他说到郭沫若。他说郭亡命日本十年,写了十一本有关上古中国的书。他说,一个人只要写出其中一本,就可以不朽。他还说,郭还是在实物资料极其缺乏的状况下写成的。那时他眼光湿润,他对前辈的景仰之情,我至今难忘。
还见过笔名为“枕书”的吴德铎先生,他是我编报纸副刊时的专栏作者。他真正是博大精深。有位青铜器专家,要在世界学术会上演讲论文。大会论文评审委员会知会他,说他的论文请让上海的吴德铎过目。他的惊诧有天那么大。繁华的都市里,竟然潜藏着这么个人物。见了面,竟然是心悦诚服。吴还解释博物馆的一尊原先不知名的青铜器是蒸馏酒器,以至让中国人酿酒的历史,往前挪了上千年。而吴的懂青铜器,只是他很多学问里的一部分。看来,在青铜器滥觞的史诗里,卓越的人是很多的。
得到一件春秋郑青铜莲鹤方壶全形拓片。六尺整张的,拓片钤有“振家手拓”印。振家是谁呢?他是民国关中全形拓宗师的后人。中国历来重视家学和家传。这张拓片确有一股青铜真气。
莲鹤方壶,是郭沫若定名的。二十年前在甘肃雷台,得知之前出土的马踏飞燕也是郭定的名。当年马踏飞燕和一群青铜车马一起出土。出土时队列已被打散。郭见到后,给它们编了队列,特地把马踏飞燕放在了队列的最前面。郭是诗人,他的激情和想象,感染了现场,被认定也会感染到前人。
莲鹤方壶,为姊妹壶两件,春秋时期郑国的青铜重器,双双在河南出土。净高都近四尺。繁丽华美,奇崛绝伦。
今晚无事,有感而成《题春秋郑青铜莲鹤方壶》:“春秋埋不住,轰然见郑声。尊彝太妩媚,灼日矅狰狞。坐使陌路者,至此返旧京。莲开凿天池,鹤立舞凤虁。出?裂疆土,高格竞纷披。铜骨岂粉齑,皇胄但稊米。道是王风启,千秋魂附体。大匠本无名,风流竟迢递。此夕得相顾,千里两恩遇。素手拓图容,珍惜千金错。淋漓歌且赋,笔杀中山兔。”
上古的背影,不会埋在厚土里。只是等待一个日子,等待醒来的一个早上和黄昏。就在这么一天,瘗鹤冲天而起,睡莲破土开花。
妩媚狰狞,像金徽,又像鬼符。数千年前赶来,数千年后回去。回到那个名叫郑国的从前去。那时节,人不过是刍狗,死活不保。霎时的光耀,脆得像琉璃。
人总是不甘心。哪怕是上古短命的人。是他们,制青铜器的工匠,以一双双青铜般爆出青筋的手,相信青铜不短命。是他们,让青铜器划出天地的口子,站立成碧血凝冰的模样。上古的王太渺小了,只有青铜器配活着。如此方正、如此桀骜。王命哪去了?说是附在了青铜之上。只是王命已经了了,那一双双青铜般的手,才是后世的国殇。
今晚,我与你相见,望尘莫及、隔着千里和你相见,只是对着你的身影、隔着千年和你相见。你是一把金错刀,天然横绝四海,又天然垂范千载。
我写这首题诗,感慨诸多,以至折断了手中的长锋笔。
今晚无事,今晚还可以有别的事吗?
年,双膝辗压出的信仰
文/暮千雪
灯笼、对联,满街的中国红,像团团烈火燎烧得空气里都弥漫着新年的喜庆。每每这个时候,双膝便开始隐隐灼烧,心也开始飞向古镇深巷中那座老槐深覆的院落:
窑洞清凉,幽光微泛的棕红方桌面上,水果点心礼盘若四朵莲花般静静地开着,旁侧两支燃烛,一方香炉,明明灭灭的香吐着轻烟,一缕一缕地拂过桌边高背木椅上端坐的祖母端庄洁净的脸庞,拂过靠墙而立的16寸黑边相框。相框里,祖父用与父亲相似的眉眼在威严地看着我们。
静谧流淌成肃穆,父亲拖着细长身影在桌 前独自上演着哑剧:小心翼翼地取出五根香,双手呈至烛火前,点燃,后退两步,高高举过头顶,深深揖拜三下,又上前,双手将香一支一支插进香炉里,再后退,跪落蒲团,举目祖父照片言:达,儿给你磕头拜年了!音落伏身,直到额头在洒扫干净的地面上发出轻微的“砰”,起身,伏身,叩磕……三个响头叩后又跪移向祖母:妈,儿给你磕头拜年了!同样长伏腰身,将额头叩得全屋人都听得见。三个响头叩完后,祖母开口:我儿是孝子,快起来吧。父亲便小心翼翼的起来退到祖母身侧,恭敬伺立。
模仿父亲的样子,一溜贴墙而立的未成年的二叔,三叔,姑,以及我们兄妹三人按从大到小先男后女的次序一一上场。每个人往桌 前一立,祖母便像讲解员一样对着祖父的照片旁白:李家XX给你拜年了啊!
女眷只磕头不上香,磕完祖父磕祖母,六岁的我是最后一个。
站在供桌 前,听着祖母慈爱的旁白,小心脏急速的跳动起来。平常总被人当无知稚子忽略,第一次成为全家的焦点,胸膛里升腾起奇异的欢喜与自豪:我是李家子孙,我是李家一分子,我是个肩负代表李家形象之重任的“人”……满屋人只道我慢腾腾的是因为羞怯,哥姐窃笑,祖母和父亲眼睛鼓励,我定定心,终于跪拜于地。
按着父亲的指点,完整地跪拜过祖父祖母后,祖母伸手来拉我,边拉边心疼地说:“快起,快起,把我小孙女膝盖都跪疼啦”,经祖母提醒,我才觉出膝盖真得烧呼呼地疼,就难为情地咧嘴笑。祖母慈祥地笑说:“从今年起,每年过年都要这样子给祖先下跪磕头,做李家子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呀,我娃愿意不?”我连连点头,祖母满意又欢喜地把两角钱按到我手心:婆就知道,李家子孙没有一个孬的。来,给我孙女压压岁,长大好好做人,为李家祖先争光添彩,李家祖先会在天上保佑着每个子孙平安吉祥!
此后,每年过年,膝盖便灼烧一次,直到十四岁离开家,灼烧的双膝已将年在心中辗压成一种信仰。
二十多年了,我仍能清晰地记得双膝跪地那一刻的神圣,膝盖灼烧里的那种幸福和自豪。虽然随着祖母的仙逝,房屋的迁移,族人们的四散,那样的年再也不会回来,但是我仍习惯盼望过年,习惯在万家灯火满城烟花里一次次寻回记忆过一场“属于我的年”。在我心里,年已不仅仅是一个迎春的节日,更是一个生命的签证日。在那个日子,以那样庄严的仪式宣告了一个生命的归属,宣告了每个卑微生命都是隆重的存在,认祖归宗不仅是名份的认可,更是一种道义伦理的继承,是爱的传延,家族荣誉忠实的监督着敬畏生命的子孙,鞭策着每个渺小生命认真而扎实的活过……
致让我彻夜无眠的你
文/无关痛痒的小兵乙
你的笑颜温暖了我一整个冬季;
你的冷酷冻结了我一整个夏天。
你若天使,我为信徒。
你坚持的,我守望着。
你守望的,我信仰着。
昔日你一首信仰的歌,想要决绝我痴迷的情。我笑了,笑你一曲断肠律,理不清过去;我哭了,叹今生无缘知己,今时不如往已。
于寒冬,形单影只的路灯下,一圈圈深沉的黄色光晕,一片片跳着探戈的雪之精灵,棉鞋和棉衣都藏不住的寒意,却被你灿烂的笑,逼得不经意逃去。
那一刻,尘世的污垢仿佛站不住脚跟,于我的心中,层层跌去。笑的我迷迷糊糊,不知本来想去哪里,只能全心全意的,与你擦肩而去。
缓过神来才知道,一个男人的心,早已经被一个单纯的女孩吸引出了我的身体,如果没有你,我的灵魂可能不在完整。
这一刻,我才懂,书本上,雨夜里,为什么一个渐渐走远的女子,能激起徐志摩的那一点点诗意。
原来你的世界,与我只相隔教学楼的一层楼梯,我们就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班级。
有人说,前世的相遇,今世再难带走的回忆,是不是我没有喝干那孟婆汤,留下了那一瞬的本能反应,遇见你,仿佛能穿过时空和宇宙,轮回到前世方知,原来,我这是又遇见了你。
走过那层楼梯,我们的世界是不是就可以说很近,没想到,我竟能鼓起勇气,飞蛾扑火,你的光你的热。
你的善良是不是能让所有人都无能为力,世俗的我好幸运,追求到了你,一切来的好快,我们在一起。
可是,善良是好还是坏,我们拉近的距离,让我欢心让你忧。
第一次觉得喜欢的感觉,可能让人无法喘息,前世的相遇难道注定今时的远去,远去为何要拉近,也对,由近而远,亦远去之意。
你信命运,你想离开我的炽热的心,想唱首信仰的歌,抹去我的痛,但是你不知道,你越远痛越痛。
世俗仿佛无所畏惧,又占据我的灵魂,慢慢的,过去了五年,想起你,眉眼不禁温柔,嘴角不禁笑意。
好想给你写封信
信上说,某某,离开你五年了,苦求多次无果的我,终于有能力放弃,只是想起你,心上的刺又或多或少的破开一点伤口,一次次的伤痕拼凑起来,留给我的还是你的美好。
你的笑颜仍旧能温暖我每一季冬天。
灵魂
文/臻牛
灵魂。灵魂是什么?
灵魂只是信仰----灵魂只是坚持信仰执着不变横亘的精神。灵魂不是可见的具象物质。但,它却实实在在能完整勾勒出人们精神世界的轮廓。灵魂是不变的精神。而不变的精神世界靠的只是坚定的信念信仰来支撑。故而,灵魂是信仰信念的总和,信仰的展现铸就了人类个体的精神,这精神的完整性就是人的--灵魂。
灵魂。…没有确立坚定信仰的魂灵叫游魂。而绝非灵魂。没有信仰的人惧怕圣洁的信仰铸就的灵魂。他们把灵魂等同归结于墓地的游魂恐吓自己。把灵魂比作游魂恫吓世界欺骗同样游牧无知的人。…虚伪的人,更是打着圣洁的旗号自我标榜叱责他人丧失了灵魂。但它扭曲的魂灵只是肮脏的游魂。
什么是灵魂?…
天鹅之死,那苦难的舞姿,悲情的乐律下、展现的画面催人泪奔。当那场景随幕布徐徐降落化为乌有时,当天鹅赴死深深地印在人们脑海里凄婉的身影掩在了幕布后。--那深刻的影像正是天鹅的精神勾勒的天鹅轮廓…那悲沧的轮廓----就是天鹅的灵魂。
不要牵强附会披着天鹅的外衣临摹天鹅灵魂附体吧。这滥竽充数淫盗篡取的老旧外衣,遮盖不住丑陋游魂驱壳里那空荡虚无的粗鄙。
信仰
文/水墨纸砚
我,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
对于我来说。耶稣是我生命中的不可分割的!我不崇拜偶像,更不会去追星!我只希望自己可以更加虔诚的侍奉自己的父——耶稣!
虽然,平时,也经常碰到信仰佛教的朋友,以及其他教派的朋友!但我更希望,大家尊重我的信仰!
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往往大家都不爱说出自己的信仰!可这不对的,既然,去信仰,就要去大胆的让大家知道!
我不想说太多了,我只想让大家知道,我是一名基督教徒!希望大家可以尊重我的信仰!不要给我发关于佛教的任何信息!因为我很反感!大家信仰不同!
如果,你信的是佛教,我也不反对你的信仰,我也不会评论你的信仰。如果,你信仰佛教,且不愿和我说话的,请你删除我的Q!信仰不同。我不想收到任何关于佛教的信息!
同学聚会是一种信仰
文/白岩松
人到中年,常听到旁边的同龄人自嘲:老了。
不知什么因素,一种时尚正在快速地扩张,那就是同学聚会。儿子与同伴们十来岁已常有聚会,母亲,七十多了,一回老家,最盼的也是老同学聚会。而我,也经历过,昨天晚上刚刚和高中同学喝完大酒,今天上午十点,小学同学已经在家门口守候,中午喝之前,还要趁清醒提醒自己:晚上还有初中同学的聚会,万万不可被酒冲昏了头脑,可酒杯一端,誓言烟消云散。
一个班级,是否可以常常聚会,一来要看上学时期班级的气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二来要有几个热心张罗的人,用他们的辛苦与热情点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还留的同学,第三,还需要组织者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聚会的理由。
比如我的高中班级,十年一大聚,五年一中聚,有同学从外地回了老家就是一小聚。而在北京的中学同学,在日常聚会之外,还开创了每年九月一日必聚的传统,因为“开学了”。
有一次在飞机上,看杂志上一篇对导演康洪雷的访问。他和我一样,也是内蒙人,每年,他都会回草原,和同学们在一起,不用说《士兵突击》,不用说《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就说过去,就是大口大口地喝酒,而且行也行不行也行,只要酒下得顺利,同学们和自己都会很释然:这小子没变,还是咱们的那个老同学。
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只好合上杂志,再没看剩下的半本。没办法,感同身受。
大学入学二十年,我们组织聚会,起名“至少还有你”,用意十分明显,不管怎样世事无常,不管路途顺还是不顺,不管眼泪多于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你。
在聚会前,我们收集了每个同学提供的校内旧照,稍加编辑,制作成一个大大的专辑。在聚会的开场,我们几十个中年男女,重新汇聚在校园内原来的教室里,老师们也都请了回来。一开始,就是老照片播放,二十年的岁月,不要说有时认不出别人,估计连自己都难以辨认,在一片“这是谁”“这是我吗”的七嘴八舌中,慢慢地,开始“老泪长流”,师生都如此。
在同学的聚会中,常常会有笑话。比如一位男同学对一位女同学敬酒,真诚地借着酒劲说道:“上学时,我一直暗恋你,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满座哄堂大笑,男同学只好干杯为敬。
聚会时,同学们的惯常语是“没变没变”,大家互相陪着慢慢变老,自然觉得彼此没变。但隔一会儿走进校园,看着校园里年轻的师弟师妹们,正和自己当初上学时年龄一样,大家才哑然失笑,“没变没变”,纯属自欺欺人。
有聚会就离不开音乐,一次,我们将过去校园里最流行的歌曲与舞曲,编辑成二张CD,长达两个半小时,聚会中的舞会,正是在这过去的旋律中行进的,而在这熟悉的旋律中,大家似乎得以安慰,不觉年华老去。
还有一次聚会,晚餐也结束了,舞会也结束了,酒醉的人也醒了,大家意犹未尽,就席地坐在外面的水泥地上,将所有现在能想起来的上学时的歌唱了一遍,直到脑海中一片空白。
聚会固然好,然而副作用就是,聚会之后重新回到现实中难。并且岁数越大越是如此,甚至让你产生幻想:人世间,为什么不能一直上学到永远?正是在这样的失落中,一天一天,艰难地从纯真校园岁月再回现实的混乱世界里。而同样难的,是从干干净净的同学友情中,再回到人心隔肚皮的竞争或拥有距离的环境中。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正因此,才有了同学聚会的价值,也才使同学聚会日益时尚并大踏步向产业方向发展吧!
对于我们,同学聚会已经像一个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开之后,反而似乎比大学校园里还亲还互相牵挂。聚会多了,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岁月的催化下,我们的友情已经变成亲情,每一次聚会,都使得亲情的成分进一步发酵。
也因同学在那里,聚会在那里,平日里一些日子才不那么难耐,起码都知道,不必担心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都会模糊,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同学替我们记住。当然,更重要的是,哪怕未来不再让人期待,至少我们还共同拥有一个温暖的过去。
追逐生活的诗情画意
文/悠然芸儿
窗外,阳光柔软,微风轻掠,然,看似繁花似锦杨柳吐芽的春捎带着乍暖还寒的冷意。
室内,灯亮气暖,绿植林立,而,貌似廉洁肃穆整齐有序的静涌动着悄无声息的浮气。
年年月月,日日天天,我们在这里,洋溢着最灿烂的笑容,倾诉着最温柔的叮咛,迎来送往,微笑服务。
工作,对我而言,不是一张报,一杯茶,一则新闻,一个冗长繁琐的会议那般简单。而是,一次次被莫名的误会,一次次反反复复的解释,一次次调整好心态换上笑脸,又一次次被逼到死角里无声落泪。
因为信仰,我放弃了自由,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因为责任,我丢弃了浑噩,扎进知识的海洋遨游飞翔。
因为担当,我将流言蜚语置之脑后,选择了头也不回的固执坚强。
而我,只是凡人一个,少不了世俗的喜怒哀乐,免不了一个人孤独静默。
很多时候,我为自己的存在小小的自豪,看,我的付出对他们多么重要。
也有时候,我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当初的决定否定迷离。
偶尔,我会沮丧至极,人性的脆弱,提醒我尽早放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的轮转,拓宽了我的心与眼,本该继续勇往直前,却常常迷茫无措,身心俱疲的我,看不到那缕五彩的霞光。
春来了,鸟叫了。花开了,叶绿了。
在花的海洋里起舞,在叶的浪潮中徜徉,呼吸着清新甘甜的空气,闭上双眼,高声呐喊,张开臂膀,释放胸怀。
累与怨,消融在无边无际的遥远天涯。
桃红柳绿,碧水蓝天是诗情画意,是人人都追逐事事皆淡然的浪漫春天。
生活,也可以找寻追逐诗情画意,变成灿烂明媚的春天。
继续,扬帆远航,踏上最初的信仰,责任,和担当!
又是一年岁尾时
文/镜心随行
岁末,总能不经意间闻到几声叹息,叹息中隐约包含着某种不易出口的难言,或许是些感慨。
想想也是,年复一年,平淡而又平凡的生活,琐碎成点点滴滴的记忆,零散的洒落到每一个日夜中,随风、随雨,岁月的沧桑,几乎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主线能够把它们串在一起。如果不是节日、节气的提醒,人们会不记得今天是几号,是星期几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周而复始,同一个轨迹,不温不火,不急不燥,日子磨平了所有的情绪。
几多的高兴或许早就如那涓涓溪流,欢快般的流向远方,消失的无影无踪。而闹心的事情,伤感的事情,却如那留在心头的阴霾,丢也丢不掉,甩也甩不离。
都说不要为难自己,对自己好点。可是,每年下来,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事儿都不少,委屈自己的时候更多。当我们对世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好脾气的时候,我们变得麻木了,麻木的只剩下默默在心里告诉自己:忍着点吧!如同把隐身衣穿在身上,心口不一的过着两面人的生活。
有时也在想,不难为自己是对的,但这只是其一,其二做到不为难他人则更难。自己受点委屈、甚至有时自己与自己过意不去的时候,是因为别人难为了你造成的吗?同样的道理,他人不舒服的时候,或许就是你造成的。不难为自己,与不为难他人是一个道理。岁末年尾,有点叹息声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明事理。
岁末,自我吹嘘的高兴事儿也是有的。一年中那些被抖落出来的高兴事儿、引以自豪骄傲的事儿都写在总结里,摆在稿子中。那是些个写出来、念出来给别人看,给别人听的,至于事情实与不实,只有自己心里明白,叫做心知肚明。考核评比,不这样做好像跟个傻子似的,因为别人这样做得到了好处,自己不这样会吃亏的。长此以往,嘴里不说心里话,心口不一的毛病就养成了,人的品行也变了。
有时,顺心的事儿谈多了,反而会加重不如意的心情。其实,风光背后的艰辛与委屈是不便说出口的,这点有些人明白,有些人不明白。每当这个时候,那些明白人总是想要逃离,逃到空旷的原野上,铆足了劲,运足了气,大声的吼几声。吼出心中的愤懑,吼出压抑已久的委屈,吼出身上每一个受损的细胞,吼出一切的不快。
卸下所有的包袱,让心灵和身体重新沐浴阳光,开始不一样的又一年。
阿里巴巴的马云现在是中国最“牛”的人之一了,他凭啥“牛”呢?讲法很多。有钱肯定“牛”,但有钱人不一定都“牛”,有思想、敢说话的有钱人才是“牛人”。他在回答什么是人最基本的幸福观时所做的讲演就够牛的。他说,沐浴阳光是人最基本的幸福感,也是基本的权力。造成当前雾霾肆虐的根本原因是这个社会缺乏信仰,他认为由于缺少信仰,“我们的心态变了,影响了我们的形态的变化,以至于影响了生态的变化”。
我想,按照他所讲的,可以归纳为:心是阳光的,生活就是灿烂的。保持一颗阳光的心态,信仰必不可少。
信是感恩,仰是敬畏。人没有了感恩和敬畏,也就无所谓了信仰。不时的反省自己,或者说忏悔是心存感恩和敬畏的基础。向你所感恩的东西去忏悔反省,向你所敬畏的事情去做忏悔反省。唯此,心灵才能得到安抚和净化,也只有唯此,才能让阴霾下的心灵重见阳光。心中的阳光与大自然的阳光融合才是真正的沐浴阳光。忏悔是揭去覆盖在心头阴霾的最有效方法。
我们生活工作中多抱怨,多不快,多沉重,多烦恼,多无奈,更多的不如意,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皆源于不懂得感恩和敬畏。
我伟大是我明白了道理,我渺小是我没信仰。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
文/九满
对于人类来说,信仰和五谷杂粮一样重要。
当我们拥有信仰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一颗真诚、满怀希望的心。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也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使我们在生存的博奕与幸福的追求中直面现实,从而求知扩识去提高理智和扩展胸襟,达到一种超脱与愉悦地享受人生的境界,我们的生命从此追寻到属于它的意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我的四哥,从娘肚子里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十六岁时还经常遗尿在床,小学也只读了两三年就弃学了。由于身体差,加上“家庭成份”的缘故,直到三十七岁那年,他才与一个脾气暴躁的二手女人成了家。就是这么一个农夫,在他人的诱导下,竟以疗病为目的信奉起基督教来。通过多年基督的洗礼,他读《圣经》或祈祷的时候,就像有一股醉人的甘甜传遍全身,让他如醉如痴;平时做人处事也怕亵渎了上帝,教堂、圣经成了他个人情感的寄托。
我跟四哥联系时,时常听他说起:“信奉耶稣,让我的心中有了主的救恩,心中充满耶稣给予的安慰,人生有了最大的快乐。”的确,基督的教义让他用自己的善良与周围的人互动,教友之间的友好而愉快的交往,那是一种发诸内而形诸外的自然流露,彼此都是“兄弟姐妹”,相互支撑、相互扶持、相互慰藉,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温馨和欢笑。他们还经常走出教友圈子,给予村子里的一些弱势群体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协助他们开展农业生产,引导他们一起奔小康。信仰,成了支撑他生活、生产的动力。
每天清晨,四哥一醒来,冼两下脸,擤擤鼻子,脸上还带着怒色,就站到圣像前开始祈祷了。只有祈祷才能真正使他恢复生命的活力。他伸直脊背,抬起头来,安详地注视着圣像。他画着十字,低声地祈祷着。他的上帝永远如他所想,他甚至会对牲畜提起上帝,在他心中,不论是人,还是狗、鸟、草、木,都会服从他的上帝。上帝对人间的一切都是一样的慈祥,一样的亲切,一样的关爱。
后来,听亲人们说起四哥信教的事,我才知道,信教的好处远不止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了信仰,四哥心里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让他将苦难看成希望的前奏,在困难面前,四哥很容易实现内心的自我平衡、自我满足。金钱、名誉对他的冲击和影响小了,让他不会为了个人目的或者个人的利益而不择手段。有空就静下心来研修《圣经》,让四哥的生活比过去充实了许多,心态好了,与人争执少了,身体也慢慢地强壮起来。
当然,信仰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我的三姐,一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她也有她的信仰,那就是信奉菩萨鬼神,她相信只要她遵奉各路神仙菩萨,神仙菩萨就会像阳光一样浸润着她、指引着她;逢年过节或者家中有事,她都会去叩拜菩萨神仙,希望菩萨和神仙为她指点迷津,在她的生命中撒下清凉的智慧甘露,保佑她一家平安、健康、发财。菩萨与神仙是否照耀过她,我无处查证,但是,她那“鬼魂附体”的经历,我倒是耳闻目睹了的。
一九八三年夏天,一个夜黑风高的傍晚,三姐收工回来,在池塘边洗脚的时候,一只受惊的青蛙突然跳进水里,三姐误以为是“鬼”来了,当晚一躺下便一病不起,疑神疑鬼。三姐夫带她去医院接受治疗,收效甚微;后来,三姐夫找来一位七十多岁的“神汉”给三姐驱邪。
老人一到,他挥舞着桃木剑跳着古怪的舞蹈,然后将香点燃,用钱纸在三姐左右各三圈,嘴里念叨着三姐的名字,鬼哭狼嚎似地叫道:“XXX身上的阴魂请跟着香火走!”然后,走到十步以外的十字路口面对三牲,嘴里念念有词,将香和纸钱烧掉,并把纸灰熄灭在早已准备好的水中,纸烧完后,他立即往回走,然后叫我三姐服下那碗化咒水。当三姐虔诚地喝下那碗圣水,她就好像换了另外一个人,立马精神好了,病也渐渐的痊愈。我想,化咒水应该属于灵的范畴,在信仰鬼神的三姐心中,有一种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能量,驱散了三姐心灵上的阴影,最终让她恢复了健康的体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七情六欲和悲欢离合,会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突发性的事情;此刻,信仰就好比指航灯射出的光芒,在朦胧浩渺的人生海洋中,牵引迷途的人走向光明的彼岸。化解人性中的弱点,让人自信有神明的助佑,失败而不气馁,受苦而不畏缩,失望而不绝望,让我们宁静地面对一切,充满希望、幸福、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
感悟如“母”
人生之初,如果失去了母亲,那么,不仅丧失了乳汁哺育,多了生存的艰难,而且,没有了母亲的怀抱,成长的方向也会迷茫。这样的生命,大多像久旱的土地,干涸皴裂,浮躁扬尘。
对生活的感悟,是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就如生命须臾离不开水、婴儿须臾离不开母亲。
对事与物的感悟,会逐渐梳理出黑与白、美与丑。形成怎样的价值观,在于对事、物感悟的程度,精确或模糊、深刻或浅薄、根本或枝节;在于对感悟之后是、非的取舍。这将决定对待世界的宽容与刻薄。
对人与情的感悟,会慢慢积淀成净与浊、正与邪。要有如何的情感状态,在于对人、情感悟的角度,善良或残忍、高尚或卑鄙、重情或轻义;在于对感悟之后仁、势的抉择。这将决定保持情性的恒久和短暂。
人生百态,说的是具有根本的社会体制基础之上,个体生命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所谓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而非破坏、颠倒根本体制方式的千姿百态,自古如此。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迥异,对人的影响会大相径庭,道德伦理对人的他律和人的自律能力也会截然不同。就像奴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天壤之别,一目了然。同样,社会主导阶层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践行的状态,倡导和履行是否统一,对民众的影响,将直指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
在崇尚精神信仰的年代,人们大都自觉的遵循社会环境的约束,一言一行都自觉不自觉地跟随社会主流,一旦违背,就有被人群排斥,被社会不容的风险。于是,社会按秩序运转,人们循秩序的生活,社会的职能感和人的社会责任感相对较高。
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人们的思考方向,大都是朝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积极态度。人们的感悟结果,也更多是以推动社会更加美好为己任的正常甚至高尚。
在无精神信仰或所谓信仰多元的年代,社会丧失了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被物欲冲撞得支离破碎,甚至法律,也被权力和金钱挑战的体无完肤。
因为社会价值观念对精神信仰的抛弃,社会对自身职能的推诿甚至放弃,把每个人都变成了独立体,而不是社会链条中的一分子。于是,为官者奢谈社会责任,为民者放下了社会责任,人们有风使风有雨使雨,旨在追逐老子有权的天下第一,老子有钱就是爷的天下第一。
这样的状态,逼迫人们放弃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依从,形成了物欲横流、人人只有自我的浮躁焦躁。于是,“大官富小官肥不偷受穷你怨谁”,成了众多人无奈之后选择。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现象的泛滥,更加重了民众对社会的无望和不信任,加大了民众损害社会秩序理所当然的心态。因为,那不是民众需要的社会秩序。因此,社会就动荡不安。
本来,越是混乱的社会形态,越需要思考,越会引发更多的人思考,继而,就会有乱而思治的感悟,建立对公平、和谐的盼望,付诸建设成熟社会形态的行动。譬如,陈胜吴广的登高一呼;毛泽东的解放全中国。
但是,这样的成功,取决于混乱状态的强弱,太平盛世前景影响力的强弱,对“美好”的信仰程度和群体的强弱。如果混乱状态无比强大,盛世前景光亮微弱,那么,“美好”的实现也会几经周折的。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对“美好”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就会有无法销蚀的希望,就会有越来越强大的凝聚力,即使暴政乱行强大,也会有被改变的时日。
然而,个体信仰上升为群体信仰,群体信仰上升为民族信仰,信仰的建立与持守,是难乎其难的!尤其是在多年美好信仰被颠覆甚至被消灭之后的重新建立,就更是难于上青天了。因为,美好一旦能被消灭,信仰之中的个体心中,就会对美好的坚强产生怀疑、动摇,希望破灭了,就只有任人宰割了。
既然如此,就心甘情愿的委身现状了吧!就快快乐乐的急功近利了吧!就理所当然的损人利己了吧!就不顾廉耻的灭绝人性了吧!就忘乎所以的只有金银忘不了了吧!……因为:只有钱,才能改变现状!只有有了钱,才是他人眼里的成功!
什么父母,什么朋友,什么情性,什么真理,什么责任,什么道义,值多少钱一斤?身患重病,没钱,就去等死吧!饥寒交迫,没钱,就去流浪吧!考上大学,没钱,就去失学吧!……因为:谁让你没有伤天害理的本事哪!
鲁迅先生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单身鏖战的武人,敢抚哭叛徒的吊客……乍一看,还真是这样。细一想,却未必如此。从表现形式上看,是这样,那不惧权势,临街祭奠董卓的,只有蔡邕一人。若从根本上想,恐怕心怀悼念的,肯定不止蔡氏一人。不然,那抚哭叛徒的情性,怎能流传千古不绝!
毋庸置疑,无论哪个年代,总会有人不识时务不合时宜,总会有人具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这样的人在喧嚣中思考,在浮躁中感悟,在血腥中做人,在孤独中坚守,世世代代丝缕不绝。
这表明什么哪!至少提示人们,不是只要大多数人行走的道路,就是人间正途。真正成熟的社会,真正人的生活,功名利禄、权势尊位、金银财宝、燕语莺声,永远都不会成为左右规则的筹码,不会形成特权,更不会成为判断衡量成败的标准。
很多的时候,都该由衷的敬仰那些个在夹缝中、在饥寒里,仍然遵循着天下共同的规则,而非圈子潜规则的人们,那些个在“人吃人”的环境里不随波逐流,仍然持守着“不吃人”情性的人们。正是他们思考、感悟、持守的状态,才让人们有机会感受人类社会依然存在着的温暖。也正是他们思考到了,感悟到了人类社会的真谛,才令人抱有生活在人类社会的勇气。因为他们思考、感悟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具有希望。
爱情都是自杀的
宅在屋子里画了一天画,文章却没憋出来,兴趣决定一切,写文章时眼睛老往画上跑。最近老有朋友失恋,男的女的,都做悲苦状。以前有朋友说失恋了,感觉生与死之间只有一步之隔。看来男同胞也很重感情,和女同胞的感觉差不多。
失恋很痛苦,痛苦到死的临界点,一般都是没救了,无药可医。失败的爱情都是自杀的,也许真的,在现代社会,只要两个人努力,内心足够强大,没有什么成不了的。物质,无非牵扯到住和食。住房虽然价格居高不下,但是借点首付贷款买房一般都不成问题。况且现在都是独生子,更不在话下。食就是个饭碗问题,都还年轻,自食其力,积少成多,也没多大障碍。所谓外界的反对,掐死的爱情,只源自于爱的双方内心的不够强大,对于未知的未来没有足够的自信。
既然爱情死了,不如就一起祭奠。也许会觉得爱情死了,人生就会不幸。但事实告诉我们,多年以后我们都还活着,活得还算不错。也都会有新的感情,这就是人生,人性。所以就想想【墨非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爱情都是年轻人的事,二十多岁的人热衷于此,三十多岁的人迷恋于此,我的朋友四十多了,问她,她会笑,“爱情,别和我谈这个,我只知道对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真的”。所以长时间当小三的都是二十多的,因为她们耗得起宝贵的青春,信仰的是爱情。四十多岁的女人看穿了人性,爱情的信仰破灭。
既然信仰爱情,能为爱情有接近死的感觉,那就执着的寻求吧。说明你还年轻,有爱的心理。等到了心止如水的时候,原来发现信仰爱情的人都有些疯癫,在爱情中的人都有些滑稽,得了感冒,真是病得不轻。就会哈哈大笑。
幸福了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拿幸福指数、快乐指数来作为自己幸福的标准,我们不妨内心真正的拷问一下我们自己:我,真的幸福么?
最近,看了白岩松的一本《幸福了吗?》感触颇深,这个感触我觉得还是与我上大学这两年以来参与的一些社会事务有关,与我的读书、专业学习无太大关系。人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的人不能称其为社会,似乎这是一句矛盾的句子,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可以得出:人,迟早要走出你现在所在的家庭、学校,走向社会。
我只能以我上大学以来的两年的社会经历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我知道我的很多看法是浅俗的,但是我深信总有那么一点活连点能说到点子上去。
快乐么,快乐。幸福么,幸福。怎么个幸福法,不知道,只是一种感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总是在自我首先的说,我很幸福,之、而是很多乐观的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悲观者总是找不出一句他觉得幸福的理由,在唉声叹气中慢慢的演唱自己的生命。
我给幸福的定义是既要满足当下精神的需要,又要对自己以后的精神需要充满希望。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一个对未来没有充满希望的民族注定会在他的前进道路上受挫。运用到人的身上同样的重要。
那么怎样做到这两点呢,我觉得活在当下是一种不错,而且十分恰当的活法,不要给自己受限,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让过去的事占据自己大多数的时间,让自己生活在一种自由、宽松、快乐的氛围中。
至于希望,我觉得还是寻找一种信仰。之前我理解的一种信仰只是一种单纯的宗教信仰,其实不然,这完全可以是对一个人的品德、书籍、文艺作品的欣赏或是对一种社会现象、对一个民族的发展的赞许与认同。
我正在经历信仰这一道关,尽管这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是多么的遥不可及,我正在恶补我的知识空缺,总担心自己步入社会不能很快地适应它。大学问的社会,是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他的。
路漫漫,探索,学习,信仰,人生。
喜欢什么
文/那丹飞霞
红尘间,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得到信息量最大的莫过于媒体和网络,这是信息时代的显着特征。人们往往最关注所生活的环境,因为一般人的活动范围毕竟很小,小到可以用一条线来形容,即从家里到工作的地方,这是主线。那么,除了像“织布机”那样重复的工作或劳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选择余地是很大的,这与个人的好恶和兴趣有很大关系,也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状况。
在北大荒生活和工作时,天天吃杂粮,大馇子和高粱米真是吃够了,而且还是计划粮食,并不管够。那时,就喜欢吃大米,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就好像过上了天堂生活,要是再有土豆烧牛肉,就以为是共产主义生活了。改革开放后,喜欢的事情如愿以偿,天天能够吃到大米和白面,却又不喜欢了,吃腻了,又想吃粗粮了。保健专家说杂粮营养高,对身体有好处。于是乎,家中又常备杂粮。光吃细粮,容易得糖尿病。8年前,再访北大荒时,在宾馆要吃玉米饼子。老同学笑话我,都什么年代了,谁还吃那玩意,咽都咽不下去。再说了,现在也没有人会做了。我的这种喜欢,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怀旧吧。
喜欢什么,对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喜欢上了什么,或许偶然,也或许是精神需要。我有一位老同学,她是一位正处级干部,信仰马列主义无疑,而且几十年的奋斗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她同时喜欢上了基督教,每个礼拜都做,即使“缺课”了,也得补上,很虔诚。笃信宗教,还源于一次死里逃生。那一次,她买了一篮子鸡蛋,去乡下走亲戚。途中,长途客车突然翻车出了交通事故,客车支离破碎,伤亡惨重。等她意识清醒时,发现自己只是受了一点皮外伤。更是她惊奇的是,手中拎得鸡蛋篮子安然无恙,没有一个鸡蛋破损。事后,她以为是笃信宗教给她带来的福音,坚持到教堂做礼拜,成了她最喜欢做的事情。我曾经这样问过她,党内有规定,党员不能同时信仰共产主义又信仰宗教,这是党的纪律,怎能“熊掌和鱼兼得”呢?她说,不反对原来的信仰,又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什么错呢。
仔细想一想,她说的话不无道理。一个人喜欢什么,关键是把自己的根培植在什么土壤里,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倘若扛着马列主义大旗,口里喊着为人民服务,背地里干着见不得的人的勾当,还不如信仰你自己呢,别玷污了神圣的共产主义信仰。
一个人活着,就要有点信仰,信你喜欢的东西。要不然就会把自己搞成一个躯壳,有“题目无内容”,活着也不知为什么。不管喜欢什么,总是要喜欢一些有益的东西,千万别迷恋邪恶和阴暗。
社会纷繁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当我们面对人或事,就要做出选择,选择有积极意义的信仰,并培植这种信仰。培植的过程,就是喜欢或不喜欢的过程。人们在选择工作时,不一定是喜欢的,也许是为了生计不得而为之;即使喜欢选择的工作,也不一定总是喜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喜欢更好的工作,却不能如愿以偿,原因是诸多方面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钱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商品社会,没有钱就等于贫穷,贫穷是人生的悲剧。倘若就是为钱而活着,一定很累;倘若不为钱而活着,那也没有立足之本。所以,喜欢钱,要生之有道,要靠智慧和双手。
一个人喜欢什么,别人没有权利干涉。法律和道德干涉的,那一定是“喜欢”出了问题。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过于庞杂了,无度了,漂浮了,很容易迷失方向。
有一颗善良的心,知足常乐,不喜欢的可以放弃,喜欢的跑不了。
躺在你的手心里
文/成戈
如果我知道如何写你,我想,初识你之时,那些带着魂魄却跛脚的文字早已爬满了记事本。愈是爱,愈无法启齿,下不了笔。却如今,连标点符号都奄奄一息,它们都是来为你送行的,带着我们仍有余温之拥抱的影子。
生活,让我们一直都没有忠于自己的信仰;包括曾经走过的石板幽径,行将的木头索桥,断起的古典酒杯,唱响的逝去情歌……深夜里,还能大汗淋漓地做爱。它们也都索然无味了,即便我们能躺在一张床上,甚至,我们还像从前一样灵肉交融。它们,却死了。
后来,生活又提醒了我们:要忠于我们的信仰。然后,我看着你转身,忽然并赧然,你就近在咫尺而触不可及了,如就着“长年累月的寒心”及一幕幕“措手不及的麻木”,像烈酒一样,烂在肺腑里。我们都拥有着过人的“睿智”、超凡的“隐忍”、屹立的“窥视”,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忘乎所以、一往无前、飞蛾扑火;噢不,那是我——但愿,它们不随你,只死在我的手心里。
再后来,生活再次警醒我们:要确切地忠于我们之信仰。然后,我站在冰天雪地里,牵你的手,走进礼堂,身后,有参差的、深浅的脚印,还有,你的眼泪,啊,还有——重新开始的爱恨。
我仍如从前一样被你跨在我的腰间,起伏间,做恰好五十个俯卧撑,它再坚实如墙,耐力如虎,却爬不过你双手堆起若沙丘的坟头,芬芳满径,泪落似花。
习惯躺在你掌心的温暖,却抵不过你并未远走的呼吸,胸脯间游离的死亡气息,细若游丝。我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我在谈论什么?
嗨,原来你仍在这里……噢,闭上眼,让我安静地、祥和地,就在你的掌心里,不管何种睡姿。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七日凌晨零点五十分
我们真的需要信仰
文/三塘默语
当我行走在人欲横流的水泥丛林中,当我仰望弥漫着雾霾的苍穹,当我渴望生命真诚的气息,当我独自面对自己的心灵时,我不禁自问,我的心我的魂究竟应该信仰什么?相信他人,但人心是最不稳定的,他人可能会因为我小小的过错,在关键的时候责难抛弃我;信仰财富,但财富是最贪婪的,它会对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使我陷入无法自拔的邪恶深渊;信仰神灵,但神灵是不存在的,在我无依无靠的时候,它只是个虚幻的旁观者。但我又极度渴望拥有让我安宁、让我膜拜的信仰,我想,这个信仰就是弥漫在世间、宽容一切、创造一切的众生之爱。
人是需要信仰的,否则,我们很难辨别歧途与正道,很容易在迷途中茫然。在当下的社会,这一信仰,应该就是规范人们文明生活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毋庸置疑,这是人类之爱更加高等的表现形式了,也是生之规律最完美的进化结果,它带有完美的约束性和规则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的解释是,对某个人物或是思想、主张、主义、宗教等极其信服或是崇敬并作为自己行动的典范或是指南。由此可以得出,信仰一定是发自人内心的热爱。而且信仰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现在人们的看法,主要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信仰,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政治信仰,处理人与神关系的宗教信仰。但对于像我这样既没有参与政治活动,又不相信宗教,对科学也没有深刻认识的人,我的信仰能是什么呢?并且我认为,中国的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这种信仰真空的状态,所以我很困惑,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目前的问题。
所以,我对信仰的理解就简单得多,一个是信仰生命本身的爱,一个是信仰来自于大众共同的爱。
本身的爱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可以是自己对家人、对事业、对理想等某些人和事的真诚情感,它具有多样性,并且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所以就算我面对死亡,只要心中有一种爱,并以此为信仰,让我的灵魂满足了,我就会觉得自己会在爱中永生,一定会面带微笑离开这个世界。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至真至纯的爱是唯一的。
而我所说的大众共同的爱,指的是文明社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有人可能会说,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由人制定,人一旦有了自私的倾向,肯定会左右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的公平性,这能成为人们的信仰吗?当然,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在当下的社会,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还非常普遍。但我想说,让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成为大众的信仰,前提应该是制定执行法律、引导道德走向的人们,首先是一群高贵文明、乐于奉献的人,是一群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的模范,他们心中有大爱,并能够用爱平衡好生命的善与恶,能够控制好自己自私贪婪的原恶,否则,他们无法做好模范表率,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带坏整个环境的风气,更别说让大众信服。试想,一个贪污受贿的公务人员,能有多少底气让行贿者停止违法违规的活动,一个包二奶的公务人员,又怎能在道德上引导他人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一个以玩弄女性为乐的公务人员,又怎能让一个地方的道德风气高尚清白。但我相信,这种乱象一定会过去,因为万事万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由浑浊不堪到清晰明白,由混乱无序到井井有条,由简单野蛮到高贵文明。因为这种不够文明的现象,在文明的大环境下,是落后、不符合历史发展大环境的,也是极易引起矛盾和波动的。
就算国家当前有诸多问题,我还是会信仰文明的法规制度和懵懂不清的道德准则,把它当做自己可以依赖的“神”,事实上,我更渴望在此信仰之下,成为一个真正高贵文明的人,让生命充满尊严地傲立于这个还不完美的世界。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会说,因为我爱的人全都生活在这片土地,我也爱这个伟大的国度,爱她一切的美好与丑陋,爱她向文明不断前进的艰难脚步,因为爱她就会感到无限的希望!而有希望,我的生命才会充满了激情和动力,才会在爱的满足中快乐地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信仰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我们可以很亲密的和自己对话,我们可以慢慢成熟,笑看花开花落,人世沧桑,风起云涌只在朝夕,不会长久。岁月的静好是一种本色,就如我们始终相信生命是一种美好,生命赋予我们的是一种感动。一个人可以升出很多梦想,人生中最可贵的伴我们一生的却是支撑我们心灵家园的信仰,信仰是可爱的精灵,因为它无时不在滋养我们的心灵;信仰是一汪清泉,无时不在灌溉着我们的一方心田;信仰犹如指路的明灯,让我们的理想更能接近现实,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奋进。信仰它比理想更接近于现实,如果说理想是一轮明月,让我们看到前进的方向,那么信仰就是我们前进的路,只要我们走在这条路上心中就是快乐的。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空空的来,只是世人总是找些理由和借口来允许自己的平庸,平凡可贵,平庸不可耻,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俗世红尘,没有谁比谁更高尚,也没有谁比谁来得尊贵,这世上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本来这世上也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之分),即使活得再平凡的人心中都会有一种精神上的信仰,一种生命中坚持的方针,这是他们行动做事的原则。
坚守心中信仰的人他们更能接近于成功。浅行在岁月的河流,我们要的不是随波逐流的思想,人只有把自己心态放在平稳的时空,让信仰萦绕心中,才能渐行渐远,收获一米阳光。渺渺人生,平凡如我,浩翰宇宙,总有一片天空是属于你的,等着你自由翱翔;总有一个人生是你的,等着你去抒写;总有一个生命是你的,等你活出自己的个性风采;总有一份灵魂潜藏着,等着你去完善铸就;总有一些感动是存在的,需要我们去自我挖掘;总有一些美好是存在的,等着我们去发现欣赏;总有一些人总是默默奉献着,静待着岁月的安好;总有一些人在耕种属于自己的时光,在生命里珍藏光阴,收获丰富的人生。信仰是美好的,它有时就是一颗闪烁在心空的启明星,总是提示着我们去做更好的自己,走向更大更宽敞的人生舞台,让我们不觉得虚度此生,无悔于自己的执着。
有自己的信仰,但是不要对生活盲从,要活就要活出自己的一份洒脱与思想,不要有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来阻止自己进步,借故推诿的人只会迷失自我消失于茫茫人海,每一个人生来都一样,为什么不珍惜一个独一无二的你,得天独厚的你,如果赐予你的是苦难,那必定是在考验你的成长,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成功,太顺利的人生往往也会造就遗憾。放飞思想,拥抱信仰,让自由与梦想一路远航,一如即往,在前行的道路上高歌,唱出个人的风采,你也会成就属于你的光辉岁月,把自己的人生描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观赏人。
当感情成为一种信仰时
在那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喜欢上了她,他甚至觉得他已经喜欢了她一辈子,她有那种可以让人感觉到阳光缓缓穿行的笑容。
他喜欢这座城市,它有那么忧郁而纯净的夜晚,还因为她,他更加的依恋这座城市。他和她有着同样的天空,却没有同样的话语。他是平凡的,平凡的能够被任何人忽略。在与镜中的自己对视,他有时会感到害怕,很陌生,也很狼狈。他是自卑的。
他把自己的感情埋藏在心底,他害怕打搅她。他喜欢做梦,因为梦会实现一个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梦里,他可以自信的与她相逢,他相信,那是他最美的时刻,她的微笑,轻盈的漂浮在空间的某个位置,能够给他足够的温暖。
那段长长的日子,他仿佛是生活在梦里,在梦里经历,在现实中猜想它们的暗示,有些梦沉沉的,压在他的身上,他醒来时,还那么重,就像一道小小的伤,虽然是看不见的伤痛,却又结不了的疼痛。她的面容,一次次的闪过,以至于连贯成了画面,从记忆中一张张的抽出,有一张张的存回,他起身,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一个晚上,他忽然醒来,透过窗帘,看到对面开着灯的窗户,他突然觉得灯光很寂寞。他很少流泪,但那天晚上,他的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他想起了一句话:眼中流泪,心底成灰。
他真的觉得累了,他想休息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摆脱这种困境,他去了一个人找不到的地方,希望能忘却这一段记忆。在那里,虽然没有庙宇、佛龛,却像个度僧一般,一个人看着日出日落,没有任何人或事情打扰他。可终究是个俗人,到不了心如止水的境界,想着曾经,不过是因为他的平凡,更因为他的沉默。回来的路上,他继续做着梦,阳光下,他逆光而立,一些轻尘在他眼前飞舞着,一些飘零的细节,砸在了心上。就连最微小的事都敲打着他的神经,最终,最孤寂的神经也被震痛。他的眼睛突然朦胧了一下,那么多隐而未说的话,让他对自己感到遗憾,为什么遇到的是她,而不是其他人,是如此陌生的她。
这种在水一方的感情,无能为力的成为了一种信仰,伴随着成长,他在心底轻声对自己说,一定是内心有很深的牵挂,让我舍不得过去的一切。他很真诚的悼念了曾有过的幻想。
有些人,遇见了,记住了。离去了?淡忘了?都是宿命。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人若已经能够很轻松的谈论过去时,那真的已经是过去了。
纪伯伦说: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但有时,忘记是需要一种勇气的,那是真正面对自己的勇气。希望能走出一连串的梦,能给与自己真正的自由。
淡如水,相见欢
文/林熹微
读完《神在远方喊我》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空旷,辽远。风从高原吹来,空气里有酥油茶的香味,似乎看到一个个玛尼堆,一幅幅色泽鲜明的唐卡。行走者的触摸之心用文字一一展现,与自然的触摸,与历史的痕迹相互印记。书前序的题目是“世界保留在天真的人那里”。我想说,因为天真,才会一直在路上,因为天真,所以毫无顾忌的去追寻,也还是因为天真,活着才不会那么无趣。
旅行的记述,因所见,故有所思所想,书写在表述的过程里,升华自己的体会。游历观望犹如书画里的大写意,用眼睛记叙图像的时候,烙下轮廓的范围。书写记叙犹如工笔,用文字印下一滴滴的水,终究汇成笔尖滔滔的河水,奔涌而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汪洋恣意的波涛,一望无际,悠然辽阔。看到格桑梅朵说:孤本独临一如泼墨当堂,舒徐慢道而汪洋恣意。追寻每个想要经历的感受,自由的活在天地间,足矣。
写作的人,大多孤独,走着自己想走的路,看着风从耳边滑过,且行且记录,行走的路上看到的皆是凛冽的现实。西藏是个有很深宗教文化的地方,生活的许多标准与我们相差很多。行走的高度,也是真正心灵往上升的高度。不能真正的融入他们的生活,是无法深刻的剖析出那里根深蒂固的习俗的。一步步用自己的脚印印量出的滋味,于自己是一种满足。
一本书总会散发出一种气质,犹如遇见一个人,每个作者都会用自己的文字传递着一种信息和能量。阅读的人从中汲取自己所吸收的东西。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思考很多,生命有无数个可能,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要让心是自由的等等。许多人懂得,却不敢轻易放弃,只能望洋兴叹,时间的步伐从来不等人。许多人不懂,甚至不去怀疑,于此,说多也无益。
我们大都是碌碌无为的行路人,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们的祖先有过的辉煌的历史,都存活在以往的时代,留给后人顶礼膜拜,在他们留下的每一本书和每一块石头里触摸那个时代的影迹,对比,参照后低头寻找自己的路。
尼玛措,一个小男孩的名字,尼玛是“太阳”之意,措的意思是“湖泊”。尼玛措,太阳湖。我想起安妮写《得未曾有》里的桑济嘉措,桑济在藏文里是“佛”的意思,嘉措是“海洋”的意思。太阳,湖水,佛,海洋。这些词被藏族人用来命名,潜在的意思就是在述说着佛与自然的根深交错。若不见,或许你可以想象一个广袤土地上,以男子为大多数代表的佛教徒,晨昏日暮里的转经,酥油茶。这样一幅景象也是够惊叹的。真正的走进,触摸,观望,那样的场面应该是时时震撼的。回想,在我们身边,有谁可以青灯古佛相伴一生?而于藏族男子来说,修行是前世带来的缘分。
无数次,我看到描写的场景里,围着山转经的人,匍匐在路上的朝圣之人,作者的描述是,满身风尘,一脸的喜悦。那种喜悦的光芒是由内到外的散发,无矫饰,修行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与身体的磨难和物质无关。物质世界的满足,永远不是他们的追求,身心的磨砺都无法挡住发自内心的喜悦,因为那是可以追寻一生的信仰。岁月变迁,时代向前,一些被内心忽视的东西,很容易丢失,藏族的宗教信仰,让人看到了一个不同面貌的追寻。
我喜欢信仰这两个字,和宗教无关,我追寻的信仰是接近“自己”的真相。每个宗教都有独自的文化,历史,渊源,藏族人民的这种信仰在他们民族里是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几千年的沿袭,根本就是融入血脉的东西,我想,如果我生在那个地方,我也会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也许现在,我正匍匐在朝圣的路上。故而,非常理解那种民族信仰的力量。
一向认为,每个宗教的源头,都是教人向善的,善,这个字力量是无限的。因善,而有包容。有容即大,何处见芥蒂。这一瞬,转瞬即逝,放过他,即是放过自己,一切向善。
一本书从开始的淡如水,到深读后的相见欢。如此就好。
生命的碎片
文/鲁先圣
尊严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份额,是生命的血液和基石。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不可以失去尊严。一个民族,可以贫穷,可以落后,但是不可以没有尊严。因而,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和侵犯的时候,就不能够再委曲求全。为尊严而战斗,甚至为尊严而牺牲,都是令人尊敬的。可以说尊严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品格的底线,在尊严面前,一切都可以讲座都可以音量,如果危及尊严了,就没有必要再坐下来了。可以贫穷地活着,但是不可以没有尊严地活着。
人生宛如如一条漫长的河流,从涓涓细流的上游到惊涛骇浪的中游,最后注入宽活的海洋。上游是美丽的童年,淙淙的小溪从幽静的林间穿过,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像一首浪漫的抒情诗,水面清澈见底,没有旋涡,没有杂质,也没有激流。中游是沉重的中年,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飞流直泻的瀑布;险恶的暗礁又使河面布满了龙潭虎穴,像一部惊险的小说,充满了曲折的故事和章节。悲剧和喜剧都在这里上演,欢乐和忧愁都在这里相逢。老年就是舒缓的下游了。经过长途的跋涉,到了平静的入海口,与浩瀚的海洋浑然一片,平静而辽阔。
人生的各种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坚定的信仰。具有明确信仰的人生才是清晰、明了、智慧的。信仰高悬在未来的天空中,人生就在它的吸引下努力奋进。没有信仰,或者信仰模糊的人生,是糊涂而盲目的,最终也不会到达理想成功的彼岸。当然,信仰是指自己骨子里最本质的追求,而不是强权意志,强加给的信仰,只会使人走向弱智。并不一定有信仰的人就一定成大事,但是所有成大事的人,一定是有坚定信仰的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信仰,有很多人活得糊糊涂涂,活得狼藉一片。
人生的主流应是百折不挠的执着。一旦目标确实,就义无反顾毫不迟疑地勇往直前,不因暂时的成功而骄傲不前,也不因暂时的逆境不思进取,只是抱定一颗丹心努力不辍,这样的人生才会诞生大河奔流的气度与风范。许多人总是在朝秦暮禁止,总是在左顾右盼,见到一点蝇头小利便心旌动摇方寸大乱,很容易肯定自己也很轻易否定自己,这种人便是半途而废一无所成的人了。所以,真正有大成就的人总是极少数。因为执着总有孤独相伴,执着总与痛苦为伍,执着的氛围总是清静的寂寞,而这些恰是绝大多数人所难以忍受的。执着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指标,看他能否成就大事,看他做人的原则,就看他做事是否执着就可以了。徘徊犹豫、朝三暮四的人,是成就不了什么事情的。
勇气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从我们获得理性认识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站在了所有未知的边缘。在未知的世界中,一切都是扑朔迷离、游戏困难,每一步的尝试都有可能是失败的深渊。所有的事情在去做之前,都胜败难料,充满变数,绝对没有百分之百成功或者失败的事情,一切都要去做了才能够见到分晓。这就需要坚定的勇气,需要无所畏惧的勇气。没有勇气去尝试当然避免了失败,但同时也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欢欣。成功与失败同在,是未知世界的邻居。勇气是敲门的胆量,只有大胆地去敲门,才会走进他们的庭院。也许你敲开的是失败之门,但是你接着敲下去,成功之门就向你敝开了。
自信心是人生的基石。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石之上。没有自信,便是承认自己的弱小与可怜并不思改变。渺小并不可怕,位卑并不可怕,只要自信,聚沙成塔,一切便在美丽的憧憬中孕育而生了。自信还是一把人生硬度的尺子。有人虽然身材五短,但却是人人尊敬的大丈夫,那是他的自信焕发出的光芒将他的五短身材延伸了。有人虽然身材高大,但并没有赢得尊敬,同样受人欺凌,那是因为他懦弱。一个没有自信,一生就一定是平凡的过各。一个民族没有自信,就一定不会是一个有建树的民族。自信就是想念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想念自然就听命于人的懦夫了。
苏格拉底最着名的话是: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设计自己,不断地高速自己,是人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步骤。生活在变化着,时代在变化着,环境在变化着,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着,认准一条道路不回头的人,不是执着,而是固执和迂腐。因而,在一个明确的大方向下,不断探索与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不断地吸收与抛弃,是人一生的课题。也许,你寻找到的,并不是你最佳的位置,捷径你一直都没有找到,但在寻找的过程中自己已经收获了。
命运就是自己把握人生的能力,就是驾驭自己的水准。宿命论是意志薄弱者的借口。命运的纤绳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命运是这样一种东西,你越要驾驭它,它反而俯首称听任你的指令;你畏惧它,它则越发不可一世。所以不要想念命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就必定有一份收获。所有那些因为失败而抱怨命运不公的人,而怨天尤人的人,都是无能的弱者。强者是不会抱怨命运的,因为他知道,命运没有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