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的文章(精选16篇)
关注的文章(精选16篇)
一点感悟
开始,觉得朋友的文字一板一眼,很踏实。读着读着,有一种被牵引的感觉,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吸着。让你不由得不去关注着文中人物的命运。关注着故事的结局。终于,我们纠结的心,沉重的放在了那个布满尘埃的角落里。沉思良久,又回看了几遍。作者用几近白描的笔触,不经意的述说着现在发生的,却是那么古老而又新鲜的故事。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爱。都在谈论爱。或许品尝着爱的甜蜜。或许体验着爱的磨折。或许为一些爱的不平而愤愤。或许为爱的伟大而高歌忘形。
爱,并不简单。而简单的,那也是爱。你、我、他的爱不会是一样的。但写法相同。对于把自己的爱凌驾于他人痛苦之上的人,我表示深恶痛绝!我们优秀的传统观念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做到,也很不容易。
“微”的人生
文/雨凡
生活、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我慢慢变得手机不离手,微信、微博不掉线,每天工作更是不对着电脑就无法完成。我不追星,也不时尚,刚开始上微博的时候,只是在上面闲逛,看看人家都在干什么。我周围的同学朋友圈也少有网络达人,虽然“互粉”了他们,但他们大多也跟我一样,只看别人,不更新自己。我第一次开始加特别关注,是在2011年“两会”期间,领导中午交给我任务,让我下午去采访一位政协委员。头一次接到这么重要的采访任务,于我这样一个新闻界“菜鸟”而言,简直又惊又喜。慌乱中领导提醒我她好像有微博,我如获至宝般赶紧加她为特别关注。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次愉快的采访经历,从此,我发现微博的一个新功能,我可以把一些我认识并且关心的名人加为特别关注,虽然他们并不认识我,更谈不上关心了。但看他们的动态,我可以得到一些我想要了解的信息。比如,关注了几位育儿专家,让我了解科学的育儿经验;关注了几份报纸的官方微博,省却了我大把翻阅报纸的时间;关注了几位地产、经济、评论界大亨,看看他们对时事的评论。此外,我还关注了一些无厘头的喜欢分享各种新鲜事的人,图一乐呵。
要说互联网真是一个好东西,以前只能等到报纸印出来、电视播出来才能看到的新闻,现在都能从互联网上实时看到。前些天,当北京正笼罩在一片浓雾重霾之中,人们不戴口罩都无法呼吸时,掏出手机打开微博,看到国家领导人也正顶着这样的天空在南锣鼓巷与民“同呼吸”,大家边看新闻边聊天,让人觉得我们普通百姓也和国家领导人同呼吸共话题了。第二天晚上看到“新闻联播”的相关报道的时候,嘴角不觉微微上扬,有一种领先CCTV的优越感。
然而,信息超量也令人疑惑和困扰。前几天打车出门,路上跟出租车司机聊天,说起几日前他亲眼目睹一位老人摔倒了,有位聪明的女士先拍照然后再上前救助的小事。这样的事情微博几乎天天有人在说,遇见的“奇葩”老人、碰撞无头案……先不谈这类事情本身,但就话题来说,以前读报纸、看电视的时候,很少听说这类事情的发生,现在这种事情却总是不时地出现,我问司机,他也有同感。司机师傅说,因为以前的老头老太都正直,没这些歪心眼。他这话大半是有些戏谑的成分,但事情的多次发生,却没有更好的解释,说是社会整体道德的缺失。这帽子扣得有点大了,毕竟还有很多良心老人的例子,比如一位老大爷在被撞之后说出的“我没事,我有医保”这样的良心话。于是,我有点糊涂了,到底是因为信息量的今昔对比,才使得我们了解了过去无法了解现实呢,还是因为现实已经变了?
今早,看微博话题“你是因为谁才开通的微博?”看到了一条这样的“心情”:
“因为自己,只为给自己一个感情的释放流淌点,关注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言语,说自己不想在空间说的真话。”
看,这就是真实又可爱的“微”人生。
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文/邵泽卿
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
鱼和水都是哲学家,也都是生活家。生活就是这样,细腻交织,感同身受。
想起了李清照,想起了辛弃疾、王国维,还有李商隐。他们都说过生活,言过情愁。
世上本就是各人下雪,各有各的忧郁和皎洁。
见惯了岁月的蹉跎,有时候我们便心如止水。
人们都习惯感叹,感叹时间的流逝,感叹世事的无常,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花容月貌,山海浩瀚,都在被感叹的范畴当中。
上个月才感叹完十一月竟然如此之快地来了,这个月又感叹十二月的粉墨登场。
那便又赓续开启了一个新年。
秦观说: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新的月份便扰了人们的思绪,就是在这起承转合的阶段,人们才又一次注意到了自己,比如忽然觉得自己又长大一岁,询问自己年初定下的计划是否实现。
自己是一直存在的,无暇顾及而已。
哪天不是在拼命起床和拼命工作以及拼命地实践自己中度过的,是节奏感太强适应了而已。
自己跑得快,带动着时间也快,一快起来就没了烦恼。
正是这种节点的显现让人们关注了自己,关注了节奏,关注了生活,也关注了自己可能被落在后面的内心感受。
这不是后知后觉,也不是麻木,只是充实,充实得停不下来。
日出东方却落于西,人海相识却散于席。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生活又岂能如此让我们抓得住规律,不会总是孤独,也不会总是盛放,高光只属于时刻,平实的才是永恒。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于是我们学着善待生活,善待自己,毕竟温柔两半,方换得从容一生。
李煜说: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他是什么心态呀,不也在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要习惯,并且学着定时审视一下自己,上下打量,并拂去岁月腾起的尘土。
这便要求我们静下来,慢下来,顺手折枝,随心而行,哪怕只有一个这样无我的瞬间,便美好。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给内心留一些梦想,任他好处行。
慢慢地,慢慢地才能领略生活的清香。
再简单一点
文/蝴蝶记忆
翻看以前和先生的聊天记录,发现自己有变化,变的不简单了,还是喜欢以前那个简单的自己。
难道是我关注的太多了吗?也许吧,还是管好自己吧,其他的不要想那么多了。
做个简单的人快乐多,忧愁少。自己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关注了太多的事,真是影响健康。
没事就看看画报、画点画、写点日志,多简单呀,别再为其他的事费脑筋了。
顾虑重重,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都是与我无关的事情,真是服了自己,瞎操心。知道的多,又有什么用呢?平添各种烦恼,还是简单点吧,当初先生喜欢的不就是那个简单的甚至弱智的我吗?
回归,努力回归。
关注自己
文/朱梅
人是会思考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考决定人生的高度。古人云:思者,心上有田也。那么,在谁的心田上思考呢?自己的?别人的?潘光旦先生把思考放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上,或许关注自己才是正确的。
指尖触碰手机屏幕,微博上就显示着“已关注此人”,博主彻夜等待求赞,便将本来当面夸赞别人的温暖都通过无线电冷化成一个木讷的数字。“网红”盛行的时代,大家都躲在那块小小的屏幕后面,那屏幕像面具般牢牢禁锢在我们的脸上,让人们看不清彼此。那位每周花50个小时在社交网络上的澳洲女孩,在社交平台上拥有百万粉丝,在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寥寥无几,当虚拟的空虚不断吞噬她虚荣的心灵,她妥协了,关掉所有社会网站,在现实重新开始。也是,这样虚伪的关注,不要也罢。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不是院士、海归,无背景,戏称“三无”科学家,她日夜坐在研究室中观看、提取、试验各种草本,外面有谁获奖,她不知道,有谁成功,她亦不知道。她只默默关注自己,关注那青蒿素怎样克服虐疾。屠呦呦,这位诺贝尔得奖者,刚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获奖,也许,她只关注自己,任何奖项对她来说都是虚物。这般的关注自己,正是我们应具备的。
在生活这个大手术台上,别人的看法就像是无影灯,我们只能在上面被任意解剖,毫无返还之力。但如果我们勇于在无影灯下暴露自己的一切,无论别人怎样解剖你,只要灵魂还在,只坚持自己的心,便可救赎一切,便可无视别人的嘲讽虚赞,在心中那一方净土中悠然自得。他们能解剖你的身体,但他们一定不能触碰到你的灵魂!
反观当下,是虚拟的网络让我们丧失了关注自己的定力,滋长了我们“监视”他人的情绪。不断扩大的朋友圈,不断增长的粉丝,简直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加速了虚荣心的扩大。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心,若你心中没有滋生蔓延的虚荣情绪,又怎会让别人的关注杂草长满你心灵的田野?人的欲望一旦被无限放大,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雷军,在小米手机国际化进程的道路上,面对印度进军时演讲英语口语所受的嘲讽,他丝毫不在意,只专注于小米的市场,将别人的言论抛之脑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每个人都该自己掌握人生的船舵,别人的言论,是包袱,抛向海中,任意随波逐流;自己的关注,是指南针,无论荆棘坎坷,只管勇往直前。
母亲的地图
文/刘希
远在北京工作的表弟,是姑姑心头最大的牵挂。有一次,我去姑姑家,发现她正在手机上查看北京天气,于是便问她:“查这个有用吗?湖南离北京一千四百多公里,天远地远,即使下雨也不能帮他送把伞呀?”姑姑笑了,她说这些年都习惯了,表弟在哪里,她就喜欢查他那里的天气。还说也不是没有用,有时候他打电话来,我会叮嘱他,降温了,要及时加衣服,那几天都是雨天,上班时记得带伞。
据我所知,表弟做IT行业,工作很忙,再加上他情商并不高,一年到头打回家的电话次数屈指可数。姑姑天天查看天气预报能派上的用场,我估计也不大。但姑姑依旧饶有兴趣地扳着手指头,一五一十告诉我这些年来,她都关注过哪些城市:“他在重庆读的大学那会,我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只好天天盯着电视看重庆的天气预报,后来他读研了,在西安,我开始关注西安,再后来他读博士,在北京,这些年,我便一直关注着北京的空气质量,关注着雾霾情况。算一下,都十三年呢。”
我惊讶极了,没想到姑姑的这一坚持,就是整整十三年。是不是每个母亲都会关注孩子们走过的城市,关注孩子们走过的每一步?
想起前不久,我的一个好友带着一家四口去了西藏自驾游,她的母亲拧了些礼物过来看我,一番寒暄之后,老人家不好意思地开了口,她说你看看手机,看我儿子微信里都发了些什么,看看他情况怎么了,有没有高原反应。我说您怎么不打电话给他呢,打电话一问就清楚了呀。她说打电话怕他在开车,会不安全,听说他每到哪里就在手机上发一个说说,她不知道说说是啥,猜想我定知道,于是就提了大包小包过来,想让我给她讲解一下。
我摸出手机,点开朋友的微信朋友圈,一条一条地让她看。“哦,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哎,好像身体还吃得消。”“哦,怎么没吃中饭就上路了呢,多饿呀……”老人一边看着,嘴里一边嘀咕着。看得出来,老人很担心儿子的安全。
“他要是有什么不对劲你就打电话通知我。”她认真地对我说。“好的,您放心。”我回答她。
老人用的还是老人机,开不了微信,隔三差五,她就跑过来看我手机上的微信朋友圈,直到我好友安全返回。老人还说,千万别把这事告诉孩子,怕他会笑话她。哪知道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好友时,他立马就痛哭失声。他说母亲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一走路就痛,虽然我家离他家仅五公里的路程,但要转两趟车。我听后也沉默了,感动于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
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小鹏在《背包十年》一书里说:“我知道,在妈妈心中一定有一张世界地图。那地图上没有国家,没有城市,只有我走过的每一步。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着她的担心。”原来,每个母亲都有一张地图,那地图上只有孩子走过的每一步。孩子在哪里,母亲的目光就在哪里。
只是想,默默地关注
一千年前,你是我弹断的最后一根琴弦,随着最后一寸琴音的戛然而止,你我从此陌路天涯,夕阳西下,满眼的落寞点缀着你今生的寂寥。
夕阳的旷野里,我抬起头,看到的是望不穿的忧伤,一丝丝缠绕着,让人喘不过气,我走出了你的世界,可是我却没有让你从我的世界消失,总是这样,像做错事的孩子,默默地关注着你,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关注着你。思念是无声无息抽丝剥茧的疼痛,每抽一次,后退一步,然后在疼痛里辗转,迎接下一次的想念周期。
我想我是坚强的,日子是一把刀,割着记忆的脉搏的同时,嘲笑着无力的心跳,然后我微笑着看着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挣扎,闭上眼,尽是离愁别绪。是你锁住了我的心绪。所以我走了这么久,自以为走过了天涯海角,却一直没有走出去。风尘散落的篇章里,记载的往事流年,早已不复当年的温度,在我的脸上刻画着冰雪苍颜;赤脚走过的印记中,雕琢的痴心岁月,依旧保留当年的硬度,在我的心上镌刻着海枯石烂。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然后你离我而去,我只剩了想念的权利。所有人都一样,总有一段情,一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是路过。来来往往身边出现了很多人,总有一个位置,一直没有变。看看温暖的阳光,偶尔还是会想念。
雨落莺啼的季节,我们错过了太多东西,挥手作别,却没有那么洒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棵树,为了这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青石板砌的小路,跳跃着曾经快乐的身影,伸手挽留,却失去了那份情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为了这座城而空虚了整个人生。繁华落尽的尾声,我续写着不复当年的情节,文字飞扬,却仍然觉得苍白无力,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故事,为了这段故事而错过了莺歌燕舞。
我站在轮回的出口,迎风默默关注着你渐行渐远的身影,裙角飞扬,张扬着我的悲伤,舞动着青春里破败不堪的残曲,凌乱的舞步一直徘徊在你的世界的入口,华丽的舞衣下遮蔽着我的落寞,可是,还是费尽心力的尽量跳出完美的舞姿,告诉你我很好,就这样默默地,默默地关注着你。
别再关注一个不爱你的人
你的一句我想你,只能换来她的沉默。比沉默更让你难过的是,她说那有什么办法呢?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不要再给她发信息,不要再试图用文字唤起她的回忆,打动她的心。如果你的人不能打动他,那么即使你用文字感动她一回,换来片刻温存,温存过后的大片空白只能让你更加难过。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不要再关注她的生活,不要再关心她的一举一动。不要在夜晚凝望那个亮灯的窗口,幻想她也在窗帘背后注视着你。她的生活就是她的生活,你的生活也只属于你。如果不需要分享,那么就独自承担悲欢。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不要勉强自己出现在有她的场合,不需要在热闹的人群里被迫伪装你的不在乎,被迫谈笑风生。即使选择回避,也绝不是软弱,如果可以,选择平静的寂寞,让自己的伤口慢慢愈合。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不要幻想你可以在她心里留下一滴泪。即使有一瞬间她被你的眼泪打动,只要她不爱你,她被你打动的时间绝不会比你流泪的时间长。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别去看那些伤感的小说电影,听那些断肠的歌曲。别幻想自己就是悲剧的男主角。如果你一定要哭,那么就哭一场,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可是只哭一场,不要让眼泪淹没了你曾经灿烂的笑容,你还是原来的你,不要为了她改变自己,那样你会失去很多。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人,不要再给他第二次伤害你的机会。不要相信她说回头找你是因为想看看一段时间没见,你的改变有多少?既然她放弃你的时候那么决然,那么下一次她还会不顾而去,头也不回。如果还记得那一天你哭着慢慢拉上被子不让兄弟看见,就一定不要屈从于自己的软弱,相信那转瞬即逝的温情,欺骗自己的心,又一次给她机会刺痛你的心。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别去怨恨。但是开始的时候难免会怨恨。也别去问她,也别问自己,为什么她会这么绝情,为什么她可以这么快就忘掉。你甚至怀疑她根本就没有喜欢过你,而一切仿佛只是一场骗局。还是相信自己最初的感觉吧,如果那时你觉得她喜欢过你,那她也许就是喜欢过你。只是她现在不爱了,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即使解释,解释真有那么重要吗? 对一个根本没爱过你的她一切的解释,都是再好不过的借口!
对一个根本不爱你的她,相信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有风淡云清的一天,总有一天,你看到她,就像看到一个影子那么简单…
静谧
文/十大岁月
一首安静入耳的音乐能使人安静下来;一次意外的生活冲击能使人冷静下来;一场深切透彻的谈话能使人坦然下来;一本震撼人心的书籍,文中的篇篇文字能抚平你的思绪;一场深得你心的电影同样能影响你的心境……这其中,我更偏爱一次深入谈心、读书,这种方式得来的平静,在自身滞留的时间相比而下更长;看待世界的眼光更宽广;心态更平和、客观;心胸更为宽容……
前天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其中记录范钦与侄子一借书之事。使我莫名感动,有时候面对他人的要证明自己,并在自己面前要显出对方的更为宽容,相比之下,莞尔一笑更为宽容。看完之后,我在心里暗笑曾经的自己,意气用事、力图做一个证明者、不服输任何没有意义的事…想着过去的自己,如果让我出生的早几百年,我站在范钦面前,曾经的自己是多么卑微,感谢恰好在我该长大的年代,看到书中记录了这一篇章,使我看待事情更为宽容,更为平和。
又到了夏天,喜欢音乐的我又一度关注了好声音。面对众多的选手,我更为喜欢张磊的《南山南》,平和、朴实。喜欢这样的男生,温和、真诚、眼神朴实、有内容、心胸宽阔、视野广、言辞简单、为人低调。站在人群中,只记得那一双默默的眼神。喜欢这样的女生,细心、认真、朴实、宽容、不故作弱智、也不故作深沉、平静、有思想。茫茫人海,蓦然回首,只记那一身坦然,没有丝毫华丽。
相对于精致、华丽,我更喜欢简单、平时。与内在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我的工作环境相比别人,更为清闲些。闲暇的时候,同事喜欢坐在一块谈天说地。但我关注到我的伙伴们谈论的大都围绕着娱乐新闻,从这个明星的出轨到那个明星的演唱会,谈的津津乐道、语气甚至比本人还要更为清楚、那种坚信、同情、愤怒一直让我难以理解。
直至一天,我的伙伴们提及一个文人的名字,说是不太喜欢,我相比日常更为有话语权,一脸认真的问“你看过他写的书吗?”我很不解,好多人在没有真正触及过另一个人的作品之前,仅凭媒体或他人的言传,去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这是不客观的。这件事,使我突然明了,为什么好多人热衷于八卦?这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同我关注一个文人、一本书一样。
接触的信息不同、看待世界的观点不同、思维也跟着不同……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谁的关注更好,那只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本质好,就是一个端正的人,无谓沉溺与现实还是虚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忘了别人
文/王群茗
朋友小安说自己最近的幸福指数已经降到了冰点。原来是她前段时间赶赴了一场大学室友的聚会。
多年不见,当年的老同学们聚在一起相谈甚欢。小安得知,当初睡在上铺的那位室友,已经凭着良好的业务能力,获得了很高的年薪。而对面床铺的两位室友,一位已经早早入手了两套房,如今盈利颇丰;另一位则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满世界地飞,领略了无数的风景,见识了大千世界。大家都过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
小安自己则还住在几年前按揭买的一套二手房内。她觉得自己已经和几位室友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言谈之间,充满了各种羡慕。
其实,小安也刚刚在公司里得到了一次升职,她的薪水在同龄人中也还算是不错的。然而,这次的室友相聚,打乱了她原有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引发了她的各种负面情绪,乱了心神。这些负面情绪,其实都是“比较”的产物,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人在仰望别人的幸福里,忘了看清自己正在走的路,迷失了自我。
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两个概念:“影响圈”与“关注圈”。“关注圈”是生活中所有你关注的事物,“影响圈”则是你可以有所为、有所控的事物。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或者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地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当我们把过多珍贵的精力放在“关注圈”,实际上这种错误的焦点,就压缩了自己的“影响圈”。这种过度关注外界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心理内耗,会不断地削弱我们的认知与思考能力。越沉溺于此,能力越弱,结果活得局促无力,让生命陷入不可承受之重。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转变你的关注点,静下来,沉下来,守住自己的生活节奏,耐心地打磨自己。把从对外部世界的过度关注收回来,把关注点聚焦到自己“影响圈”以内的事务上来,让自己逐渐精进,术业有专攻。
在你独一无二的人生里,参照物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每一个分神的时刻,可以问一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并愿意为之倾情付出,那么一切都会回归简单。
没有必要去盯着别人,每一种人生都有各自匹配的进程。别人的人生,光影闪烁的背面,也许是你不曾见过的黯淡与伤痕。别人的人生,你纵有万千艳羡,我们终将面对的是自己真实的当下。
梭罗说:“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你的一生,没有别的生命。”
只有当我们不再仰望别人,脚踏实地地打磨自己时,才会发现,幸福藏在自己的心间。只有当我们去深度体验每一个当下,才有资格说,我们真正拥有过无悔的生命。
忘了别人,我们要迈着欢快的步子,在自己的时区里,吟啸且徐行,把每一天,都过成自己的良辰。
你是宇宙,我是尘埃
文/魔法师变成猫
那一年,偶尔从杂志上看到你,大眼睛,黄外套,牛仔裤。从你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丝坚定与自信。后来才知道,原来你毕业于名校,原来你写过书,原来你主修土木,原来你还上过电视节目。
有人说你是男神,还有人说你“不是人”。
朋友问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如此关注你。帅么?还好。聪明么?不笨。你是帅哥当中最聪明的,还是聪明人中最帅气的,这也犹未可知。
买了你的书,翻看一遍,发现原来是你过去四年的总结。关注你的微博,点击评论,明白喜欢你的还不止我一个。后来,我把所有有关你的论坛,有关你的新闻都看了一遍。甚至把你的照片存在了手机里,逢人便说你是我的偶像。真的,夸你就像夸我自己一样不吝溢美之词。
再后来,你从山脚爬到了半山腰,而此时的我,还停留在那座山峰的河对岸。你光彩夺目,成了舞台上的焦点,是学校里的红人。你接到各种电视节目的邀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卖力宣传着自己的书。不过,你依旧不满足于现状,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
而我呢?认识你之后,整个人生都被点亮了。我调整好生活节奏,过上了早六晚十二的生活。我开始努力啃书,狂学英文。你游走在各个讲座中,而我奔波于各个补课班。半年后,我也考上了名校。我以为,我终于可以坐在你坐过的教室里读书,走过你走过的路。
但是,当我努力走到山脚下时,你却已爬到山顶。你收到了国外的offer,听说你成了博士。这时我才明白,从最开始我就失去了和你并驾齐驱的机会,所以继续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在一个层次上。你就像浩瀚无垠的宇宙,而我只是微不足道的尘埃。你身边有无数的恒星与彗星,却没有人会注意我这个不起眼的尘埃。
前面有无限种可能性许我去追赶,但这追赶却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时间。就算我花掉几亿光年,变成了星云,也永远无法像太阳那样温暖你。尘埃就是尘埃,于你而言,注定虚无缥缈。
回忆 很近
转眼我们都步入中年了,我们时常会不自觉的回头看看我们的过往,发现那个青涩的岁月里所留下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近那么凄美。不管是美好的还是悲伤的,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在回忆的那一刻充满伤感。
昨天一个老同学打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她说她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碰到自己的初恋,然后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唱歌,直到深夜,然而内心的那份爱并没有因为如今彼此有了各自的家庭而消褪。其实生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所选择的并不一定是我们必须所需要的,可是你们彼此都应该幸福。
步入中年的我们已经更多的是为责任而生活,爱自己的老婆,爱孩子,爱家庭,因为爱是一切的解答。
有人说当你过的不好时就会怀旧。也许这是真的,我也有怀旧的时候,但是那是在寂寞的时候,因为有时间你会发现,在一个大都市生活着,面对人来人往,你却找不到真正能坐下来听你倾诉,然后让你释怀的人,所以整个城市都显得孤独而寂寞,我想众生如此!
我很感谢那些陪我一路走来的朋友,还有我最亲爱的人,我想我们都会幸福的不是吗!
关注我们自己,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关注一切让你幸福人和事!
永远的白杨
文/佚名
在我们屯儿西边有一片白杨林,枝干并不粗壮却直插云天,青白的树干上仿佛长着无数双眼睛,关注着路边的一切。
看着人们早期犁地耕田除草;看着羊群充满希望地走进草野,又悠闲自得的踱回村庄;看着一群孩子赶着鸭鹅在它旁边嬉戏、乘凉;看着各家各户的炊烟升起。听着牛马拉的车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枝叶吐翠时节自是生机盎然,但我更爱叶落枝枯的白杨。
一片片金黄的叶子刚刚坠落,平平的铺满地面,金黄的略微润湿的叶子总是让人生出莫名的兴奋。过了几天,叶子由湿变干,平平的叶子卷曲起来,褐色的叶子被风吹的一堆堆一片片聚集在一起。踩上去发出哗啦啦的脆响,这个时候整片杨树林里便弥漫着一种香气。这是怎样的一种香气呢?在叶落枝枯时节让人感受到的是温馨浪漫,对,它是一支浪漫的萨克斯曲,和着满载着庄稼的车上人们洪亮的吆喝牛马声,让人荡气回肠。
有人说杨树不能大才,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几年前盖房时,家人商量着买红松作檩、打窗框,杨树不成大用,只能破板条,吊棚。是的,也许杨树在某些方面派不上大用场,但它仍充满生之热情,努力的钻向云天,奋力的向上生长。它对自己生命的关注,对他人的关注,它奉献给人们的希望、温馨与浪漫,使它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白杨。
好想再去吸一口叶落枝枯的白杨林特有的气息,它没有松的清香,榛树果实的甜美,但它却是秋天一道独特的风景,永远存留在我心中。
谢谢你的不关注,成全了我的不在乎
文/. .﹎ 冉" ╮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欢的人,无论是否在一起;每个人都有想要等待的人,无论需要多久。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一直等下去,是真的喜欢,还是自己的不甘心。没有人会真心实意对别人好,只有你的身上有所需要的东,或者你的价值可以对他起到帮助。 总在对自己说,会幸福的,只要一直等着,无论多少年。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做不到。以前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我怕忘了所有,忘了那些时光。没有真正关注过自己的言行,总站在别人的身后风景。没有人会懂得那是什么样的感受,那样的环境让我成长,让我知道,无论哪里都是如此…… 无人代替……
无来由的情绪
人是一种很容易颓唐的动物。因为某事、某物,或者某人,忽然间黯淡了眼神里的灵光,整个泄下来,说不出什么,四肢开始发软,身体也乏力了。
人很容易受周边左右,仿佛时刻为周围的什么留下一只或两只耳朵,一有风吹草动,脑袋支楞的天线就像雷达吱吱转动起来。什么?为什么?啊,他在批评我,在指责我。他不高兴了。他来,是想找我的问题。他在胡乱评论……学生的分不高,怎么办?回去又得挨说了。大会批,小会说,真受不了。学生不可能只得这个分,肯定题目有问题……好吧,好吧……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如果只关注事物的表面,只关注一段时间,或者只是在意结果,那么从事情一开始,就在和自己过不去。任何事都有一个起因、经过、结果,就像其中还存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及尾声,如果我们忽略了过程,忽略了最初本质的关注,就像黑夜迷航的船只,直觉?星辰?指南针?还是不够应付千变万化。现代轮船上众多精密仪器,甚至加装精确度更高的仪器,肯定有着无比实在、实际的理由。所以,我们有时说,那些太贵,不实用,我们这种情况用得上么?你们的倡议缺乏针对性……是否有着认识上的,只顾眼前的偏颇?现在用不上,以后就用不上么?人世之海的变幻莫测更甚于现实之大海,没有长足、充分的准备怎么能面对前路出现的各样问题?你认为你的学生智力就在此,只想给他(她)讲这些,难道你不能想到他的未来,或者还是用得上,有一种潜在的持续发展的能力暗含其中?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目前的比如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么?为什么我们非得紧盯着这分数不放?
当然,必须承认,对于老师或者学校管理者来说,分数肯定重要,但是因为紧盯分数,过于关注分数,为了皆大欢喜,减少麻烦,或者头上的乌纱帽,人为降低标准,就开始得不偿失,也会积淀成最终的大恶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说得就是这种情况——将能预料到的结果,用一种道貌岸然的欺骗的方式后移,将责任、所有的结果放在当时还属未成年人的身上。我们也必须承认,坚守与退让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在前进或退步的变化中,涉及的其实是教育的原则、本质,以及教育的伦理。
教育有道德,也更需要良知,就像人本身。可不可以这么理解:立身之本的东西,是最基本的东西,就像小时候母亲的告诫——做人要诚实,不偷不抢,要凭本事吃饭,要尊敬长辈,礼待他人,活得要有志气,也要有骨气——其他都是枝枝蔓蔓,是附着其上的林林总总?“钱乃身外之物”,这句简单的话蕴含的却是深刻的道理,关键在于你怎么认识。
可是,人往往迷惘了自己,也迷糊了他人,用自己的肢体行为、言语影响周围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在理性与感性的纠缠中挣扎,确实需要勇气、智慧与决心。
没有故事的故事
如果来世再相遇,我愿做一只懂得飞翔,不懂悲伤的小鸟。一朵瞬间开放,无声消融的雪花。甚至窗前的一角蓝天,掀乱书页的微风,落进你手心里的小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视线再也离不开你。每天早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希望上班看到你。你是那样的青春飞扬,就像春日和煦的阳光。可我从来就不懂你,就像你从来不懂我一样。当你看着你的财经杂志,分析着公司的下一个重要决策;我却读着我的呼啸山庄,对比着艾略特和里尔克。每天看着你,慢慢迷失了自己。我不再单纯的只想着工作,会想着你的话是否意味深长。你的人生有多么丰富,我的生活就有多么单一。这样的我,拿什么去爱你?何况,有那么多的关注在你身旁,你自然忽视了我的守望。我想离开,也许是我最后的希望。我会回到我的生活,重新追寻我的梦想。也许我不能与你相忘,可是时光总能抹去我的悲伤。离开后,我同样关注着你的动向,愿你过得好是我唯一的盼望。
所有美好终将遗忘,遗忘的还有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