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的散文(精选23篇)


亲情的散文(精选23篇)

葡萄园内念亲情

文/何旭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回到故乡的老庭院,满园的葡萄正旺,让人心旷神怡。

最忆那片葱茏的葡萄园。每年春季,洋洋洒洒的春雨一飘,枯黄的老藤上便一夜间冒出点点鹅黄。再过些时日,新绿的葡萄叶便神奇般舒展开来,迎着暖阳,尽情沐浴。很快,新长出的葡萄藤偷偷爬上事先搭好的架子,挤挤挨挨地往四方打探,给庭院带来一片浓荫。有的藤蔓还试探着爬出墙头,探望外面明丽的世界。

待到夏日,葡萄园是另一番清凉世界。每日清晨,推窗而望,葡萄叶泛着青翠的绿,将烈日分割开来,在架子下面筛出细碎的光影。葡萄花淡雅清香,一切皆清澈而悦目,俨然一幅超凡脱俗的画卷。不久,成百上千粒成串的青色小葡萄挂在枝头,颗颗挂着芳香的润露。在这静好的岁月里,沉醉在葡萄般浓密的光影里,别有一番风味。

儿时,清凉的葡萄园成了我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玩耍嬉戏的好地方,也是家人和邻里纳凉下棋的好去处。晚上,吃完饭,我和小伙伴们总爱手持蒲扇,在葡萄园内听老人们讲故事,许多逸闻野史,至今记忆犹新。

眼下,置身老家葡萄架下,就如同进入了一个缀满珠玑的珍宝世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紫黑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园都是醇甜四溢的果香。

“快吃,最新鲜的甜葡萄。”母亲端上从葡萄园摘下的葡萄,她的叫声将我从记忆中拉回。猛然间瞥见母亲鬓间的白发,心中竟有一丝说不出的伤感。

母亲的笑脸依然那么慈祥,她用岁月证明,爱就像这满眼的葡萄缀满藤,只要心中装着爱,努力让它花满枝果满藤,便能收获一生的甜蜜。

怀念那片青翠的葡萄园,怀念那份浓浓的母爱情深。

我的奶奶

文/罗跃 李艺茗

今年,是奶奶走向另外一个世界的第五年。这五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奶奶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挥之不去。奶奶,你在天堂还好吗?8月24日,艺向记者讲述了她和她奶奶的故事。

我的奶奶,姓杨,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2010年3月10日10时10分,她去世了,享年88岁,属有福之人。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上个世纪中期,奶奶便嫁为人妻,生儿育女。奶奶生育了8个孩子,因生活艰苦6个孩子夭折,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两个,爸爸便成为其中一个。在那个年代,因生活的艰苦,医疗技术并不完善的年代,能够生存下来,是很难得的。我无法想象奶奶,作为一位母亲,是如何去承受自己的孩子一个个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现实。

1968年,文革期间。爷爷在这一年过世,那时爸爸刚满一岁,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整个家的担子全落在了奶奶的肩上。一个女人抚养着两个孩子,很是艰辛。那一年,奶奶得了偏瘫,大小便都在床上。这时,好心的邻居给奶奶找来了乡村医生,开了一些偏方进行医治,一年后,奇迹诞生了,奶奶恢复到了正常人一样。每当谈起奶奶这段不幸而又幸运的往事,村里的人都说这是奇迹,只有我知道,这是奶奶的福气,她是好人,好人有好报。

奶奶的两个孩子,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奶奶把所有帮助过她的人,都记在了心底,她想用一辈子来还。那时,奶奶在生产队食堂煮饭,她总是把锅底的糊渣留下来,悄悄包好,递给那些家里人多、没饭吃的人家。她时常在自家周边地里种些小菜,目的是让那些没饭吃的人,能够有一顿饱饭吃。乡下的老邻居都说,我的奶奶是宁愿自己少吃一口,也要分给需要帮助的人。即使是生活变好了,物质丰富了,她也非常节约,不准我们有一丁点的浪费。奶奶说,那时候日子苦,现在生活好了,知足就好。

每次回老家,爸爸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各种各样好吃的,她总是放到柜子里锁起来,直至把箱子塞满,她都从未动过。等我们这些小的回去了,她就把箱子打开,一件件的翻出来,塞到我们怀里。有时候,吃的东西都放到过期了,她总想把她认为好的东西通通留给我们。以前,每次回老家看望奶奶,她都会煮上一大锅洋芋,然后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我们吃。我们吃得再多,奶奶都会不停唠叨:“吃得太少了,怎么又瘦了。”只有我明白,奶奶不想让我们这些后人们,受到一丁点的苦,因为苦难都被奶奶一个人撑下了。

奶奶好学,识字。在生产队时,有夜校,一有机会奶奶就去听课。后来因为认识不少字,又慢慢学会了做账。奶奶用她的方式,用她的努力,养活了两个孩子,延续这个家的香火。每次离开老家时,奶奶总是在叮嘱孩子们,要把身体养好,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自己要有真本事。

那年冬天,最后一次见到奶奶,因病重,她已经下不了床,饭也咽不下去了,一直呻吟着。我坐在她床边,握着奶奶的手,冰冷干枯。我不敢看她,我不想她看见我哭,我知道,这是在这个世上,最后一次和奶奶见面了。奶奶一边抹眼泪一边跟我说:“保重身体,好好读书”。后来,我才明白了奶奶临终时说给我的话。爸妈离婚的事,她心里全明白,只是不说破。奶奶怕我受苦,怕我难过,她自责的是,她的身体已经不允许继续守护我了。

每次回老家时,奶奶总会早早地站在田坎边等我,听我远远地喊她,然后咯咯地一直笑着;每次离开奶奶时,她总会在田坎边一直目送着我,直至我看不见她,她看不见我。因为知道,每次回家时,我会在老远老远的地方,就大声喊她奶奶,能够让她听到;因为知道,我会在离开时,一步三回头地挥挥手,让她能够一直看见。

我的奶奶,受了一辈子的苦,却从不喊苦的老人,一个住在我心里,最亲最亲的人。

记者手记

人世间,亲情伟大、友情甘甜,爱情缠绵。唯有亲情,血浓于水,让我们社会的每一个人,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直至离开这个世界,亲情都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在外漂泊的人,每当受到委屈时,亲情就是拯救心灵慰藉的港湾,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所有烦恼便会烟消云散。因为,亲情能够分享快乐,亲情能够化解烦忧。

我的奶奶,一位善良、坚强、高大的奶奶形象历历在目。经历过苦难,让她变得坚强,经历过苦难,让她更加仁慈,经历过苦难,让她更懂得珍惜,经历过苦难……

年年岁岁情难却

文/雒福秀

腊八一过,年味便越来越浓了。

小时候,在农村,家境贫寒。过年于我,是最喜庆、最热烈、最期盼、最幸福的日子。腊八一过,就开始进入精神亢奋期,每天搬着指头数日子。到二十三祭灶,表示已经进入“过年期”,精神开始进入高度亢奋。这时候家家户户的女人都忙着清扫庭厨,推磨碾米,洗被做衣,虽然累,却乐滋滋的喜上眉梢。我老家在祭灶这天每人必须吃一枚“糖瓜”。“糖瓜”的成分是红薯熬制而成,浅黄色,形状圆圆的,拇指肚大小,身上有红绿色条纹,极像微型西瓜。吃到“糖瓜”的这一天,就通身体会到年的甜味了。

各家各户的男人们开始忙着赶集置办年货,最重要的年货是各种年画和对联、吉祥贴。尤其是对联,那是必须的,大门上,房门上都要贴。另外各种物件上也要贴吉祥贴,箱子上贴“衣服千件”,猪圈羊圈贴“六畜兴旺”。牛槽上贴“骡马成群”,院墙上贴“抬头见喜”。灶房贴灶王爷的造像,中堂挂财神爷的造像,桌前挂八仙过海造像,窗户上贴满窗花。仿佛一声号令,一夜之间,家家户户都花团锦簇起来。这时说话、接人待物也有很多禁忌,平时有些芥蒂的也借此机会言和。不吉利的话、不利于团结的话绝对不能说,尤其是从年三十到二月二。大人慈眉善目,小孩喜笑颜开,见面互致问候,俨然成了君子国。

后来到了城市,也还是个小孩子,但是进城第一个春节便令我大失所望,整体氛围根本无法和乡下相比。从此对年的期盼就逐渐淡了。

岁月荏苒,我已步入老境,自以为万事看得开,凡事总想做个局外人,包括过年,事实上却不能。和过年有关的报道铺天盖地,农民工讨薪之艰难,返乡车票之紧缺,车站内外人头攒动,大街小巷手拎大包小包的人群,人们议论着年终奖的发放,年夜饭的难定。想不关心都不行,所有这些都在提醒你,年关到了。

乡下的过年也已今非昔比。青壮年大半都进城务工去了,留在家乡的老人和孩子能将生活继续下来已经不易,还能有多少精力去营造新年的气象?他们最关心是亲人什么时候到家。想当年,一家人,甚至一村人,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活在一个地方,不缺亲情,缺的是娱乐和休闲,缺的是寻常日子的高潮和沸点。过年是集体狂欢,烘托的是整体气氛。现在许多人,一家子天南地北,聚少离多,相隔万水千山,多少牵挂,多少思念,魂牵梦绕,缺的是亲情的回归。过年成为团聚的日子,寄托的是亲情。

无论是氛围还是亲情,都是春节提供给我们的,其重要性是任何节日无法比拟的。无论你身在何处,自觉或不自觉,情愿或不情愿,年关将近,你都会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进去,感受辞旧迎新的热烈和喜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岁月的枝头

文/张雨

岁月的枝头挂满了各种酸甜苦辣,蓦然发现,却是混味杂陈。懂得珍惜,懂得挽留,才可以长久地拥有。

岁月的枝头结的第一颗果实是亲情。

从出生开始,血缘关系就紧紧地绑在一起,有爸爸,有妈妈,还有许许多多的亲人。他们将是你以后行走的牵挂,就像手中的线拉着风筝一般,不论飞得多高,总要回家。

家是什么?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亲情的驻地,家是出发的首站。破落衰败的院子,长满了杂草,偶然间发现,墙角里埋藏着一份记忆,曾经的一粒种子,长成了大树,那时候,是和父母一起种下的。

父母说:“家人就像这一棵树,每年给孩子果实,不求回报。”

过了许多年,父母把一生都奉献给孩子,可又得到些什么?只是孩子的一个微笑,便可以融化父母的内心。

岁月的枝头结的第二颗果实是友情。

如果说亲情与生俱来,那么友情就是出生后得到的第一份情。无论是如何相遇,也无论是贫贱富贵,只要知心,便可走到一起。

一个人最晚也会在上学后遇到朋友,虽然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朋友,只知道在一起玩耍,但最是这种无知的友情,在若干年后,最牵动人心。有时候,会叫做发小,或者叫做青梅竹马。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生在世,谁不会遇到些困难,如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那就需要朋友的援助。帮完后,甚至会说:“就这么一件小事,客气什么。”于是,心里涌起一阵暖意。

有句歌词唱得好:“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是啊,无论天涯海角,只要心连着心,便是永远。

岁月的枝头结的第三颗果实是爱情。

爱情之所以放在友情后面,一般是先有友情,再有爱情。

从懵懂开始,就会向往着拥有电视里的爱情,于是,走过了茫茫人海,前去寻找,又经过了失望,终于回归到平淡。

咖啡固然香醇,酒也固然甘醇,但最是水才是永远,放进了盐,便是咸,放进了糖,便是甜。

有人说:“爱情的最后是亲情。”经过时间的沉淀,爱情最后会变成亲情。其实,都是这样,最后都会变得牵挂,也许这是它们之间的一个共同点。

岁月的枝头还会有第四颗果实,第五颗果实,一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颗果实,也许是怀念,也许是感恩,又或许是一个综合体。

无论如何,每一颗果实都是一种恩赐,在拥有的时候懂得珍惜,善于经营。也许会发现,枝头上已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

感受亲情

文/雪松

我的老家位于商城县南部山区,以前交通不便,我很少带女儿回去。转眼女儿都已上初中了,谈起老家却没有一点印象,对爷爷奶奶及老家亲人的感情也十分淡薄。我自己也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每年只回去看望父母一次,平时只是电话问候一下而已。慢慢地,亲情观念在家中淡化了。去年春节前,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带女儿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联络与亲人的感情,体验老家的过年习俗。

女儿不太情愿地跟我回去了。多年不见,看到小孙女已长成“小大人”了,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和大哥、二哥家一说,要大家一起过个团圆年。

老家的习俗,是中午吃年饭。年饭安排在大哥家,十多年大家没机会团聚在一起过年了,大嫂特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饭。放炮、烧纸、祭祖,传统程式过后,一家十口多人围坐一桌开始吃年饭,边吃边聊,其乐融融。看着满堂儿孙相聚在一起,从不沾酒的父亲也高兴地喝了两盅。

晚上,一家人围着炭火,看着电视,包着饺子,叙说着家常。女儿也和她两个姐姐打得火热。

大年初一,我和二哥带着孩子们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家,都是热情地泡上一杯茶水,端上瓜子糖果等来招待,长辈们甚至没改传统习俗,一定要留我们吃上一碗饺子或腊肉糍粑挂面才肯让我们走。拜年,让我再次感受到乡村那淳朴、厚道的人情,而这样的人情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几乎已荡然无存。

初一晚上,我陪着母亲坐在火盆边,听她给我讲述村子里这两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舅舅和几个老俵家的事。她说,我的几个老俵这几年在外打工都发财了,把家里的老房子都拆了盖成了小洋楼,舅舅和舅母多次想让她去住一段时间,但母亲知道,自己八十多岁,身体不好,又不能坐车,走小路翻山越岭去二十多里外的舅舅家已是不可能的事了。说这些的时候,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高兴中带着一丝遗憾。看着母亲,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作为儿子,不但不能在她年老体弱的时候厮守在她身边照料她,甚至连她极为简单的愿望都不能帮她了确……

几天的假期转眼就到了,临走,母亲执意要我带点花生和鸡蛋,她说花生是自己种的,鸡蛋是自家鸡子下的,比城里买的好。大嫂也送来一块腊肉和一兜水果要我们带上,我知道侄儿还在上大学,她的家境并不好,说什么也不肯收下,推让中嫂子的眼眶竟噙满了泪水。后来电话中她说,女儿回老家短短几天就和家里人混熟了,真有些舍不得让她走,几年才回来一次,自己却没能力给她买件衣服什么的,感到很伤心。

像往常一样,走的时候,父母一直将我们送出村子,问我们什么时候再回来,直到我们上车,看着车走远了,他们才转身慢慢回去……

亲情年味浓

文/林国强

又到一年一度的春节了。

我特别想爸爸妈妈。脑海里常会浮现与他们一起吃团圆饭的情景,感受那份难忘的浓浓的亲情。在这渐进的年味中,我突然明白,自己内心对亲情的渴求,竟是如此强烈。

二十年前,每到除夕夜,我们兄妹仨携全家都会到爸妈家去吃团圆饭。母亲总会忙里忙外,我帮衬着做些下手活,开席后我会第一个给母亲敬酒,晚饭后与母亲聊一聊,再陪老爸玩会麻将回家。望着笑如花的爸爸妈妈,全家真的很开心,尽情享受这种浓浓的亲情。与其他人相比,那时的我是幸福的。感谢亲情为我带来微温和所有的感动。

每逢佳节临近,爸妈对亲情的渴望和期盼,那一 份 牵 挂 真 是 难 于 言表。爸妈离退休在家待久了,每遇休息日和佳节,我们兄妹仨总会轮流看望,俩老马上就精神焕发。因为,对常年生活在家的爸妈来说,儿女的探望和问候,是最看重的。

生活中,亲情就如一盏明灯,在悄无声息中照进我们内心的每个角落,或明或暗间,安抚着疲惫的心灵和神经,警醒我们即使在冷漠的社会中仍存在的温暖。当我们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承受人世间的种种磨难与挫折,心力憔悴,唯有无私的亲情能带给我们内心真正的温暖。亲情,无求回报,从来不会,它是需要一辈子来读懂……

随着爸妈年岁递增和身体原因,显然不能在家操办团圆饭了,后来还是我想出一个折衷的办法:免得给爸妈添麻烦,我们兄妹仨大家轮流做东去饭店,然后返回爸妈家叙亲情,一直延续至俩老离世。如今,春节年年过,只是除夕夜的团圆饭,少了我们最想念的敬爱的爸爸妈妈。

虽说爸爸妈妈去世已好多年,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默默无闻的爸爸妈妈的身影就在我面前变得高大清晰,那份淋漓尽致的亲情倾泻在我的面前,我对亲情的理解更加深刻,作为长兄的我始终牢记俩老生前的教诲,“兄妹永远要团结,亲情比啥都珍贵!”我们兄妹仨延续父母的好传统,身教言传,因为,小辈们看着呢。如今,我可以告慰在天堂的爸爸妈妈:我们兄妹很团结,一切都很好,请俩老放心。

人的一生,亲情占的比重应该比爱情和友情都多且重,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兄弟姐妹之间无可分割的血缘情,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但是却不会因为我们的疏忽而减少,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悄悄地撞上心头,让我们的心在喧嚣红尘的冷眼讽喻中不再那么冰凉。在我心里,亲情,它虽不如爱情热烈,也不如友情那么醇厚,但它会为你担心、向你关心、替你懆心、想你欢心、逗你开心、请你放心。懂得亲情才是难得。亲情是一种享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亲情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亲情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春节,让我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幸福感。品年味,悟亲情,让我的心灵得以成长,对生命的认识也藉此有更精辟的见解。那心头流淌的文字与思绪,在深情追忆爸爸妈妈的同时,也是那亲情小小的芬芳吧?

九月,秋思

文/陌上花开

午后,在一场浅梦里自然醒来,三、四点钟的光景。

不急着起身,任由隔帘的光线轻轻浅浅的射进来,那位置刚好抵达我的胸口。暖暖的,心底里倏地一下就涌出一些柔软来。

继续微闭了眼睛,重温刚才的梦境,只记得一个遥远的背影,还有一个熟悉的微笑。头有些痛,我在努力的打捞记忆。时间真的是太无情,细数时光,不过是刚刚两年的光景,就已经模糊成背影,也只能借助梦来生成。轻轻地就有湿湿的液体涌出眼角,刚好我听到了窗外风过的声音,哗啦啦的风舞动叶子的声音,随即就有缕缕花香飘进屋来,与风一起。

拉开帘,透过薄薄的纱窗,便撞见满眼的花开,绽放在大片大片的鹅掌型的绿叶间,柔柔淡淡的黄,不张扬,也不妩媚。那是丝瓜的花,一种秋凉后徐徐开放的花蕾,生在墙头上,长在角落里,风来,暗香流动,风过,满地芬芳。

这是父亲的院子,四合院式的老房子,院中两棵石榴树,很强势的遮了半个院落。好在靠近南墙的地方有一小块空地,是母亲生前的自留地,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小小的空间也是别有一番韵致的。丝瓜是不会侵占土地的,它把自己的一袭风景挂在红色的砖墙上。越是秋凉的时候,丝瓜越是生命旺盛的时候。白天,光线强的时候,满墙的绿色摇曳,像极了一潭瀑布,随风起舞;下午光线渐弱,藏在绿叶间的那些花苞便次第开放了,绿叶黄花,是一种极美的视觉盛宴。

也总在这样的时光里,母亲喜欢坐在院子里,看满墙的花开,脸上便会荡漾出幸福的涟漪。母亲因为身体的原因,很少出门,所以院子里的风景,尤其浅秋时分墙头这流动的一帘绿色,便成为母亲眼里最美的风景画。她总是很满足的微笑着,也许那就是她的梦,生在绿叶上,长在花蕊里,安然亦恬淡。

风撩起帘裾,眨眼的瞬间,一朵花悄悄地落了,无声无息。

梦醒了,母亲的背影渐趋渐远,而母亲的笑,那么熟悉,一如昨天,与满院的花香依然氤氲在秋风里。

九月,是母亲离开我的月份,我的秋天因了母爱的徒然坍塌一度极尽萧条,太多的失落,太多的伤感洗劫了我的天空。我完美的人生出现了最大的缺口,而且这种缺失是用任何情感都无法再继续缝补的。我像一只迷路的羔羊,徘徊着,迷茫着,走丢了前进的方向,如若不能亲身经历,就不会懂得那种无以言表的痛的滋味。

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从我们呱呱落地脱离母体的那一刻起,我们便享有,不用刻意去追寻,去维系;母爱更是伟大无私的,母亲赋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行走,耗尽自己一生的爱为我们照明,取暖。有一种生活叫做习惯,我们习惯了母爱的无私给予,习惯了亲情的一路呵护。也总在这种忘形的恣意中,懒散了自己,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收藏,甚至幼稚的认为世上真有永远一说。

人生就是这样的的苛刻,生命更是如此的脆弱。有时来不及懂得就失去了。母亲倾其一生为我种下繁华三千,却不能陪我一起享受采摘的幸福,只留给我无尽的痛与憾。亲情的逝去,是心灵深处无法愈合的伤口,总会在一些日子里自动裂开,痛有多深也许只有自己知道。

人总是要长大的,也总在经历中成长,更会在失去后懂得。我用三十几年的光阴酿制一份亲情,总以为时光会恩赐于我,认为亲情是无限长的,可以任由我汲取挖掘,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回馈与报答。殊不知,爱与被爱是双方的,都要付出,仿佛我还来不及学会付出,学会给予,母爱就悄然陨落了,就像这秋风中的丝瓜花,只留汩汩余香在风里,在梦里。

生活就是这般如此吧,它赋予你什么,终究会让你失去什么,没有什么可以永恒,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用心珍惜,珍惜当下,珍惜现在。人生总不能极尽完美,或多或少都会有缺憾,我们可以缅怀过去,却不可以沉沦于过去,一味地把自己埋在忧伤里,让自己永远活在失去里。因为明天还在,阳光还在,花香还在。虽然母爱已逝,但母亲给我留下了明天的阳光,我没有理由不再去珍惜。那就让自己走出来,擦干泪水,抹去悲伤,去迎接崭新的明天。把爱轻轻地种在心底,用心过好每一天,努力握住每一缕属于自己的阳光,尽情享受每一场花开的美丽。虽然不能再打捞起昨天,让母爱继续,至少我没有愧对每一缕阳光的问候与赐予。

两年了,母亲离开我整整两年了,秋风又起,虽然眼角依然有一些晶莹涌动,但我已学会放下,学会忘记,放下那些阴晦的影子,忘记那些忧伤的过往,只把一些花开的美好填充进记忆,努力地让梦也开出花的香来。一如这个有梦的午后,秋风徐来,阳光正好,我嗅到了花香和母爱的味道……

珍惜亲情

文/李莉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帮母亲买菊花。看起来虽然没有什么不寻常之处,但却令我十分感动。

这个男孩是个乞丐,他四处讨钱,恰巧被多尔先生看见了。他看见小乞丐在向一名贵妇要钱,贵妇十分讨厌他,觉得他脏兮兮的,怕弄脏了她的狗,仿佛那只狗的身份比小乞丐还要尊贵。之后,多尔又在花店碰到他。他亲眼看见小乞丐买了一束菊花,又亲眼看见小乞丐从口袋里拿出了零钱,一块一块的,白花花的二十美元。当多尔先生走出花店,看见雨中的小乞丐时才知道,他原来是给母亲买花,而他的母亲早已逝世。

风和雨杂乱无章,街上人来人往,刚走出花店的多尔先生看见了远方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手捧着那一束菊花,注视着他前面的坟墓,任风和雨敲打在他的身上。

就在这一刻,我哭了。

生活中,有多少无父无母的孤儿,他们是多么渴望父母的爱啊。再看看我们,有父亲,有母亲,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里,可是,又有多少人珍惜这份珍贵的亲情呢?

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了一个例子。说是有个人十分叛逆,十六岁。他交了个女朋友是个小混混,于是,他也进入了混混的行列。原本优秀的成绩直线下降,父母为了他操碎了心。可他呢,不但不知道回头,居然为了混混女友打了他的母亲,使母亲进了医院。就这样,他们家从小康之家变成了贫困家庭。母亲在医院起不来了,躺在床上,父亲被气出了高血压。但他们的儿子却依旧是那样,居然还说,谁让他们管我了,活该他们受罪。

一束菊花,表达了小乞丐对母亲的爱;一束菊花,代表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一束菊花,激励了人们珍惜亲情。

明月清辉沐亲情

文/浦敏艳

中秋前一天下午,工作很忙,硬是挤出时间回了一趟娘家,五点半下班,六点十八分,已见到了展着笑容的双亲!

妈知道我最爱吃毛豆子摊蛋,白斩鸡也给热上了,还有丝瓜榨菜肉丝汤,咸水鸭。自家地里带泥拔起的芋头,去皮洗净,和着冰糖酱油,在土灶上捂得浓香扑鼻,都是家常菜,却充满着浓浓的爱意。

我们边吃饭,边拿出手机跟千里之外在皇城脚下打拼事业的妹妹通电话。先和妈通话,拉拉家常,爸爸边夹着菜,边洋溢着笑容。这些年来,妈妈在一双女儿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无法替代。每次打电话回去,爸爸总会十分识趣地说:“给你——大囡(小囡)的电话!”他不敢霸占着手机,如同霸占着一份绵密悠长的爱一般。他一向是刚性固执且喜怒不形于色,他甚至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妈妈和妹妹拉完了家常,问爸:“要不要和小囡通电话?”爸爸像往常一样推却着:“不要!不要!”可是,手机塞上来了,妹在电话里喊“喂”了。爸爸把手机放在耳边,嘴角边是漾得更开的笑容,深深的,真切的,毫无掩饰的。这是一幅纯粹到极点的笑容,是对思念子女的干涸之心得以慰藉的、从心底散开来饱含着阳光的笑容。

爸爸告诉妹妹,那把她从北京带回来的二胡,他每天都拉,晚上“期末”的时候,就拉上几首曲子。匆匆,手机转到了我的手里,和小妹随意讲了些话,我心底里一直在疑惑刚才爸说的那个词:“期末”?什么是“期末”?

细细念着,突然发现,那不是期末,是“寂寞”!乡下人向来说土话,对于普通话的翻译,不知道如何拿捏。一时想到这“寂寞”二字,我的心肠肝肺霎时弥漫上了不安与愧疚——这只是一种无用的愧疚,仿佛是我的失职,此时却又毫无能力去补救。两个空巢老人,面对雨水笼罩的村庄,或黄昏夕阳下的老宅,一次次在寂寞里思念着一双女儿,无法抵挡种种孤独、无奈,似词人笔下的满城飞絮,一川烟雨,挥之不去,拂了还来。而这些,他却不动声色,淡淡地在笑容里化去,反而热闹地描绘起这一把二胡的好来。

吃完了饭,爸拿出二胡拉了起来。院里,月亮像新磨的银盘,月辉明净,琴声宛转似流水,曲调或欢乐或悠扬。妈妈和我坐在桌的另一角,不语,侧耳,倾听。爸拿出手机,叫我启动了录音功能,他细心拉琴,让我给录了好几首曲子。他告诉我,前阵子买了张二胡的碟片,好好学了学,最近又会拉了几首新曲子。这首《弯弯的月亮》,是碟片上的第一首,爸一直在练。

琴声咿呀传来,爸爸断断续续地回忆,不知为何,团圆的日子,我的鼻子酸了。推门看月,浩瀚广袤的夜空,浮云片片,那月儿可真圆。

月,一月圆一次,而人,一生里美好的记忆又能有几回?“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但人生悲欢常在,月本圆缺常轮,这是常态,莫为大喜,莫为大悲,珍惜此刻时光,撷取此轮明月,也许,若干年后,今晚的这一幕,又是以后记忆中美好的片段!

今夜,漂泊的心被亲情温暖

文/邓文丹

今晚,夜色漆黑,心却在这片黑暗中找到了它特有的归宿。

一阵阵的蛙鸣声惊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根心弦,思绪也回到了儿时。记得也是在这样的春夜里,爸爸吃完饭放下碗筷后并没有像其他家庭的男人那样喝着茶,他的心早已飞到了那片绿油油的菜地里,因为那里有他的期望和寄托。就这样,我们全家人看着他换上高筒靴,拿着手电筒,挑着水桶走向了黑暗的田野里。我在半夜睡梦中,听到开门的声音,之后,我就再也睡不着了。有时候我们起床了,才看到爸爸踏着清晨的雨露,身子疲软地回到家,急冲冲地吃完早饭,忽而又不见了人影。

记得还有段时间,家里弄了个鱼塘,爸爸也喜欢每天晚上一吃完饭就拿着工具,打着手电筒去抓泥鳅、黄鳝,倒进水塘里做种

苗。如果弟弟周末放学回来,那必然也是拿着水桶,带着满心的欢喜,跟着爸爸到田里去的。这时候我和妹妹也坐不住了,有时候就邀着同村玩得好的两个伙伴去摸田螺,几个女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脱掉凉鞋就往水里跳,管他泥塘里有碎玻璃还是蚂蝗呢。一直记得那时候的月光明亮得像一面镜子,而我们的欢声笑语一直在空中回荡……

年纪慢慢变大,就越爱回忆以前的过往。往事一幕幕浮现出来的场景,总能触动自己柔软的心,给予自己一份薰衣草那样颜色的忧伤和感动。

那时候的爸爸体力充沛,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怎么赚钱,怎么赚更多的钱。爸爸对他的三个儿女充满期望,希望通过自己执着的毅力和决心,送他的儿女全部读上大

学,为我们三姐弟创造一片美丽的天地。现在,我和弟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妹妹还在读研,爸爸的梦想基本上实现了,内心的牵挂应该减少了许多。那时候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爸爸会有老的一天,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面容憔悴,牙齿脱光,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更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为了儿女的未来,真的可以拿生命做赌注,拿健康来投资我们的未来。

我很庆幸这次“五一”能回到家乡,陪伴爸爸,给了我一种心安,这种心安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对抗外面的工作压力,也让我的心更加柔软地去爱我该爱的人。

有时候,内心会有焦虑,总在担心着,我们来不及做到爸爸妈妈期望中的样子,然后他们就老了。但我又总在庆幸着:这一刻,他们都在。

最美

文/刘芮彤

美丽的概念是多元的。美丽可以用来形容世界万物,无论有形无形。如果美丽是繁星满空,那最美就一定是闪耀着梦幻光芒的星星。

最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妙风光。湛蓝的大海,宏伟的高山,水波涟漪的湖泊,巍峨的雪峰,成就了最完美的杰作。我所看到最美的风光,莫过于长白山顶的天池。在云雾弥漫突然散去时,太阳光直穿云层,云层如戏剧中的幕布一般缓缓拉开。静谧清澈的湖水躺在雪山的怀抱中,沉睡着。如同在襁褓中安睡的婴孩,宁静安详。而有关水怪的种种传说更为天池笼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诉说着自然的奇妙。

最美,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绵长温暖的亲情,真挚美好的友情,山盟海誓的爱情,才成就了最真善美的感情,温暖的亲情是我感受到的,最美的感情。纵然与父母间有不少的争吵,隔阂,但依旧抵不过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当我告诉母亲,自己一定要考到外地的大学,然后在外地工作。尽管一闪即逝,但我依然看到母亲眼中的不舍。在光和影的笼罩里,那一天的母亲笑得十分淡。纵然是细节,但我感受到温暖的爱。纵然儿女是要去天空中翱翔的,但作为父母,只能目送他们走远。怎会没有不舍?那些不舍,倾诉着亲情的温暖和对孩子的祝福。

最美,是为了梦想勇往直前的人。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永不放弃的决心,都是最美的梦想给予的动力。尽管他们被黑暗笼罩,被困难打倒,为前方的黑暗弥漫而彷徨。然而,只要看到梦想闪耀的星光,他们,就会继续前进。当他们到达终点,梦想之星周围映出的光环,见证了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

无论自然风光,人生情感也好,积极进取也罢。这些最美的事物,都需要你先找到最美的自己,方可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身边最美的一切。

准备启程出发吧!有这样多的最美在旁,何愁找不到最美的自己?

孝心,莫等

文/谭永强

今天看了微信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干部主动去奉献藏区,在三年援藏期间扔下了妻儿甚至连老母亲生病过世都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虽说人各有志,但其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我却无法苟同。人生苦短,一个只为自己名利和前途奔跑的人,一个忽视乃至淡漠了妻儿老小正常的感情和需求的人,我甚至怀疑他对事业的忠诚。

我们整日忙碌奔波,或为生活所迫,或为理想而战。但孝心,却不在于你地位的尊卑。于我们微薄的情感来说,在孝心的天平上,它们并没有轻重的分别。

你是否会记得,在那些苦难岁月父母是如何牵着你的小手艰难度过?想起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我们缝缝补补,想起清晨我们酣睡之时,父母早已在风寒露重的农田里播种、收割。当你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时,是否会偶尔想起下乡下父母窗口点点灯光透出的温暖;想起节日里,父母默默注视着饭桌上的碗筷,正翘首等待你和妻儿推开家门……相隔一城繁华,共邀一轮明月。然而月亮每天都会升起,生命却无法重复。莫等似水流年划痛你我淡漠的内心,才想起这辈子没有好好地感受亲情,才想起要对父母付出孝心。

有哲人说过:走得最急的,错过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往往总是那些最真的情感。常回家看看吧,轻轻地敲开家门,把工作和生活的苦恼拒之门外,让亲情抚慰我们整日奔波飘摇的内心,轻轻松松陪亲人拉个家常……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心请莫等,亲情没有轮回。生命脆弱的那么不堪一击,别等到父母都听不到的时候,你才撕心裂肺地哭着说:我,回来了……

今夜,漂泊的心被亲情温暖

文/邓文丹

今晚,夜色漆黑,心却在这片黑暗中找到了它特有的归宿。

一阵阵的蛙鸣声惊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根心弦,思绪也回到了儿时。记得也是在这样的春夜里,爸爸吃完饭放下碗筷后并没有像其他家庭的男人那样喝着茶,他的心早已飞到了那片绿油油的菜地里,因为那里有他的期望和寄托。就这样,我们全家人看着他换上高筒靴,拿着手电筒,挑着水桶走向了黑暗的田野里。我在半夜睡梦中,听到开门的声音,之后,我就再也睡不着了。有时候我们起床了,才看到爸爸踏着清晨的雨露,身子疲软地回到家,急冲冲地吃完早饭,忽而又不见了人影。

记得还有段时间,家里弄了个鱼塘,爸爸也喜欢每天晚上一吃完饭就拿着工具,打着手电筒去抓泥鳅、黄鳝,倒进水塘里做种

苗。如果弟弟周末放学回来,那必然也是拿着水桶,带着满心的欢喜,跟着爸爸到田里去的。这时候我和妹妹也坐不住了,有时候就邀着同村玩得好的两个伙伴去摸田螺,几个女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脱掉凉鞋就往水里跳,管他泥塘里有碎玻璃还是蚂蝗呢。一直记得那时候的月光明亮得像一面镜子,而我们的欢声笑语一直在空中回荡……

年纪慢慢变大,就越爱回忆以前的过往。往事一幕幕浮现出来的场景,总能触动自己柔软的心,给予自己一份薰衣草那样颜色的忧伤和感动。

那时候的爸爸体力充沛,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怎么赚钱,怎么赚更多的钱。爸爸对他的三个儿女充满期望,希望通过自己执着的毅力和决心,送他的儿女全部读上大

学,为我们三姐弟创造一片美丽的天地。现在,我和弟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妹妹还在读研,爸爸的梦想基本上实现了,内心的牵挂应该减少了许多。那时候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爸爸会有老的一天,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面容憔悴,牙齿脱光,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更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为了儿女的未来,真的可以拿生命做赌注,拿健康来投资我们的未来。

我很庆幸这次“五一”能回到家乡,陪伴爸爸,给了我一种心安,这种心安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对抗外面的工作压力,也让我的心更加柔软地去爱我该爱的人。

有时候,内心会有焦虑,总在担心着,我们来不及做到爸爸妈妈期望中的样子,然后他们就老了。但我又总在庆幸着:这一刻,他们都在。

亲情无价

文/刘君胡林芳

年前,长期的劳累和突袭的风寒一下摧毁我还算牢固的“防御系统”,感冒如山洪般爆发,一发不可收拾。头重脚轻,四肢乏力,气短胸闷,干咳不已。好不容易熬到放假,回到家,倒头就睡。

第二日,人精神了许多,但咳嗽仍未消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到了药店,买了止咳药和消炎药,吞服几日,症状有所缓解,可咳嗽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时不时从某个角落冒出来,在喉嗓间挠上几下,让人不得不痛快淋漓地咳上几嗓子。时断时续的咳嗽,让母亲焦灼不安,说是怕我咳成肺炎,催我去打针。生来对医院有排斥心理的我,自然是不以为意,心想再撑几日应该无碍。

晚上,母亲突然想起了一个偏方,用姜蒜煮水洗脚。满满的一锅水,漂浮的姜蒜,一阵阵辛辣的味道刺激着鼻腔。母亲嘱我赶快把脚浸泡水里,一边蹲下身子,左手握着脚踝,右手抓起姜蒜,在我的脚掌反复用力擦拭。隐约间,一股温热的暖流自脚掌流入心间。一番擦拭之后,母亲拿来一条毛巾,覆在我的脚背,将整个脚盆遮盖起来,回旋的热气在逼仄的空间游窜,我的心袅袅地腾起一股热力,弥久不散。望着年过六旬的母亲微漾的笑意,听着她絮絮的念叨,我仿佛重温儿时生病躺在母亲怀里的那份温馨——平淡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翌日早上,母亲变戏法似的端出一盘冒着热气的橙子。我诧异地望着眼前一瓣瓣盛开的橙子,一旁的母亲却一个劲地催促我赶紧趁热吃。我拿起一瓣,尝了一口,甜中带咸。正疑惑着,母亲笑着说:“用盐蒸甜橙,治干咳最有效。快吃,快吃!都吃了!”我默默地品尝着这独特的“美味”,不敢辜负了眼前这一盘盛开的橙子,因为其中饱含着一个母亲多少殷切滚烫的期望啊!

随后的几日,川贝蒸梨、川贝煎罗汉果……只要是能想到的“灵丹妙药”,母亲总是不厌其烦,乐此不疲。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咳声声母焦心。在母亲眼里,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是一生永远的牵挂!即使再平凡的母亲,也会给孩子最厚重、最伟大的母爱!

感谢感冒,它折磨着我的身体,却也在我的内心深处镌刻了四个不朽的大字——亲情无价!

亲情就在身边

文/陈璐

每当一个人走在大街上,风“呼呼”地吹来了,多么凄凉啊!一片一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哦!原来是秋天已来临,多么孤寂的季节,就如同我没有一丝丝温度的心。已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走在大街上,只是感觉爸爸妈妈那温柔和蔼的脸庞已变得越来越陌生。

如果你想问我,家在哪里?我会告诉你,家已不是原来的那个家了。自从爸爸妈妈出去打工后,简单的只是几次通话。那丰富多彩的红色已不在,取而代之的只是白色,单调的白色。每次与妈妈通了话,我都会大哭一场。我真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们。”可是说这简单的四个字却这么难,它流着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果我说了之后,母亲会怎样呢?她会不会感觉到我的孤独。为什么?别人都有父母的疼爱,可我虽有父母,但是从7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我多么想有父母的疼爱,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呀!

在大街上,有三个人走在一起,旁边的两个是爸爸和妈妈,中间是个女孩,多么温馨的一家啊!我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一个家庭该多好!那该是多么的幸福啊!”想着想着,小女孩忽然跌倒了。但是她没有哭,而是勇敢地站了起来,扑到妈妈的怀里。妈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是在夸小女孩:“你真棒!”我稳住步伐,脑海中忽然想起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国庆节放假了,爸爸妈妈都在忙来忙去,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闲着。妈妈走过来对我说:“要是没有什么事可做,那就赶紧去写作业吧。”说完,我就向房间走去,可是妈妈还是有些不放心,就对我说:“还是我监督着你写吧。”写着写着,我有一题写错了,妈妈就仔细地为我解析。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有些不耐烦了,我就乱写一通。妈妈就对我说:“错了那么多,你是不是不想学了?”我就对妈妈大吼:“你不用管我。”妈妈就狠狠地打了我一下。我哭了,虽然妈妈打了我一下,但那也是对我的一点教训。后来我们就去了大姨家。大姨说:“你为什么不吃饭。”我说:“我不想吃。”后来妈妈小心翼翼地给我端来一碗饭,我本来是不想吃的,但是这是妈妈第一次为我盛饭,我就端起来吃了。那时我妈已患病一年多了,我不应该对着妈妈那样大吼大叫,真想对妈妈说:“对不起。”可又很难说出口。

第二年的秋天,我又走在那条大街上,心里却多了一分温暖。秋风吹起,看到那漫天飞舞的枫叶,我觉得亲情并没有离去,它已在我心中筑了巢。

其实,亲情每时每刻都在我的身边。

亲情的盛宴

文/王本道

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十五,神州大地处处是亲情的盛宴。天南地北,千门万户,伴随着大街小巷的爆竹声,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坐在一起,面对着美味佳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似阵阵春潮涌动。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和民族风俗各异,过年的形式和内容也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处处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人们叙久别相思,释游子乡愁,其乐融融,其情切切。

忙年的节奏其实早在腊月就拉开了帷幕,无论身在何处,回家过年是国人的向往,带上儿女,带上年货,心怀期盼……家里人也围绕着一个“年”字奔走忙碌着。鸡鸭鱼肉、荤素搭配,一家人各自的口味喜好,父母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一定要让家庭中每一个成员上桌后都露出开心满意的笑容。回想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时的“吃”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着实占有很大的比重,主副食品,包括蔬菜,全部凭票供应,置办一个年,真是要煞费苦心。

记得下乡插队那几年,刚进腊月门,我心里就盘算着回家时要带的年货,一年间省吃俭用积攒下的一点钱,基本用于购买当地的土特产。下乡的地方属辽南沿海山区,鱼、虾是要买一些的,还有花生、地瓜、粉皮都会兼顾。进入腊月后,多数村民开始杀年猪,当地的风俗是杀猪当天要请客,作为知青,我和同学们常常在被请之列。因为我在公社报道组工作,村民请客时常缺席,于是有些乡亲便割下斤把两的猪肉悄悄送给我,让我找机会开开荤。看着那一条粉嫩纤细的猪肉,我立刻想起远在异地走“五七道路”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于是将那猪肉小心翼翼地装在塑料袋里,与先前买好的年货一起,埋在宿舍附近厚厚的雪层中保鲜,等到放假时带回家去。那时,远在黑龙江工作的姐姐每年也回家过年,会带些蘑菇、木耳,还有干果。父母在乡下也积攒下来一些美食,妈妈使出浑身解数,总能做出一桌味道独特的年夜饭来。彼时,厨房传来砧板噔噔噔剁肉、切菜的声响,窗外阵阵爆竹,夹杂着人们的阵阵谈笑声,耳畔似乎演奏着一曲年的欢快乐章,浓浓的亲情盛宴早已在心中开启。

父母离世以后,连续几年我都很怕过年,因为二老在时,节日里的一切都由他们操持,如今,我失去了主心骨。特别是除夕夜里,听着窗外远远近近传来毕毕剥剥的爆竹声,我的心里总是萦回着《牡丹亭》里的两句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我最小的妹妹小我8岁,当年上山下乡、返城工作都紧随着父母,结婚成家后也与父母比邻而居,对于母亲操持家务的能力,她继承得最好。知道父母离世后我郁郁寡欢,她便带着妹夫连续几年到我家过春节,为家里增添了浓浓的亲情和喜庆的氛围。今年除夕前,妹妹、妹夫很早就发出邀请,让我和妻到他们居住的城市营口过年,我们欣然应允。除夕这天,妹妹、妹夫在屋里屋外贴上大红福字,茶几上摆满花生、瓜子、糖果,又打开录放机,播放父亲当年最喜欢听的梅兰芳、马连良、裘盛荣演唱的京剧选段,接着便在厨房忙活起来。按照母亲生前的规矩,年夜饭要赶早(因半夜还要吃饺子),下午5点刚过,丰盛的佳肴就已端上桌。家常菜,老滋味,伴随着窗外阵阵鞭炮声,看着满桌熟悉的菜肴,闻着那久违的香气,仿佛又回到了父母的身边,重新找到了当年回家的感觉。一个人味蕾的偏好往往是自幼养成的,自家的味道尽管一年年不断重复着,却总有着久别重逢的亲切。

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随着传统习俗的式微,人们对过年的期待感也不再“爆棚”,但是正月里,无论是十里长街还是村路乡道,笑意写在每个人脸上,温暖和谐的春光四处流溢。路人相见,即便并不熟悉,也都点头致意,平日里疏于见面的亲朋好友,发个短信或微信相互祝福,传递关爱之情,所有这些,都源于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转向多元,但是传统社会的人情伦理并未消失,正以崭新的形式呈现。

立春过后,祖国的江河湖海、大漠山川处处春潮涌动。春节长假已经结束,节日期间的浓郁亲情余韵袅袅,人们正打点行囊,在亲人的叮咛声中再次踏上征途,投入新一年里的胜日佳景。

被稀释的亲情

文/蒋子龙

古人讲孝子侍亲不可有“八态”:沉静态、庄肃态、枯淡态、豪雄态、劳倦态、疾病态、愁苦态、怨怒态。现在只要还有点孝心,即便有这“八态”,也还算是好的。

今天的世界仍然流动太多,不团圆太多,往往“求名为骨肉,骨肉万余里”。亲情本来是最没有条件的,现在的人却在亲情上有着太多的算计:是不是影响赚钱、影响升迁、影响学业,甚至是不是影响约会、出游……

没有亲情,人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是亲情温暖着人的心智,缺少了这份温暖,人必然会感到冷寂和孤独。过去有句俗话叫:“娶了媳妇忘了娘。”如今不只是忘了娘,娶了媳妇的也可以忘了媳妇。一些现代人的情感被稀释,甚至还感染“情感溃疡”,流脓渗水,破破烂烂,自己的不珍惜,也不拿别人的当回事。

过年过节本来可以治疗这种“稀释”和“溃疡”,现在似乎恰恰相反,加剧情感的“稀释”和“溃疡”,年节过后人们变得更疲倦,更隔膜。那么,人类发明年节的本质意义岂不是变了?

连续多年,每到中秋之夜,我和妻子都到公园里或坐或走地待上一两个小时。这两年人开始多起来,也大多是一些上了年岁的人,我真想打听一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在这月圆之夜不跟家人团圆,要到公园里来?

妻子说何必去问别人,问问你自己还没有答案吗?不错,我们在家里无非是守着电话机子,等着它响起来,听到儿女们的问候,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会响。如果它不主动响,你想用它找到儿女们却并不容易,即便你找到了他们,也往往不能多说上几句。所以,还不如揣上手机到公园里来寻找中秋节古典的味道,人与月迢遥相望,获得一种难得的明澈和宁静。而公园外面的月亮太闹了。热闹是足够了,可缺少一点什么,缺了什么呢?

一种静,一种情,一种思,就是古人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人间无非两种境界:团圆有团圆的祥和,不团圆有不团圆的思念。怎么可能一味地闹呢?

亲情年味

文/钟雄

照传统的习俗,在本地一些山村刚刚嫁到外地的姑娘,头两年回娘家过年,大袋小箱的随带礼品往往有所遮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但领行一乘漂亮乖巧的轿子上,除了晃晃悠悠兴高采烈的姑娘,轿子特意彰显“冰糖包包、面把把,轿子后头吊块嘎”。冰糖代表甜蜜;面条寓意长寿;嘎嘎就是肉,那就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童谣反映了老百姓过年的味道——红火、甜蜜,快乐。过年时分,红萝卜红得鲜亮,洗净后,咬一口又脆又甜;红萝卜与排骨炖,不多一会萝卜炖得火巴软,吃起化渣,缺牙少齿的老奶奶、小娃娃嘿喜欢;红萝卜切片,与蒜苗、大葱、姜丝等一起炒回锅肉或做其他菜,色彩艳丽,香味诱人。

居民院子里,大红灯笼高高挂,兴奋让人红光满面。彩旗飘,气球挂,玩龙灯、打连枪、狮子滚绣球,让人倍感浓郁年味。我家照例要贴对联和年画。这年,我父亲把“福”字旋转一百八十度仔细贴好,并端详一阵后轻轻掩上大门,又搬来一张椅子,开亮屋内大灯,进门静静地喝茶、翻阅书报。过了好一阵,楼道上有三四个娃儿活蹦跳跃兴高采烈追赶玩耍路过,其中一个娃儿猛抬头仰看门上方,像发现了什么秘密,高声高气叫嚷起来:“福‘倒’了!”其他小伙伴也纷纷跟着喊起来:“福倒了!”

门内的父亲,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来,小娃儿大声嚷嚷“福倒了”,听起来就像是“福到了”!好口彩,父亲急忙起身提起糖果、花生、橘子,开门去请小朋友们吃香香并装入他们的衣服荷包。

年三十晚上,鸡鸭鹅还有时鲜品种采买时尽量“杀猪过年一样有点”,而有两盘菜是必不可少的:一碗芝麻丸子、一盆鱼。这两样菜,满目都是喜庆吉祥。我们江津人把“丸”读成“圆”,丸子“圆子”也,圆一大家子,缘来是福。而芝麻丸子每一个既是小圆子,装在一起又是一碗,左右逢源,处处圆圆满满。芝麻丸子里的芝麻,更蕴含芝麻开花节节高,好光景你想都想不完!另一盘菜就是鱼。不说鲤鱼跳龙门的典故、鱼贯而入的子孙兴旺,单一句年年有余,吃穿不愁,还不你有、我有、全都有?

过年时分,美味佳肴香喷喷,伴着欢声笑语,在众人的舌尖上跳动、萦绕,大家尽情享受火红、愉悦、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家人围桌而坐,举起红酒,祝家人和亲朋:“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在年味的气氛中,干杯、再干杯。

归期亦有期

文/梅凤云

那些天曾接到一个电话,至今忆起,心头犹有暖流。

那是暑假之前的一节课间,鹏弟的电话。他声音并不太响亮,甚至还有点吞吐:“姐,我也没什么事,就是想跟你说声,忙完这阵,带大爷去查查身体吧,那天见他觉得很瘦啊!”我应着,他就挂了。两人的话仿佛都是轻描淡写,然而挂断电话之后,酸楚又幸福的感觉在胸中激荡,我眼角竟然湿了。

脑海中浮现近来父亲因农事辛苦而消瘦了的面容,原本胖的圆脸拉长了,道道皱纹更显深刻,渐如我记忆中的爷爷模样。鹏弟几天前回来,做医生的弟妹就因父亲消瘦而面露忧色,关切地问这问那,一定是他们回去以后还时常惦记,才打了这个电话。想到父亲晚年又拥有这份失而复得的亲情,让我因喜而泪。

鹏弟,是我叔叔的儿子。他8岁那年,31岁的叔叔因病去世。那之前不久,慈爱的爷爷去世,之后不久,唯一的姑姑去世。父亲作为家中老大,和二叔全力支撑着大家庭。那时正上师范的我,每次回家感受到的,都是父亲面对家族不幸竭尽全力的抗争和难以回天的痛苦。

鹏弟是我们这一代的第一个男孩,家族观念特别强的父亲珍重着他,疼爱着他,过年分压岁钱,给我和妹妹每人两块,弟弟二十。

然而无论他对弟弟怎样珍重疼惜,年轻的婶婶终得改嫁。他们去了百里之外,在一个临近春节的冬日。父亲为此不愉快良久,记得当时他常说一句话:还有你奶奶,就不能过完年再走吗!现在想起,父亲抱怨的深处大概怀着对弟弟的不舍。但那之后,因我们与婶婶去的地方交通不便,来往渐少,感情竟也有些隔膜了。

每次过年时,提起鹏弟,父亲并不多说什么,往往沉默着叹息。有时闲谈时也会听出,他对自己壮年气盛是有愧疚的,但一直无从表达。有时,婶婶会带着弟弟回来看奶奶和大家,长久不见加上彼此内向的性格,相互之间竟感觉到陌生,称呼也变得不自然,相见的感觉真是五味杂陈,有浅浅喜悦,也有淡淡苦涩。

岁月颠簸着前行,我们各自走在路上,也偶尔听说些鹏弟的消息,但联系依然甚少。我们姐妹相继成家,鹏弟小我10岁,也将结婚了,父亲让我们都去参加他的婚礼。那天,父亲、二叔和我们姐妹兄弟都到齐了。身着西装的鹏弟让我忆起叔叔当年的潇洒俊逸,他的新娘美丽大方,婶婶也风采依然,那是个美满的时刻。我心头却控制不住地想起过世近二十年的亲爱的叔叔,看看父亲和二叔,眼中似乎也有泪光闪过。席间,弟弟不太自然地叫着“大爷”、“姐姐”,但我感到一些生硬正在悄悄融化。

一年后,婶婶和弟弟回来,抱着刚刚满月的侄子俨轩。看到白净调皮可爱的俨轩,时光仿佛倒流,我们一下记起了弟弟幼时模样。他小时候,我和妹妹几乎天天抱着他玩。而今,抱着俨轩,脑海中漾起同样柔软的亲情,亦或说更为深沉。这让我们明白,那些亲情这些年其实并无消减半分,它只是被储藏了,而今它正从那个神秘的出口一缕缕流出,流在每个人的心头。父亲张罗着照全家福,他作为大爷爷,抱着俨轩,皱纹也笑成了花。

我和弟弟一起去给叔叔上坟,坟上青草年年生,大概年年都在盼着这一幕:长大了的兄弟姐妹心灵相通,来看望那共同深爱的人。逝者有灵,他一定愿意看到我们相亲相爱。郑重地叩头,愿他安心。

这几年,弟弟回来的次数渐多。每次相见,依然简单的问候中流露着彼此发自内心的亲近。他给父母带感冒的、消炎的家常用药,他也给我和妹妹的孩子买玩具买衣服,虽然他依然不多言。俨轩已能满地跑了,但我们每次见到他,依然愿意捉住他,抱着他,带他去村边认识老家的山岭和河流。

上次鹏弟回来,午饭后,大家在门口凉快。我到里屋,看到他和我父亲正坐在沙发上,安静地聊天,父子一般。那个气场中流动着温馨的亲情,让人心动,我静静地走开。我想,父亲沧桑尽阅、中年失去手足的心酸,以及弟弟幼年丧父、异乡飘零的悲苦,在那样的时刻,大概都可以得到补偿。

人生年寿有限,藏于胸中的亲情终得以跨越心河,飞越关山,让相爱的人能够倾吐心语,比肩而行,这不能不感谢上苍待我们之厚。

亲情最可贵

文/李燕玲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整日都无精打采。到了晚上,更是头晕目眩,渐渐地,我不由自主地进入梦乡。

蒙胧中一束耀眼的光把我射醒,睁开眼,只见妈妈站在电灯下,再一看,妈妈在分药。这时妈妈伸了个懒腰。我原以为妈妈是去睡觉,可她却拿好药,拿着倒好的一杯水,见我醒来,连忙说:“给,你先把药吃了再睡吧!”妈妈的脚步缓缓地走来,恍恍惚惚地。她把水和药递给我之后拖着脚步回房间了,看着妈妈疲劳的身影,我久久不能入眠。

亲情是无价的,任何东西都买不来亲情。失去了亲情,没有了亲情的关怀,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亲情是一生中最宝贵的情意,它可以为你驱寒冷,让你感到温暖;它可以抹去你心中的伤害,使你感到舒心;它可以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你渡过难关……

亲情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没有亲情的生活是乏味的。如果没有人照顾你,这是多么孤单!亲情是无价的,去珍惜亲情吧!

感谢亲情

文/李敏

我要感谢亲情,它使我成长;我要感谢亲情,它让我坚强;我要感谢亲情,因为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亲情是山,我则是山上的小树。是山为我遮风挡雨,是山给我成长的空间,让我在风雨中不倒,是它让我享受着白天的日光,欣赏皎洁的月光。是它给了我最好的成长环境。

亲情又像奔腾的流水,而我是水中的一条小鱼,随着河流奔向大海。一路上,听着泉水叮咚,听着鸟儿鸣叫,看着花儿开放,是它赋予了我生命。

家,永远是我最好的归宿,当我累了回到家,听到父母温馨的问候,就会觉得精神抖擞,忘记所有的烦恼,我想这就是亲情的魔力吧。无论相隔多远,还是心有灵犀。

如果把亲情比做一种花,那么它就是茉莉花,它清雅高贵,是平凡的,散发的也是淡淡的清香,那份浓浓的爱,这就是它的伟大!

亲情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

亲情像滔滔江水,连绵不尽……

乡情亲情

文/高光峰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李叔从城里回家乡养老了,小时候土生土长的地方,在外奔波多年,老了又回了家乡,和程二冬家还是邻居。

前年的一天,李叔和李婶刚吃过早饭,突然接到老家程二冬的电话,说上午到家拜访。

李婶听到程二冬要来,一下子脸耷拉下来,说:“一晃我们从老家搬出来都30多年了,和老程家基本没有来往了,走在大街上,迎个碰面恐怕谁也难认得谁了。当初,在村里住的时候,二冬定下了亲,穷得难以拿出结婚彩礼钱。要不是当时我们接济他,这小子还说不定光棍一条呢。他这次来莫非还要借钱。咱拾掇点旧衣服啥的,打发他走算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后,程二冬和程二嫂搭伴来到了李叔家。一进门,让李婶大吃一惊:二冬手提几条鲫鱼和半袋子泥鳅。程二嫂提着一篮子鸡蛋。从程二冬两口子的衣着打扮看,生活条件今非昔比了。果不其然,两口子买了十几万元的轿车,这次进城是二冬开车来的。

程二冬两口子的到访,让李婶心里发生了变化,很是高兴。程二嫂快言快语:“叔、婶,这乌鸡蛋,是咱自家养的鸡下的,这鱼也是咱自家养的。李叔在村里的时候,就爱吃泥鳅,这不二冬给您带来了,让您尝尝鲜。你们住城里以后,也就是在前几年。农信社进村搞动员,村主任和村支书挨家挨户动员贷款,乡亲们前怕狼后怕虎的没几个敢贷款,我们俩不知道那天哪根筋同时拧上了。一合计,既然干就干大的,一下子就贷了6万元。我和二冬比着干,他和村里签了合同,包了村里的鱼塘。我在村北建起了养鸡场。虽说一天从早累到晚,但我俩干着有劲儿,累但心里高兴,钱挣得不少……”二嫂的一席话,让李婶和李叔听得瞠目结舌,为他们感动。

二冬依旧话少,说:“叔、婶,要不是你们那些年接济我们,就不会有这个家。”“我们早就打算来看你们了,可听说李叔的官越做越大,从厂技术员提升到了公司老总。二冬说来看你,我就说,叔每天忙得哪有时间。我们听说今年您退休了,就过来看看。”二嫂接过了话题。

如今,二冬的俩孩子大学毕业了回家创业,帮助他在家搞养殖,二嫂也有了空闲。现在,村里各种娱乐设施齐全,在二嫂的带动下,成立了秧歌队。李婶听说还有秧歌队,高兴坏了。立即鼓动着李叔搬回家,一向喜欢热闹的李婶恨不得马上回家。李叔当场拍板回家养老。“叔,你回家,咱家的养鱼塘,为你全天免费开放,你愿吃哪条鱼,就逮哪条。”二冬一听两位老人要回家养老,高兴地笑起来。

李叔、李婶送走了二冬两口子,再也坐不住了。家乡变化太大了。李叔说:“咱一定回家看看,人家专程来看望我们,还拿了那么多东西,两口子饭都没吃,我们总该买些东西回敬一下吧!”

金秋十月,李叔老两口回到家乡,对老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惊讶。只见街道宽阔,整洁清爽,村口的“信用村”金字招牌,让李叔为之心动。村庄越来越美丽、生活越来越健康。多年不见的老少爷们述不完的亲情。李叔李婶对二冬两口子的招待更是感动。乡亲们健身喜乐的场面,李婶情不自禁参与其中。李叔耐不住性子,拿起鱼竿进了二冬的鱼塘。

两口子下定决心,说啥也不走了,就在老家住了。对两位老人来说,这又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渴望亲情

文/蒋林杰

我的家乡在农村的大山深处,这里的山一座比一座高。遮挡了我遥望爸爸妈妈的视线,这更让我思念他们。

平常的日子是爷爷奶奶带着我读书,爸爸妈妈在很远的地方打工。记得在一个暑假,妈妈接我到她挣钱的那个地方玩时,我们坐着客车爬过了一座座大山。走了好远好远的路才来到那里,这个城市也是妈妈一直认为是个好挣钱的地方。但我一点都不喜欢它,因为它让妈妈不能陪在我的身边。

爸爸在另一个城市打工,平时都不回来,只有在过春节时才回家,近几年爸爸回来时身边多了一个漂亮的女人,爸爸叫我喊她阿姨,我很是不高兴。记得有一次,这个阿姨和我讲话,我没回答还被爸爸数落了一顿。

要是这阿姨不跟爸爸来,妈妈是不是就能回来呢。但我在电话里问妈妈时,妈妈告诉我不是为这个而是工作太忙。我真搞不懂他们的话,也不明白他们为何这么忙。

我盼望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忙完了,我能和他们在一起,陪我看喜洋洋和过“六一”儿童节,但我知道这太不可能了,因为他们做任何事从来不顾及我的感受。

上一篇:浪漫的散文(精选23篇)

下一篇:从前的散文(精选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