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文章(精选23篇)
智慧的文章(精选23篇)
靠智慧生存
文/徐爱清
在非洲广袤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尖毛草。
在刚刚生长的半年时间里,它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因为干旱,使得它们只敢长出来小指头一般长,半年过后,当雨季来临,草原水源充沛,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半米的惊人速度一个劲地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就会长到两米的高度,成为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草地之王”。
原来,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尖毛草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向下努力延伸,长在根部,它发达的根系最长能长到28米,它用6个月时间生长自己的根茎,为将来的“爆发”默默低调地积蓄养分和能量。
尖毛草的生存会面临烈日的暴晒、极度的干旱、羚羊的啃噬、象群的践踏,还有野火的烧灼。面对困境和自己的弱小,它低首隐忍能屈能伸卧心修行储备潜能,一旦雨水充沛机遇到来便厚积薄发傲视群雄。
无独有偶,在地中海沿岸的沙漠中,同样生长着一种叫蒲公英的植物。它也不接受自然的常规来舒展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雨,它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它与尖毛草一样默默地储蓄生命所需的能量,坚守着生存下去的信念,固执地等待着百年难遇的一场雨,哪怕只是一场毛毛雨,它多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发芽、开花,被誉为沙漠中的“英雄花”。
尖毛草的生命可谓短暂,而沙漠蒲公英的花期甚至更为短暂,而它们用顽强生存下去的智慧信念,最终向世人见证了它的伟大和生存的价值;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这是一种多么富有哲理的人生智慧呀!
它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没有把根儿扎深、把基础筑牢的,长得再高,永远都不过是墙上芦苇,没有学会低头刻苦历练,经不住恶劣环境的考验,花儿再艳,也只是“昙花一现”。
示弱的智慧
在自然界,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山谷中,大雪纷飞,雪花落满了雪松的枝丫,当积雪达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往下慢慢弯曲,直到积雪从枝丫上一点一点地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风雪过后,雪松完好无损,而其他的树由于没有这个本领,枝丫早被积雪压断了、摧毁了。
一堆石子压在草地上,小草压在了下面,小草为了呼吸清新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改变了直长方向,沿着石间的缝隙,弯弯曲曲地探出了头,冲出了乱石的阻隔。
在重压面前,松树和小草选择了弯曲、选择了变通、选择了示弱,而正是这种选择,使它们生机盎然。
海滩上有两种不同性格的蓝甲蟹:一种是较凶猛的,从不知躲避危险,与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于抵抗,遇到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捣它、踩它,它都不跑不动,一味装死。千百年后,人们发现,强悍凶猛的蓝甲蟹成了濒危动物,而性情温和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上许多海滩。
动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强悍的蓝甲蟹一是因为好斗,在相互残杀中死绝了一半;其次,因为其强悍而不知躲避,被天敌吃掉了一半。而会装死的蓝甲蟹,因为善于保护自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勇敢,但时时处处不示弱的蓝甲蟹却渐渐被自然界淘汰出局。
对于人类来说,面对压力不低头的是有个性的人,而适当地选择示弱、认输、放弃的人则是聪明的人。
瑞典的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的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却无法认同他的明智决定,毅然向上攀登。虽然他们大多数到达了顶峰,但最终错过了安全时间,葬身于暴风雪中,让人扼腕叹息。而克洛普经过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在第二次征服中轻松地登上了峰顶。
如果克洛普也一味地追求执着,不顾一切地去实现目标,那么将遭遇与其他同行者一样的结局。但是他学会了示弱,学会了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以小忍换大谋,最终他攀上了成功之巅。人啊,只有当机立断地放弃那些次要的枝节和不切实际的东西,他的征途才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才会豁然开朗地领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真谛。
示弱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智慧的显现。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示弱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人生是一种艰难的运行,绝不会风平浪静,既要拿得起,也得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所以,做人处事如果适时示弱,有时也能成为赢家。
其实,人生最大的幸运不是我们能一帆风顺,而是我们掌握了不停变通的生存智慧。
沉思或冥想
早上散淡的时光,用来沉思或冥想。
相较于之前的发呆,可确定是一种进步。发呆的人是迷惘的,无所适从的。而冥想,则达到了理性的角度。会关注眼前事和当下的心境,把心灵与自身环境做一种对照或是融合。如此参与,智慧渐生。
智慧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在任何无阴无晴的日子保留平常心。时常去拔除心灵之绿地里长出的莠草,拂拭灵魂之绿叶上积落的尘埃。智慧会叫人懂得沉默,真诚微笑。
寻找到自己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我们时常做着不讨自己喜欢的事,对自己的软弱无能为力,不知道内心真正的需求。若能独行于心之原野,偶遇一个欣喜的自己,仿若朗朗花树开至眼前,那是一种获得,更是一种修炼。
早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觉得句子太长,辞藻、引典甚多,读来艰涩。多处草草掠过,不求甚解。时隔五年,再读《瓦尔登湖》,每一个字,竟都视若珍宝,想把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段落都嵌入灵魂中,“简朴生活,恰如其分的需求”,感觉在阅读的时候与一位智者靠近,从而内心慢慢成长强大。
每个人对于自己心灵的关照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身体的享乐容易获得,但是,用什么来填充我们的精神?精神并不是游离和虚无飘渺的,不关注精神所获得的快乐稍纵即逝,精神快乐了,哪怕生活简陋、拮据,亦然可以甘之若饴。
对于我们用整个生命去践行的东西,也许总在云端,也许永没有答案,但是,我总是用一句话告慰自己:失去你,黑夜会更长。
就把这微弱的希望握在手中。
自己和自己比是一种智慧
文/小灰灰的旅行
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我是很讨厌和别人比的,也不喜欢别人拿自己去跟其他人对比。
我认为只有自己和自己比才心安理得,才是一种智慧。我大学成绩平平,相貌平平,能力平平,也想拥有一颗平平的心,笑看云卷云舒,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己和自己比,看到了我从大一的无知到现在有了一点点蜕变,看到了自卑,自傲,年轻狂妄的过去。这些你只有自己和自己比才明白,你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人生是无穷无尽的马拉松,要比你就比一辈子谁走得更远,要么你就不要和别人比,有些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和你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有何义?
生活中,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而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别人比较中丢失自己。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那么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么就跟自己比吧。齐恒公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齐恒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何如?”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行为、思想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那么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看来,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要把“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出发;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要总结、反省自己,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
生活中又有很多人去比成功,但什么才算成功。
其实所谓的“成功”是很难定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有的人认为只有做成业内第一或荣登“福布斯”榜首才算成功;有的人认为只要自己当老板、享受这种自己说了算的“权利”就算成功;还有的人觉得只要每个月薪水过万,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节日出去旅旅游就很满足……
李开复先生有一本书叫《做最好的自己》,我很钦佩他的观点: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成功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
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是成功,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
我个人的观点是,不盲目追求所谓成功,而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制定自己切实可行的目标,自己和自己比,每向着目标迈进一步就应该定义为成功。即使有生之年你没有实现最终的远期目标,但是你一直在不断地接近它,这一过程将带给你生活的乐趣。具体来说我有如下三点感受:
第一、做最好的自己,不和别人攀比。
我们每个人的周围肯定会有人比自己强,或者这方面或者那方面,如果总拿别人某方面的长项做为标准,去和他们攀比,那将会永远没有满足感,永远生存在压力和烦躁中,还会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带来负面影响。
自己和自己比,心态会比较好。把自己曾经实现过的指标每年上浮几个百分点,每年争取完成一至两件“大事”,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如果年底达到这个目标了,我就会很高兴。试想如果我按照比尔。盖茨微软的标准制定一个对我来说根本不现实的目标,年年都不能实现,那我岂不是永远处于痛苦和自责的状态中?
第二、做不了最好的,就做最适合你的。
当第一名是很累的,就像长跑时的领跑一样,不仅体力上累,心理的压力也非常大,因为你总担心别人超越你,而被超越的这一现实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所以我从不要求自己做第一名。有时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自己在某个“单项”上得了个第一,反倒觉得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不争第一,只求唯一。既然不容易做到最好,那就不如做最适合你的事情,把它做得最具特色,你的竞争力自然也就突现出来了。
三、努力学习进取,不断更新自己。
自己和自己比的前提是自己首先要不断进取、不断提高,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你不进步就等于原地踏步,甚至后退。与时俱进嘛!否则没有意义。
就拿通讯工具来说吧,以前用的是BB机、大哥大,现在用的是PDA、4G手机,如果我们到现在还不会用电脑上网,那么落伍的结果可想而知。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我这篇文章有“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的嫌疑,其实我的中心意思是:“只吃够得着的葡萄,不论是甜还是酸。”
智慧不会衰老
文/鲁先圣
古希腊时代的雅典广场上,苏格拉底如平时一样在广场的一角开始了自己的演讲。这个时候,一群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们正为很多问题难以解决而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我们每天都在被这些问题困扰着难以自拔,我们的快乐到底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寻找到人生的快乐呢?”
苏格拉底看着这些可爱的年轻人,轻松地说:“你们先不要急于寻找快乐,你们先帮我造一条船吧,然后我带着你们乘船去寻找快乐!”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挖空树心,造出一条巨大的独木船来。
他们来广场告诉苏格拉底,独木船造好了,请老师去看。苏格拉底指挥着独木船下水了,然后与学生一起登上了木船。他带领着这群激昂慷慨的学生,一边合力划桨,一边欣赏着河流两岸的旖旎风光,一边齐声唱起歌来。青年学生们跟随在老师身旁,划船,唱歌,完全陶醉在这忘我的情景当中了。
苏格拉底看着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孩子们早已忘记了他们先前向老师提的问题,他们齐声回答:“老师,我们快乐极了!我们正行驶在去天堂的路上!”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苏格拉底长相十分丑陋,扁平的鼻子,大腹便便,粗矮的身材,还有些秃顶。但是,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他丑陋的相貌与他睿智的哲学同样享有盛名。人们知道雅典有一个长相十分丑陋的苏格拉底,同时更知道苏格拉底无与伦比的智慧。
苏格拉底本人从来也没有介意过自己长相的丑陋,他并不在乎自己出现在什么地方会给他人留下难堪的印象,相反,他总是穿着褴褛的衣服,光着脚到处走。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准时出现在市中心的广场边,发表演讲,撒播智慧,告诉人们幸福的真谛。只要他一出现,整个城市似乎就动起来了,人们像时刻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出现,立刻就从四面八方围拢到他的身边。他立刻就成为城市的核心,不是被围观嘲笑,而是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他的演讲,感受他的智慧。
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长得这样丑陋,怎么丝毫没有羞耻的感觉?苏格拉底这样回答:每个人的容貌都是天生的,生得美和丑都没有必要炫耀和自卑,再漂亮的面孔也会衰老,只有美化自己的心灵,用自信和智慧去塑造你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才会具有永恒的魅力。
面对苏格拉底,人们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给了他无比丑陋的外貌,同时又给了他超凡绝伦的智慧。当他出现在城市街头的时候,人们关注他什么呢?是他的丑陋的容貌,还是他的智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只是对他的智慧津津乐道,也没有人因为他的丑陋而否定他的哲学。
其实,长相并无美丑的标准,有的人以小巧精致为美,有的人以强悍粗犷为美,有的人欣赏杨柳细腰的纤弱,有的人喜欢丰腴富态的高贵,我们大家都是其中美的一种,没有什么真正的丑陋。美是一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苏格拉底喜欢去公共场合,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容貌会引起什么议论,而是考虑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吸引他人,征服他人,引领人们走进自己的心灵,获得心灵的快乐和幸福。事实上,当时的苏格拉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完全征服了人们,人们心目中的苏格拉底形象,不再是那个长相丑陋的人,而是一个具有高深智慧充满魅力的哲人。
苏格拉底把自己变成了一种美的象征,而且这种美是永恒的,甚至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他的美依然在全人类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一个人的长相并不是最紧要的,如果一个人把长相看成人生的关键,就一定会与幸福背道而驰。漂亮的外表,是上帝在这一个方面对你的厚爱,但是,容貌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老的。不会衰老的,只有智慧。
虚心
文/思念天地
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人性是固执的,做到低头也是困难的,如果不懂得在现实面前适时的低头,人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懂得适时的低头,是一种巧妙的智慧,沉稳的成熟。
谷子成熟了,就低下了头,向日癸成熟了,也低下了头,昂头是为了吸收正面的能量,低头是为了避让危险的冲撞,事实如此,正应了一句俗语:“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秕子”。
植物如此,倘若不低头,就不会成熟,风会将之吹折,雨会将之腐朽,鸟儿也会将果实作为食物而果腹充饥,只有空空如也的秕子,才会昂着头招摇在风中。
人生也如此,至刚易折,至柔则无损,上善若水,是最好的选择,便利万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顺利长远。
所谓低头,是适时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成熟,也是辩证兼得,不能一味的追求一成不变的态度。
生活中,如果一味的昂着头生活,那就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傲气,会不被认可,或遭人排挤。
现实里,如果一味的低着头,那就会给人一种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感觉,别人也会趁机欺负打压,久而久之,会让人们看不起,而作为另类处理。
而适时的低头,不只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忍的境界;适时的低头,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深谋远虑。
而成熟的标志,是一种百炼成钢绕指柔的状态,知道什么时候昂头,知道什时候低头,柔刚并进,进退有度,是一种谦逊的姿态。
俗话说:“懂得低头,才能出头。”有时候稍微低一下头,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从容,是一种竞争的避让,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留有一点存在的机会,才会有出头的可能。
有的时候,低头才能看见自己的幸福,才能看见自己的不足,仰望出来的幸福不是幸福,低头看看,身边最普通的生活才充满了真实的幸福;如果总是昂着头,不会看见自己的缺点,适时的低头想想,反省一下自己,发现不足,才能完善自己。
有的人,不屑于低头,直来直去,硬撑强做,一直奉行“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到最后伤害了别人,也断送了自己。
有的人,把低头看做是耻辱和退缩,总觉得刚、猛、直才是英雄所为,才是硬汉子的做法。
做事横冲直撞,锋芒毕露,却不知,即使是最硬的弓,拉的太满也会折断,更不知道,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适时的低头,就是需要我们的人生要有弹性和韧性,低头的避让是为了更坚定的前进,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这些典故充分说明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低头智慧。
人生在世,不都是称心如意,天有不测风云,保不齐会失意,保不齐会求人,保不齐会屈一下身,弯一下腰,低一下头。实际这都无伤大雅,只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是不失颜面和尊严的,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能屈能伸才更坦然。
适时的低头,是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取舍的智慧,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理智的忍让和忍耐,不是无条件的迁就,而是有意识的谦让和迂回,是一种巧妙的人情达练。
适时低头,也是需要勇气的,这种低头是一种平和的执着,是为了胜利,而不惜做出一些牺牲的勇气,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谦卑,是一种走向成功的资格。
适时的低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过一扇门,爬一座山,我们都需要低头,当一根棍子横扫过来,我们会自然的选择低头和放低身段,否则,受伤的一定是那个自以为是的硬汉。
懂得低头,会看清自己脚下的路,懂得低头,路边的野花会是你的鼓励,懂得低头,才能忍辱负重,懂得低头,低头便见水中天,懂得低头,也是人生中的风度和休养。
懂得低头,也就懂得了不低头,在金钱、命运、权贵、邪恶、困难、人格面前,我们是绝对不能屈服,绝对不能低头,否则,自己将沦陷其中,成为终生的奴隶。
成熟的人,是不会让自己撞的头破血流,而懂得低头,成熟的人,是不会在绝望面前孤注一掷,而是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巧妙的低头,这即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
人生路途,荆棘遍布,相信低调做人,信奉一句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也许,我们的人生会走的更顺利、更长远,我们的人生也会拥有宽容、大度的成熟和智慧。
若人在低谷、檐下时,在无力回天时,不妨低低头,也许,低头就有一丝光亮,低头就为自己开了另一扇窗,如果,生活中懂得适时的低头,生命里就会多一份韧性、一份张力和一份成熟。
如果懂得,低头处事,昂首做人,也许会感悟到人生里的诸多智慧的选择。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文/海之韵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奇异的冒险,无论是险峰沟壑,还是一马平川,我们只需要勇往直前。但是,我认为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生命的高度,一半始于个人的努力,一半源自众多的选择。对于如何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冥思苦想却又常常举棋不定,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徘徊。为了在生命的旅程中不留有遗憾,我们一直坚持着,但事实上,懂得放弃也是我们成长的标志。如果说坚持是一种品质,那么放弃则是一种智慧。
人生的道路崎岖坎坷,我们常常会和困难不期而遇,寻求突破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但对于我们来说,最难的事不是如何去坚持,而是怎样学会放弃。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会放弃,不是对执着和拼搏的否定,只是凡事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我们要相信任何事情都不只有唯一的解决方法。当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我们不妨学着放下执念,先将它缓一缓,静下心反思,当没有了急于求成的心境,你的头脑会更加清晰,也许会顿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放弃不一定代表着结束,有时更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更好的开端。正如世界顶级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他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与教学,是一名大学教授。但当他无意中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分而又对其深有兴趣时,他冷静分析,慎重取舍,最后告别了讲堂和实验室,开始专门从事写作,从而成就了一生创作480部科幻着作的成就,成为世界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
一种选择,获得一种命运。坚持该坚持的是执着,放弃该放弃的是明智。苦苦追寻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圆满,有些时候,懂得取舍,选择放弃,才会使我们在不经意间找到通往成功的幸福之路。
淡泊,是一种智慧
文/佟晨绪
前不久,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儿时的伙伴。大家畅所欲言。从儿时的单纯有趣,到毕业前的难舍难依。更多地聊到毕业到工作的经历,有人谈及工作中的一些成绩时,眉飞色舞,一脸的优越感;而也有一些人是满腹牢骚,面对工作与生活和实际中有极大反差时,自怨自艾,满是沮丧和失落感。
我那时是他们忠实的听众,没有表现出大起大落的心情变化来。一方面,自己工作业绩平平,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只是尽自己的心力而努力工作,然后就是踏实地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自己曾有过生活的艰难和工作的磨砺,走过之后,才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淡泊,时刻保持一颗淡泊、豁达、平静的心,这才是大智慧!
淡泊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一种情致,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雅趣,一种乐观,一种洒脱,是人生的一种气韵!淡泊是从容、平和、谦卑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以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好高鹜远,总想能金戈铁马乘风破浪,或是战天斗地壮志凌云,梦想轰轰烈烈地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英雄毕竟是少数,更不能唾手可得。从古到今,那些英雄、贤才,哪一个不是从平凡开始,经过重重磨砺,最终才能赢得辉煌的人生呢?而有一些人功成名就后,就沾沾自喜,甚至饱食终日不思进取了,有的甚至挥霍无度,以至晚景凄凉可悲。
面对成功,我们更需要从容、淡泊,就如商坛一些杰出人士,既能坦然面对事业的一次次成功,也能在失意和落败中,总结教训,东山再起。
淡泊也是一种豁达、宁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背负难以承载的压力,工作、家庭、爱情中不如意十有八九,一些人面对挫折会迷离彷徨,不知所措。“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可曾明白倘若没有“路遥”、“疾风”,怎能知道它们有多少能力,对于挫折,我们应坦然面对,淡然处之。“路遥”,也暗含着平时踏实努力,做好行远路的耐力;“疾风”,也隐喻着路途有险阻,需要日常学会更多应对本领。南非总统曼德拉曾说过,“生命中最伟大的辉煌不是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再度升起”。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历经27年牢狱之灾后,他依然精神矍铄,坚强淡泊。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激烈的,如果人们一味地追求心目的“成功”,恐怕总有失落和不平衡。实际上,成功的喜悦,不是在结果,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才会体验深刻。因此,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你不妨给自己订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远期目标,然后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只要你用心工作和观察,获得人生意外的收获,还是相当多的。这就需要人们应该多一份人生的淡定,少一份浮华。
其实,人生百味,在尝过酸甜苦辣之后,“淡”字却最耐人寻味。生命中再辉煌的成就也会过去,再精彩的演出也会有谢幕的一刻;而再大的困难,也会有克服的一天,如同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出现的时候。
人生的潮起潮落,人生的淡惘困惑,失意痛苦,这么多的风雨,我们总要经历,更需要我们有一份淡泊生命淡定,是一个人的修养,是坦然的人生态度,是人生的积淀,是一种气韵!
简单的智慧
文/曹卫华
两个年轻人到一家顶级的国际香水公司应聘,经过几轮激烈的角逐,两人脱颖而出,同时进入到最后的面试。
主考官问:“一个用了香水的女人和一个没用香水的女人有什么不同?”
“香水可以提升一个女人的品位与魅力。据科学研究认定,用香水的女人的个人魅力指数要比不用香水的女人高出四十五个百分点……”第一个年轻人显得很自信,抢先作了洋洋洒洒的回答。另一个年轻人沉默了片刻,有点腼腆地说:“一个香,一个不香。”
结果,第二个年轻人成功了,第一个年轻人被淘汰。
哲学家梭罗有句名言:“简单点,再简单点!”所以,学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才是一种大智慧。
耐住寂寞的智慧
文/王敬礼
寂寞是无人相伴的旅程,是没有星光的夜空,它使空虚的人孤苦,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
许多人都怕寂寞,无论对于谁,寂寞与否,取决于有无所依的心境。高雅的人,独处静隅,或赏文或聆曲,则是一番清逸的享受。
在命运的航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可能有的人会一帆风顺,但更多的人会坎坎坷坷。一帆风顺者,如碧海泛舟,难有心旌猎猎的动魄之喜;一旦生活之舟搁浅,寂寞的难堪便会长驱直入,衍化成无数的噬齿之情。坎坷多桀者,如攀山行栈,一息尚存,壮心未已,一路方卉虉草,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这是磨砺,是财富,他已咀嚼了人生,踏碎了寂寞。
大凡耐得住寂寞的人,多半可以成就一番事业。那些成名成家者,大多都耐得住寂寞,因为他们在浮躁、功利、奢华、喧嚣面前, 毅然保持着清醒和理智、平和与淡然的心态。 潜心做自己的事, 走出了自己选择的一片天地。
看似寂寞的人,其实他们内心却无比地充实。作家王蒙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年四季何逍遥,落尽桃花未见桃。春夏秋冬皆忘却,敲敲电脑便陶陶。”诗词中展现的是他豁达洒脱、物我两忘,得失一笑的大家风范。而那些投身于“两弹”事业的元勋们为的是国家的命脉,为的是中国的未来,因而甘愿寂寞地彻夜坚守在工作的岗位上。最终成就了振兴国家的大业。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就必须以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抛开所有的荣誉和利益,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人生的梦想。
人生需要寂寞,寂寞是一种考验,寂寞是一种坚守,寂寞是一种历练。懂得寂寞的人会感到寂寞不等于孤独; 耐住寂寞才会感悟人生的真谛。
有种智慧,叫“给人留余地”
文/许朝暮
古话说:“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我们做人做事,免不了跟人有些纷扰和争执。
学会给人留余地,行不至绝处、言不至极端,这是做人的修养,也是处世的智慧。
朋友小秋跟一个同事关系不错,平时经常一起吃饭、逛街。可前几天,小秋突然怒气冲冲地跟我说:“我以后再也不和这种人交朋友了。”
小秋性格单纯,容易跟人交心,她把对方当作了最好的倾诉对象,几乎无话不谈。没想到,同事总是当面给她揭短。有人夸她变漂亮了,同事张口就说“她每天都在研究化妆。”领导说她工作效率高,同事立马接一句“她是想早点下班回去追剧。”小秋听了,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毕竟都是小事,也就没有计较。
直到有一次公司聚餐,大家开玩笑说给小秋介绍对象,同事却说“她都快30岁了还没谈过恋爱,平时脾气也不好,给她找对象可不容易。”这一番话令小秋尴尬不已,只好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说话不留面子、言语没有分寸,让那位同事在职场上少了一个朋友。
有些话,说出口前需要斟酌。含蓄地提醒他人、委婉地纠正他人,才能让彼此都感到舒服。而随便戳人痛处、揭人伤疤,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会反噬到自己。
不要把口无遮拦当作性格耿直,不要把咄咄逼人当作逆耳忠言。只有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给他人尽力地维护颜面,才会得到对方的尊敬,维护良好的关系。
最近,部门主管职位空缺,公司打算从内部提拔一位。两位候选的同事,分别是能力出众的名校毕业生小夏,以及普通院校毕业但人缘很好的小周。
小夏仗着自己学历高、能力强,工作上总是自以为是,抢尽好处。她负责一个项目时,要求其他人帮她把需要的资料找出来、整理成表。在会议上,她却只字不提别人的付出,把功劳都揽在了自己身上。
而小周只是跟各位同事要了资料,自己加班整理,独自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项目申请通过后,他拿到了奖金,却主动跟领导提出,自己只要30%的金额,其余的分给提供资料的同事们。
最后,好处全都独占的小夏,谁也不想跟她共事。而愿意让出好处的小周,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和支持。
利益面前,最识人心。如果一个人自私贪婪、占尽利益,丝毫不顾他人的付出和感受,终会成为众矢之的。
正如有句话所说:“利可共而不可独,独利则败。”不要把风头出完、把好处占尽,给他人留有余地,才有人愿意与你同行。
有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忠告:“往上爬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他们。”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凡事做绝,不给别人留余地,其实也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行走世间,学会善待他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凡事得饶人处且饶人,既是成全他人,又能成就自己;凡事不要做得太过,别人有路可走,你才不会陷入绝境。
哪怕心直口快,也别让对方当众难堪;哪怕优势占尽,也别让对方无处立足。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立存在的。
一个人再强大,能力和运气终究是有限的。给别人留余地,其实也是给自己转圜的空间,懂得先利他,自己的路也才会越走越宽。
放下的智慧
文/张燕峰
东晋名僧支遁,善诗,又擅长草书隶书,但他最喜欢养马养鹤。
有一天,他的朋友来看他的马,不小心,让支遁的爱马跑走了。朋友非常过意不去,他反过来安慰朋友:“我爱马,是爱马的神骏,只要它能保持神骏就好了,在谁的手上喂养都是一样的。”
他也非常爱鹤,甚至把鹤养在房子里。有一次,不知情的朋友来访,打开房门,让他的爱鹤飞走了。朋友十分汗颜,支遁对朋友说:“你不用难过,鹤乃是冲天之物,怎能长久供我们耳目玩赏呢?”
支遁爱马爱鹤,却并不为其所系缚,所蚕结,所迷惑,所执染。面对自己的失去,他没有怨天尤人,愤愤不平,而是坦然自若,心平气和,这种放得下的勇气和智慧真令人叹服。
可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行事却不能如此洒脱,他们常常被物所羁绊,为情所困顿,在心造的囚笼里,苦苦挣扎,日日夜夜。其实,所有的烦恼忧虑,正缘分我们那颗固执一念过于痴迷的心啊。
既然失去了,既然于事无补了,既然缘分已尽了,既然任凭流多少的泪水都无法唤回曾经的一切,就应该生出快刀斩乱麻的勇气,把曾经的挚爱割断,把以往的深情舍弃,从而昂起头快步向前走,奔赴下一段的开始,寻觅下一段美好的缘分。如果时光流逝,仍洗刷不掉弥漫心底的失落,冲不走笼罩心间的哀伤,而受到戕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啊。
记得曾经读过一些关于“断舍离”的文章,说的是只有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不需要的旧物果断地丢弃,才能让自己居住的空间保持清新和宽敞。而我们失去的物品,我们破裂的感情,不也是我们精神的旧物吗?如果我们还让它们占据心灵的空间,让它们如破败的棉絮,将我们心灵的空间塞得满满的,让它们如荒芜的杂草,在我们心田上肆意蔓延,我们哪里还能有愉悦而欢喜的心情来接纳美好的事物呢?我们的心灵的原野上哪里还有土地生长那些美好的感情呢?
如此看来,割舍不是冷酷,放下也不是无情,而是一种敢于与往事干杯的豪气,是一种敢于接受现实的勇气,更是一种开启新篇章的大智慧。
人的智慧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以某一种领域的能力强弱判断人的能力强弱,例如,我们作为学生时,纵然以为学习成绩好的人,大脑就聪明;作为一个公司员工时,做出了令领导满意的业绩,那便就是能干;作为一个作家时,能够写出许许多多令人称赞的好作品,那便是一种才华。这些例子在我看来,这在某一领域很强的人,只能说他在该领域很不错,或者说很卓越。但算不上人就很智慧,一个人的“智慧”是更上一层楼的行为与表现。
人的智慧,在我看来是一个人具有远见、顾全大局、明辨是非的。表现在生活中拥有敏锐与周全,选择与决策,承担与应变,淡定与冷静,正视与勇敢等种种意念。然而智慧决非一个鼠目寸光、心存杂念、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嫉贤妒能、胆小如鼠、苟且偷安的人所能够做的到的。
一个人拥有大气的胸怀,谦逊兼听,沉着平常的人,认知于服膺真理的人,才能做到所谓的“人的智慧”。
文章的缘分
文/赵雅丽
陆游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文章是智慧的结晶,当智慧之神不期而至、大驾光临之时,若能及时而迅捷地将这灵光乍现的佳句美文或妙想哲思记录下来,便可成就一篇美妙佳文,亦或一部传世之作。而一旦疏忽倦懒,或被别的什么原因打扰,让灵感倏然而过,这文章便成为雨巷中结着愁怨、丁香般姑娘的背影了,可望而不可即。
钱锺书在完成《围城》之后,有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百合心》,书名脱胎于法文成语,意思是说人心就像一支百合,总是层层剥落,最后成为虚无。
钱先生在《重印前记》里是这样说的:我写完《围城》,就对它不很满意。出版了我现在更不满意的一本文学批评以后,我抽空又写长篇小说,命名《百合心》,也脱胎于法文成语(le coeurd' artichaut), 中心人物是一个女角。大约已写成了两万字。一九四九年夏天,全家从上海迁居北京,手忙脚乱中,我把一叠看来像乱纸的草稿扔到不知哪里去了……年复一年,创作的冲动随年衰减,创作的能力逐渐消失——也许两者根本上是一回事,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事隔三十余年,我也记不清楚当时腹稿里的人物和情节。剩下来的只是一个顽固的信念:假如《百合心》写得成,它会比《围城》好一点。”
钱老的《百合心》要是写出来不知会是多好的作品,可惜我们无缘看到了。钱老一生治学严谨,读书勤奋,但因为迁居之乱,手稿遗失,《百合心》成为永久遗憾。
其实,世间万物不都是缘分使然吗?精子与卵子在千军万马中碰撞,形成了新的生命;恋人于茫茫人海中邂逅,开启了美好爱情。文章如前世的情人,与作者在浩渺时空中相遇,成为今生红颜,为书室添香。
文章又如孩子,其实并不属于某个父母。正如纪伯伦所言,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这么说来,文章似乎并不属于某个人,而是经由某人之脑与手,化为文字,记载下来,流传开去。作者其实是智慧之神的化身,代智慧女神采摘智慧之花,又藉作者传递给人类,分享智慧之果。
如此看来,钱老虽学富五车,治学勤奋,却终是与《百合心》有缘无分吧。
当然,说是偶然,其实必然。即使出于灵感,也只有学养深厚、技艺高超的人,才能博观约取,偶然天成。
“书到今生读已迟”,如清朝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黄庭坚故事的感慨。似我辈才疏学浅之人,还是赶紧回家看书去吧。
脚踏实地,是成长路上最大的智慧
文/竹小篱
1
大二那年,我开始写小说。几个要好的同学纷纷劝阻我,他们觉得我文笔一般,偶尔写写东西还会用错成语,怎么能写小说呢?
事实证明,我确实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平时脑海中有很多想法,可真正动手写时才发现,我连开篇的第一句话都写不好。好不容易磨出了几万字的作品,向多个杂志投稿都石沉大海。我又转战文学网站,投出数十篇稿子,可不是被拒稿就是没回应。这让我心灰意冷,一度认为自己是在浪费时间,根本不适合写作。
偶然一次机会,我向一位前辈请教自己的疑惑,他这样回答我:没有人天生就会写作,即便是天才,也得学会积累。
这句话点醒了我。我开始每天坚持读书,把看到的好句子摘抄下来,琢磨遣词造句的方法。每看完一部小说,我都会在纸上认真梳理出人物、情节这些要素。半年的时间,我就用掉了200多张A4纸。
有一次,我打算写一本有关美食的小说。为了让小说贴近生活,我天天看菜谱,对各种菜系也都一一研究记录。在动笔写正文前,我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来拟订全书的大纲。写完后投稿,很快就收到编辑的回复,直接签约发表。后来的3年时间,我完成了400多万字的写作,还成功加入市级作家协会。
我很庆幸,当初没有半途而废。原来,所有向上生长的盛景,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向下扎根。
2
我的主业是从事职业资格培训,有一位50岁的大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报名第一天,大哥就告诉我,自己是初中毕业,看书比较慢,但又特别需要这个证,如果拿不到证,他很可能会被换岗甚至淘汰。他最担心的就是理论考试,因为实际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就有用到,对他来说不会很难。
我鼓励他先认真听完每一堂课,课后再多花点时间消化巩固。到了培训期间,我发现,那位大哥的模拟测验一次都没合格过。我怕他坚持不下去,就主动找他聊天,本想安慰他几句,结果发现准备的一肚子话都是多余的。大哥的心态出奇地好,他给我看了一个笔记本,上面整整齐齐贴着那些做错的题目。他还告诉我,自己虽然底子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在慢慢找到方法。
第一次理论考试结束,他的成绩不理想。他特地跟我说,自己年纪大了,很多东西确实是记不住,但没有想过放弃。后来,他前前后后补考了四次,终于通过理论考试。之后,他顺利通过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成功拿到了技能证书。
有时候,成长就如种子发芽一般,你需要积蓄足够多的力量,才能冲破土壤。破土前在黑暗里的煎熬,都是为了阳光下的新生。
3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成功之所以那么难,是因为它在考验一个人到底能付出多少坚持的决心。”
看了几天书,一旦放下,可能半年都读不完一本;买齐了装备,跑了几天步,可能接下去就会不了了之;报了培训班,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缺席,整个培训就会受阻……
有时,你或许会觉得是自己能力不行,做事经常没成果,但可能只是你经受不住考验而已。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白来的成功。你积蓄了多少能量,日后才能爆发多大的力量。哪怕眼下成长的速度慢一点,在日积月累之下,也能得到岁月的馈赠。
脚踏实地是成长路上最大的智慧,因为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言,只能点滴积累、步步靠近。与你共勉。
低姿态有大智慧
文/李东胜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我们看到了那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导游介绍说,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我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据介绍: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由跪射俑想到处世之道。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有一种智慧,叫冷处理
文/月月
1
人生在世,被误解、被非议都在所难免。有人想不通,选择生闷气;有人必争辩,选择论是非;有人气不过,选择斗到底。
殊不知,发脾气是本能,但选择不发脾气才是本事。当心有怒气时,冷静下来再处理,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受伤最深的往往还都是自己。生气,是世上最愚蠢也最没用的事,只会把我们拖入负能量的深渊。
人活一辈子,若凡事能看开一点,烦恼自然也就少一点。没必要为了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也没必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伤害自己。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拥有好心态,你才是人生真正的赢家。
2
生活中,情绪犹如一把双刃剑。控制得当,它可以让人身心愉悦,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行动效率;控制不好,它就会使人难受,让我们变得暴躁冲动。
其实,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伤害我们的只不过是不恰当的管理方式罢了。
只有学会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遇到快乐无须压抑,分享出去可以让快乐加倍;心生愤怒果断控制,否则只会到处传染。一个人,控制得了自己的情绪、安放得了自己的心情,人生才有赢的局面。
学会缓解与接纳,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别让情绪这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
3
冷静是一种优雅的姿态。当一个人在愤怒时,能够做到不急躁、不让矛盾升级,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如果还能做到理智思考,给自己回旋的余地,更是一种强大自信的表现、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
正所谓事急则缓,事缓则圆。冲动行事,事后多半只会为自己的鲁莽而后悔。当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时,不妨试着去改变自己,把矛盾放一放,把愤怒收一收,学会冷处理,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虽然人生在世都有烦恼三千,但只要冷静处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相信吧,阴霾终会散去,阳光总会到来。
“痞子”晃
文/童语
我本想,一个抽着烟,讲有色笑话和整天骂骂咧咧的痞子,应该被人家写“劈”了吧。
这种人,想躲过都很难。外公章士钊,母亲章含之,就连继父都是当时的外交部长乔冠华。既然绕不开,那就抱着“缝缝补补”的心态写写。可能不够周详和准确,请见谅。
老早以前就听说过她,差点被凤凰主持人曾子墨嘴里的“晃姐姐”的形象骗了。以前只知道她的名门身份,读完此书,前者的光环在她的“不羁放纵爱自由”面前,变得一点儿都不起眼。
开始对洪晃感兴趣,却还要从《我的非正常生活》这本书开始。正如她自己对一本好书的评价,让人思考或者好笑都算是好书。她的作品二者兼得。
前天下午,我在厌烦了枯燥“题海”的围堵下,倚在书架偶得。看完前言,我就认定她的痞性是不折不扣的。她写道:“我答应写这本书的那一秒钟,就知道写不出来了”。快到交稿的一个月里,于是耍了个花招,让朋友帮忙写“她”自己。
我想,这家伙脸够厚的啊。这两天,我把整本书过了一遍,217页有40%都是出自他人之手,还有20%的是拿以前乱七八糟的文章来滥竽充数。特别是朋友那关,帮忙拼凑字数也罢,并且还是个命题作文,告诉他们“要写我”。如果我是其好友,落笔:“晃,行径恶劣,绝交”。结尾还要附上一个大大的“滚”字。
但看完一遍,你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偷懒的方式,的确让我们耳目一新。至少从狐朋狗友中抱怨和调侃中,更能把洪晃看得立体,透明。
难以抗拒的智慧
洪晃的智慧,在于对固有生活的挑战和对自我认知的抽丝剥茧。这种智慧,简单粗暴,从说话到形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不过却深深的吸引了我。
《乐》的主编伊伟说,“我不知道洪晃的英文和法文是那一路子的,但她的中文绝对是比较粗俗的那种。”话语中带着暴躁和不安。
伊伟回忆,洪晃的《ilook》里面,有一个文章写关于“哥特”式建筑的,这是他见过最专业的关于哥特建筑的评述。厉害,但是不适合放在时尚杂志里。
杂志社的美术编辑王勇这样形容洪晃的气概,因为经常骂人,大家都忌让三分。进办公室,看周围人的状态就知道洪晃在不在。
看过关于她的资料,我想这种人的聪明天生的,我***再努力,估计只能学会她骂人的本事,内在的聪敏和机智,只能是望尘莫及。
首先从作品中就透出那股得瑟劲。她刚开始接手《ilook》的时候,拟了一个口号:“给有头脑人看的杂志。”第一眼看到,我定相信想到这个口号的,自己定是个没头脑的白痴。她凭直觉感觉到,一是应该让有思想的男人女人来教导那些没思想的女人;而是要通过批判改变这些女人时尚观的庸俗。不过她的头头是道和那种与生俱来,难以抗拒的自信,还是让我愿意相信,这本杂志至少大踏步走在了思想的前列。
她的第一期封面故事是关于传媒大王默多克先生婚姻的,照片选用了一个眼睛特别深沉的类似阿富汗少女的照片,暗色的衣服,白色为底。我得首先承认,我没有看过这一期的封面。不过,仅凭上述的描述,我就迫不及待了。让我们看到她敢于时尚为敌,撕开固有成见和模式的勇气。这种勇气和当断,就是智慧。
还有一次,洪晃在她的刊物上发表了《时尚的包袱》一文。开头的一段话吸引了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感受到时尚是一个包袱。永远的鸡尾酒和派对,无休止的穿着打扮,化了妆再卸妆,再化再卸。我们都是为了不落伍,别人不会在我们转身的瞬间说,她不如谁谁谁。 ”
办过画廊,拍过电影,办着杂志……,仅从“量”上来说,洪老板绝对是智慧“行业”里的劳模。何况在“质”上,也是做的有模有样。
一丝不挂的诚实
洪晃的“坦白”往往让人难以正面接招,赤裸裸的。其中还在书中用大大的一章写出来,用“我的隐私”作为大大的标题。大多数读完,都会竖着拇指赞叹,甚至充满着敬畏。因为就算是男人也没她这个胆儿。
作为时尚杂志的女主编,按照常理是只猴子也要“妆”成个美人。她却完全撒开了,“我的性格和聪明是我最大的长处,而我的长相是我最大的短处。从无数人拿我和我妈比较的感叹声中,我坚信,我的长相没救了。”
刘索拉在写洪晃的时候,说到一件事儿:洪晃爱拿自己的私生活当笑料。对待感情,她和丈夫维系中一张能被风瞬间吹破的结婚“合同”,双方都无所谓,甚至都懒得坐下来好好谈谈婚姻,反正各过各的。同时,洪晃又宣称她有自己的依靠。自嘲道,自己是一个不轨无德的人。刘像所有听到她的这些烂事的人一样,先是惊讶。接着又会感叹,人们习惯了面对隐晦,而不习惯于迎面的坦诚。对于洪晃的开诚布公,很多人都需要一秒钟的愣神,然后或称道或谴责或沉默或羡慕。
是的,她的坦白让一贯以“闷骚”著称的中国人,着实接受不了。并且可以想象,她要是坦白的人多了,多数人会觉得这种和站在大街上一丝不挂的,没有什么两样。
我想,她的格外坦诚,是因为对于现实她没有什么不可以交代的。她说,从国外回来的人刚开始都有点优越感,但是一般来说这种优越感会在两三年被撞得支离破碎。如果你能保持你的自信,坚持下来,说不定还真的能出人头地。
她曾自鸣得意的给自己办刊物贴上三条充足理由,一流英文,高等教育,商战经验。不过,遭遇过挫败,也主动承认办刊能力是王府井街头任何一家报刊摊贩,都能一语道破的。
又是一次结结实实的诚实,这种反而让我觉得都有点一丝不挂了。
比“人来疯”大一号
洪晃,一个中国女人。在我一个中国男人看来,她的行为,“无解”。
如果说人来疯是形容那些神经大条,敢想敢做的人的话,对于洪晃这样的形容,都算是褒义词了。她比“人来疯”还要大一号,至少人间已经难用词语来定义她的怪诞行为了。
她托《三联生活周刊》的朱伟找个编辑,朱伟照办把人推荐过来。编辑部面试后,发现此人只能花不到一半的时间工作,另外的时间要自己打坐、养神、拜佛。洪晃又被激“疯”了,拿起电话开始上演上海文人和北方粗野女人的好戏:“X他大爷的,你丫怎么拿我开涮,那***编辑能***干活吗?!”
“X你大爷,你***不知道你要办什么样的杂志,我***怎么给你推荐”。朱伟少有的“粗野”,洪晃估计要惊着了。
能与洪晃和平相处的人不多,能见招拆招的人更是少见。晓雪算是英雄好汉中的一位。就这样,晓雪的一句感慨告诉我们要干掉洪晃,至少也要折煞八成功力,“我到《ilook世界都市》,多了一个老板,少了一位朋友”。
晓雪报告,一次在上海,因为出租车司机绕路和不守行规,洪晃就开始与司机对骂,还大打出手。更牛的是,洪晃骂人是从来不打腹稿的,行云流水。被骂的人在狂轰乱炸下,连反抗的勇气和兴趣都没有了。不过,她有一点好,就是骂过之后会给人家道歉。的确,是个没心没肺。
此外,她的疯狂还在于她认为自己是个设计师。我一直特反感许多不懂眉目的人,妄称自己是设计师。要知道,设计这东西本来就是极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对于大多数的人和事来说,自然就好。如今,好多人不仅设计物,还揣摩心思的设计人心。还好洪晃,只属于单纯的对房子有设计的癖好。
晓雪报料,除了那个著名的史家胡同51号,这些年洪晃至少先后置办过四套房子。最荒诞的是她的胃口永远不同寻常,最后一个选中的是一间废弃了多年的,足有四百平米的工厂厂房,光是客厅就有两百多平方米。除了两人的日常居住外,新片发布会也在这儿办过。此外,我也考虑着这么大的厂房,不拍鬼片怕是可惜了。
此外,她的另类的爱情观和看似混乱的爱情史,也足以称得上人来疯了。三段恋情都是失败的,她似乎满不在乎,散了就散了,哪来那么多屁话。和如今的男友相处算得上风风火火,却也未必属于“风平浪静”的。晓雪写到了她俩的一个相处之道:两个人、两个城市,却能用长途电话“吵”上几个小时,有时候手机电池用光了,接着用座机,从出去吃饭到回酒店,洪小姐一直保持一个姿势,表情丰富地对着电话大呼小叫的。当然,她的男友也几乎只有听的份。
很难用和谐形容,但却透着嬉笑怒骂中的微小幸福。
上周六,和老朋友红在梅花山,我还跟她谈到,洪晃的这种个性非常赞,奔放、泼辣而又不失智慧,找媳妇就奔着这样的。红略显一惊,“像这种要求的人,还真是不多。”我相信,正如红说的那样,这类人不多。可是,另一半,有一个足矣。
三天的时间,匆忙地读完“痞子”晃的《我的非正常生活》,至我合上的那刻,脑海中有没有特定的判断。有一点却很笃定,她的心理一半是噩梦,支离破碎;另一半藏着童话,天真灿烂。
隐藏在顺序中的智慧
文/刘永健
艾莉是美国一家知名糖果公司的销售员。
自从她加入这家公司后,她已连续5年都是稳居公司的销售冠军宝座,更为让人吃惊的是他的销售业绩是其他资深销售员的10倍。是什么原因让她会有如此的成绩?公司的董事长也开始对她产生了兴趣,迫切想知道原因。
在一个周三的下午,董事长换了便装,戴了墨镜和假胡子,拄了一根拐杖,伪装成一位老人到了艾莉所在的分店,此时店铺里还有另外五个销售员。让董事长吃惊的是购买糖果的顾客排成长队正在等艾莉,而另外几个销售员面前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在咨询。董事长此时觉得应该也去她那边排队买糖果,才可能知道真相。于是在队伍的后面,多了一位戴着墨镜的老人。
艾莉在很认真地给顾客抓糖果,这些人有的要500克,有的要1000克、2000克,艾莉忙得不可开交。直到艾莉发现了队伍最后面的这位老人,然后她一脸真诚地对着前面的几位顾客说了几句什么,马上便有一位位置靠前的妇人主动提出愿意跟队末的老人互换位置,老人连忙表示感谢。
轮到老人购买糖果了,此时艾莉和董事长开始了近距离的接触。艾莉关切地问道:老人家,你要买哪种?牙齿不好的话,最好少吃点。董事长随手指了一下,说,就买这种,帮我称1000克吧。只见艾莉首先抓了一大把放在上面称,然后不断地用手抓一些糖果放进去,多抓了好几次才称足了1000克的量。老人拿着称好的糖果付完钱后满意地离开了。
回到公司,董事长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艾莉的业绩会比其他的人高那么多,首先有尊老爱幼之心、其次她每次都是先拿少量的糖果先称,然后再不断添加糖果进去。这就是十大行为心理学中的“增减效应”。不管艾莉是有意无意地使用这种效应,能做出业绩就是对公司最好的贡献。
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很快公司急需在另一个城市开辟新的市场,董事长第一想到的人选就是艾莉。艾莉也不负众望,在新城市很快就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市场,份额比原先的还大。
当年在同一家店铺卖糖果的几个人,还是在老地方重复着昨日的故事,而艾莉已经荣升为新分公司的老总了。
都说成功路上无捷径,其实不然,抓糖果没有技巧,但有技术,先少后多和先多后少,差别其实很大。只要你用心观察,用心做事,成功之门就在不经意间打开了。
洋葱头,你让我变得智慧坚强
文/高韵涵
洋葱,让人鼻酸、让人流泪,许多人都讨厌它,所以在蔬菜乐园中也会受到很多委屈。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它的书——《洋葱头历险记》。书中的洋葱头可是还有些“铁哥们”的,比如说:葡萄师傅、南瓜老大爷、小草莓……但住在城堡中的樱桃女伯爵和柠檬王都非常讨厌洋葱头,甚至把和它有关的人都打入了大牢,最终在田鼠、小樱桃和小草莓的帮助下,大家都逃出来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正义永远是邪恶的克星,富有正义感的男孩洋葱头和小伙伴们虽然在斗争中历尽磨难,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洋葱头的好朋友们齐心协力,挖掘智慧,靠挖地洞使大家成功获救。
静下心来想一想:生活中的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害怕,一定要冷静,总会有办法的。遇到事情,一旦脑子发热,什么事都办不好,只有靠着智慧,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也能获得成功。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生活中的自己。我经常会为了一道题目想不出解决的方法而垂头丧气;经常会为了一首曲子拉不好而乱发脾气……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我为什么不想想解决的办法呢?其实,题目不会做,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一首曲子拉不好,我可以一个个单音逐步过关。什么事情都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样做事才有成效!这同样是我从洋葱头身上学到的宝贵财富!
有一种智慧叫忙时不慌,闲时不废
文/庄庄
1
前段时间我忙得焦头烂额,要布置四个车间管道,要做新中标项目的设计方案,还要准备考试。每件事我都想做好,可是越忙越乱。脑子乱糟糟的,愁得睡不着觉,明明没偷懒,却什么事也没做好。
直到跟好友诉苦时,好友提醒我说,“是不是你自己没协调好工作和生活?”是的,我之所以把生活过得乱七八糟,并不是因为事情有多难,而是我慌了手脚。做方案时想着如何布置管道,画管道时担心没空看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反而什么都做不好。
认识到错误后,我不再慌慌张张瞎忙一通,而是沉下心来,根据任务量合理分配时间,每天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做个规划。
按计划做事,我整个人轻松多了。尽管事情没有变少,进度却快了很多,而且合适的节奏让我觉得充实无比。
这才发现,越是忙碌的时候,越要稳住心态,找到合适的节奏。只有把事情捋清头绪,才能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忙时不慌张,闲时不荒废,以恰当的节奏稳步前行,就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2
我也曾经历过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那时刚进公司,因为经验不足,领导几乎不给我安排任务。看着周围同事盯着电脑画图,一版一版改图,而我自己却有空刷短视频、看小说,内心不止一次偷乐:不干活还有工资拿,这种好事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着就跟同一批进公司的同事们拉开了距离。他们工作逐渐熟练,开始被委以重任,而我还停留在原地,只是偶尔帮忙打杂。
我突然清醒了,天天如坐针毡,担心自己随时会被扫地出门。以前总感觉来日方长,发现自己被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才傻了眼:这世上最不会欺骗人的就是时间。我荒废多少时间,就耽误了自己多少人生。
记得当时有个同事,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办公室学外语。我本以为他做的都是无用功,毕竟生活中用不到,工作上也不涉及。然而有一年公司拓展海外业务,需要派人去谈合作项目,正好这个同事既懂专业知识,又会说外语,直接被调去负责跟进项目,薪酬翻了不止一倍。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空闲时间拉开的。那些积极给自己充电的人,大多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格外笃定。他们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升级自己的技能,一旦出现新的机遇,总是更容易抓住。
3
真正智慧的人,都懂得在忙时冲锋、闲时蓄能。日子每天都不相同,有忙亦有闲,只有找准自己的节奏,才能从容生活。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生活不如意,可能并不是因为世界多么复杂,也不是问题多么棘手,而是我们没有“因己制宜”,没能找到合适的节奏。就像一艘在海上行驶的船,过快过慢都不好。快了难以控制,遇到障碍很难避开;慢了随波逐流,到不了想去的地方。只有找到适宜的速度,才能进退自如。
生活可以匆忙,但不要慌乱;日子可以清闲,但不能荒废。忙时认真工作,闲时提升自己。生活瞬息万变,只有稳扎稳打才能攒足砝码与生活博弈,脚下的路也才会越走越顺。
能成事者,并非一定要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需日日三更起五更眠,以适合自己的节奏笃定前行,也能满载而归。
愿我们都能胸有丘壑,步履从容。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看似玄虚,实则大都有具体指向。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对诱惑,有时舍得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应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而弃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之中去,让生命焕发多姿多彩的绚丽。
舍得放弃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容易浑浑噩噩,目光短浅,容易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旧椅子。她说:“我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为了搞好科学研究,她放弃了许多交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她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图享受,不追求生活的安逸,这种放弃为人生做了精彩的诠释
能放弃的时候舍得放弃,实在是一种人生智慧。把名利地位看得淡一些,特别是把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顺其自然,就不会将有限的生命搅到无限的名利场中,就不会为职务的升迁劳神费力、刻意追求。就会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自觉用有限的生涯追求无涯的知识,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到在人生追求上,有正确的“官念”,在权力的运用上,有高尚的品格,在神圣的职责面前,有无私的忠诚,在人民群众的疾苦面前,有博大的爱心。
舍得放弃还是一种自守。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众生心态,深邃似海,变幻莫测,人心种种,感时而支,形态各异。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缠上了名缰利锁,梦想什么一本万利,一夜暴富,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下,总是怨官位低,恨金钱少,为了利禄一路狂奔,就很少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和多彩。我们不妨从比尔?盖茨对待财富的态度中,感受这种自守,这位创造了当代个人财富神话的人,把大部分钱捐给了慈善机构,并明确表示,在身后要把全部财产捐出。放弃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把名利看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专注于我们的精神生活,不要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这种豁达的放弃,就是一种人生的自守。
《易经》中一有句话说得好:“安其心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宇宙之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以宇宙为空间,在自己的支点上站得住。放弃是一种自守,就要以宁静的心态面对纷呈的生活,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安静的心态对待嘈杂的外界,以平和的心境处理世态的炎凉。“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在欲壑难填、混沌纷扰的世界,保持一份清心寡欲的高洁。
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你会看到璀璨的星光。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这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智慧。
多一点点分享,多一点点智慧
一篇小文章,一个小故事,往往就能改变一天的心情,甚或某个执迷的想法。
其实,人生没那么苦痛一定非得要往自已心里填,首先让自已受伤的不是他人,而是脆弱和愚钝的内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停下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发生这个问题,然后再好好的问自已,值不值得以此让自已受委屈,我们可以决定不要让负面的情绪充斥内心,在理智还不能分析的清楚,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之前,让自已停下来,静静地思考,而不是让负面的情绪铺天盖地的将自已袭倒,忍耐是一种从容,也是一种唤醒智慧的必经过程。
女人要学会在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当中汲取智慧,锤炼心志和情感,使头脑聪慧,使心灵成长。如果你不打算生活在抱怨和委屈里,你就应该跳出来,世界当中还有很多值得拥抱的美好。
遇事多问问自已做得够不够好,是否能做得更好。爱情是一项学习型修炼,婚姻也是。
爱一个人就认认真真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去爱,真心真意地去爱,你的心会因为这样的爱而变得敞亮温柔起来。
我们绝不要因为爱一个人,而希望他投注所有的感情在你一个人身上,尤其是自已所爱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在情感上享有自已的空间,每个人的灵魂都是自由的。更为重要的是,你要培植和浇灌好共同的爱情树,让这颗你我共同的爱情树向着正确的方向生长,让这个自由的情感和灵魂无论走多远都知道根在哪里,归宿在哪里。
女人不是生来伟大的,是在不断地磨砺自已的心性中变得伟大,是在包容里、向善、向美的追求中变得伟大。